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笔记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既可与正史相互印证,也可补正史之不足,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笔记中记载了大量有关西藏的史料,涉及派员入藏、设置机构、治藏方略、风土人情等内容,反映国家主权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念。为我们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明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内容体现了明廷对西藏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当然其对解决西藏现实问题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著名的笔记体志怪小说,《搜神记》保存了许多具有史料价值的资料,不仅可以作为正史《后汉书》、《三国志》注的来源,而且弥补了正史《三国志》记载的不足,也是《晋书》、《宋书》等史书的直接史料来源。因此,《搜神记》是值得历史研究者重视并深入加以研究的古籍资料。  相似文献   

3.
沈括所撰《梦溪笔谈》除了科学技术的内容外,人文方面的记述也占有一定的分量。尤其是艺文类有关文学、语言学科的载录,史料甚为丰富,既可补北宋之前文学史、语言学史之阙,也可与正史和其他笔记等文献相互发明。沈括有关文学、语言学的观点不无鞭辟入里、洞见幽明之处,但武断、偏颇之失亦在所难免。笔记类作品的著述样式又决定了《梦溪笔谈》重在"谈噱"、率意为之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清代西藏方志《藏纪概》"卷之初"中有著者李凤彩所撰"行军纪程"一篇,主要分三部分记述清军北路军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四月至九月由西宁出发入藏驱逐准噶尔军队的经过,其篇幅为首卷另一内容的两倍多,与此书"卷之次"也基本相当。"行军纪程"对北路清军入藏的记述与清代一般的纪程之作有很大不同,内容较丰富也颇具史料价值。其第二部分中,在北路清军行至木鲁乌素时所面临的困境、渡木鲁乌素及继续进兵的准备情况以及渡过木鲁乌素后北路清军途中驻营防袭措施与准噶尔军队三次大袭营等方面,李凤彩所记不仅真实可靠,而且较为详细。除以上几方面外,"行军纪程"中还有不少值得注意的具有史料价值的记述。分析《藏纪概》各卷内容后可以认为,"行军纪程"是《藏纪概》中最具史料价值的内容之一,其中第二部分史料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明人笔记的释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人笔记数量浩繁,其中大多具备史料价值,以之既可补正史史料之不足,亦可阐释正史语焉不详之处,更能纠正正史的史实之误,因此,其释史价值不可低诂。传统研究强调明人笔记具备"学无根柢"和"因袭成风"的弊病,对此不可盲从。然于研究中的引用,确需谨慎取舍,以免被误。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地方志多有序、跋,序跋已成为地方志的一个组成部分。清代西藏地方志与各地古地方志一样,也多有序、跋,有的还有多序多跋。本文以不同时期的《藏纪概》、《西藏见闻录》、《西藏志》、《西招图略》、《拉萨厅志》、《西藏图考》及《巴塘盐井乡土志》这七部方志的序、跋为例,逐一介绍其内容,并对重要观点、评价进行分析评述,在此基础上,分几个方面指出了清代西藏地方志序、跋的特点及在清代西藏方志史研究中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清人笔记的很少,从整体上研究清人笔记的更少,把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结合起来研究清人笔记的就更加绝无仅有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张舜徽先生的近作《清人笔记条辨》可以说是研究清人笔记的开山之作。清人笔记,是清代文人和学者的私人著述,主要内容有读书笔记、生活日记、掌故旧闻等,是研究清史特别是清代学术的重要史料,开拓这片处女地,对于清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清人笔记条辨》,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版。本书从宏观和微观上对清人笔记进行了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不是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说新语》所记内容属于历史事实 ,其中的史料被《晋书》和研究魏晋史的今人大量采用 ,该书的内容既不属虚构 ,也没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 ,因此《世说新语》不属于小说 ,而属于史料笔记或史料笔记文学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据《清实录》、《清国史》、《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以及各种方志等史料,就光绪《江西通志》清代布政使、按察使表错漏史料予以订补,以便为后续对江西布政使、按察使的研究提供更为准确、详实的史料。  相似文献   

10.
南汉史的文献资料比较零散 ,大体上以正史及《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为主 ,杂史、笔记及其他文献和碑刻中也有若干资料。清代学者搜罗南汉资料不遗余力 ,编纂几部南汉专史。这些著作提供了整理资料的线索 ,对研究南汉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西藏志考·历代事实》是国家图书馆所藏《西藏志考》抄本中的一篇。国家图书馆所藏《西藏志考》抄本与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西藏志考》抄本虽均抄自乾隆元年(1736年)成书的《西域全书》,但《历代事实》篇只见于前者。在原本《西域全书》未发现的情况下,纵向简要记西藏历史及西藏地方与历代中原王朝关系的《历代事实》篇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及研究价值。通过简要的比较与分析,可发现成书在其后的《西藏见闻录》《西宁府新志》之"西藏"篇、《西藏纪述》及《西域遗闻》在编纂中均受其一定影响。这说明,包括《西藏志考》《西藏志》在内的雍正时期及乾隆初年成书、刊印的多部西藏方志18世纪30-50年代已在西藏及四川、青海等地迅速流传,对后之西藏地方志的编纂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反映出这一时期清代西藏地方志在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十七——十八世纪时蒙古族部落变革史略(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少数民族中,唯蒙古族、藏族与汉族间之关系,时代悠久,史实丰富,史料繁多,实为治史者所乐为,但亦感觉其难也。清代与我们所处时代最近,而史料又未尽失传。在千万卷故纸堆中拨沙拣金,寻觅端详,则亦非易于着手者也。《清史稿》之编纂实为一代史学界竭尽心力的大作,为后世治清史学者能节约时间与精力,功绩之巨,自不贷言。惟该书拘于《正史》之格式,而非《纪事本末》之类型,对某一专题之研究,  相似文献   

13.
《西藏赋》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篇以赋体的形式描写西藏的历史文献,对了解清代西藏社会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本文在解读《西藏赋》风俗文化的基础上又做了简要的评论和概括。  相似文献   

14.
唐代史料笔记《酉阳杂俎》记载了许多基层军事组织的佛教信仰情况,如《金刚经》信仰、天王信仰,反映了唐代军事组织主流的佛教信仰的同时,弥补了正史所缺乏的一些下层信仰情况。是书对唐代很重要的弥勒、观音信仰没有反映,也透露着唐代军事组织佛教信仰各支力量存在样态的各自命运和不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乾隆末年成书刊印的《卫藏图识》是一部具有特色且影响较大的清代西藏地方志。马揭、盛绳祖修纂的《卫藏图识》专设"藏语"一卷,对所收藏语词进行词汇分类、标注读音及研究,这在清代西藏方志编纂中均可视为是首创。《卫藏图识》"藏语"卷所载资料既具有藏语史、藏语方言研究的价值,又具有民族志和清代藏汉文化接触与交流研究的价值。专记藏语的《卫藏图识》"藏语"卷在清乾隆末年出现,以方志文献形式有力证明了这一时期内地与西藏地区关系更趋紧密及人员往来已得到进一步增强,也反映了此时藏汉文化接触的日趋频繁。虽然《卫藏图识》"藏语"所收词汇量有限,并未涉及藏语语法,对藏语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也显得十分有限,但反映并代表了清代西藏地方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藏志》是清代前期一部记录西藏历史的重要典籍,它保存了大量有关疆圉、物产、历史、宗教、习俗、山川、典制等的记载,突破了以往涉藏概念化的叙述方式,通过对《西藏志》的梳理注重对不同藏区习俗的辨别、比对,用史实再现西藏社会人民的生活实况。  相似文献   

17.
孟森于1931年始任教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是为孟森长达三十余年的史学历程之转捩点,据此可将孟森治史历程划分为前后两期。在官书与私家记述两类史料的评价问题上,孟森经历了由前期偏爱私记向后期倚重官书的重大转变。孟森终生坚持信史理想,一以贯之,并以此为依托,在前期提出"列清史为学科"的主张。针对清史史料的特点,孟森逐渐摸索出以"钩剔贯串"为主要特色的传信之法,与他对于官书私记去取与评价倾向的前后转变相应,孟森钩剔信史之法,亦由前期之依赖明清士大夫著述,转而问津于清代官书,而孟森在编撰《清朝前纪》时,发现清修《明史》中建州史事的漏笔,竟成为这种转变发生的契机。任教于北大以后,晚年孟森参与整理明清档案,开始注重史与史料之区分,提出"史自史,史料自史料",导致他对于清代官书尤其是《清史稿》的态度发生剧烈变化。孟森史学之重心,亦由前期屡屡重申以修成清代正史为理想,向后期以汲汲于保存清代史料为职责转变。  相似文献   

18.
清代治理西藏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在第一个时期(1644—1720),清政府对于西藏的控制是松散的,但这种松散之中深藏着高深的政治智慧;同时,在西藏一直采取温和的休养生息政策,营造了一个良好且宽松的社会、政治和宗教环境。第二个时期,也就是1720年之后,清政府在西藏逐步设立完善的行政机构,并派遣驻藏大臣。然而,这种稳定的政治结构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遭到了破坏。纵观清代各个时期的治藏政策,可以归纳出清代治理西藏的策略与清朝本身的国力兴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1739年(乾隆四年)成书的《雅州府志》专设有西藏篇目,以记载清初西藏诸多方面的情况,实为“西藏简志”或“西藏小志”,是西藏最早的地方志之一。其资料来源主要取自《藏纪概》和有关档册。该资料有助于清代乾隆初期的藏史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版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公开出版的一部涉及面最广,所收录地方志数量也最多的大型方志目录.这部方志目录的出版,对各地古旧方志整理及新方志编纂均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部方志目录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与问题.根据目前可以收集到的材料,在西藏地区清代方志中,这部方志目录从较早的《藏纪概》、《西藏志》到清末的《巴塘盐并乡土志》、《西藏新志》等9部方志的著录及注均存在可商榷之处,有的需要加注.同时,这部方志目录的著录也有遗漏,《西藏志考》、《三藏志略》、《西藏赋》应著录,雍正《四川通志·西域志》及《乍丫图说》、《门空图说》等也应著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