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本科院校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法学教育的属性、法学教育供给与法律职业需求的非对称性矛盾,指出法学教育是建立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基础上的职业精英教育。法律服务的国际化归根到底就是法学教育目标的职业化与人才模式的国际化。在我国目前法律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同质性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的特殊历史时期,法学教育无论是在教育理念,还是在培养目标、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法学本科教育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后起法学本科院校亟须树立"成品"意识,及时回应法律服务国际化的要求,大力改善师资结构,突出实践教学与双语教学,重塑法学教育的精英使命。  相似文献   

2.
工科院校法学教育目标的定位和教学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工科院校的法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存在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以法律技术型人才为特色培养目标,以重构法学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为基本手段,全面提升法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质量优良的,适合社会需求的技术型法律人才,这才是工科院校法学教学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加快了法制建设的步伐,社会对法律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开始探讨高等法律教育应该如何发展,但其热点一直是关注教育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文章则思考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即中国高等法律教育的理论基础,作者认为由于中国断断续续的法学教育历史和中国特殊国情,到目前中国高等法律教育没有稳定的法学教育理论基础和完善的法律教育体系。并提出高等教育当务之急是结合中国的国情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构建中国高等法学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学教育规模日益扩张,这个扩张背后的种种矛盾是对法律服务需求市场的认识偏颇.中国法律服务提供主体的正规化与非正规化现状要求规模化的区域法学教育全面认识法律需求市场,从而更好地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为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有利于我国法学教育的进行。但是在司法考试背景下法学教育也存在许多问题:法学教育办学层次繁杂,使得法律职业对法律人才的素质整体性要求难以实现;法学教育发展速度过快,影响法律职业人才的质量;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等。因此应当在理清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关系的前提下进行法学教育改革:削减法学教育的办学规模;提高法学教育的办学层次;规范法学教育渠道;设置科学的法学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法学教育发展迅猛,但现实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却严重制约了我国法学教育的质量和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教育目标定位和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法律职业对法律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改革我国的法学教育需要对法学教育培养目标、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关系、法学教育模式的优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重新定位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高职高专法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教育与学科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立足于岗位、立足于需求,培养的是社会急需的实践能力强、适应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然而,我国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高专的法学教育模式,普遍注重向学生传授法学原理和基于现行规范的法律知识,而相对轻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构建高职高专法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法学教育改革的方向,符合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对法学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司法考试制度推出后,高校的法学教育面临着冲击。面对着冲击,要明确高校的法学教育是通识教育,不能沦为应试教育。高校的法学教育存在与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不相适应方面,要进行改革,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法律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法学教育发展的机遇、困境与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法学教育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暴露出的问题恐怕不能简单归结为规模的扩张,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是稳定的,甚至在不断地增长,法学教育发展的机遇仍在;目前的困境是法学教育现有的僵化体制造成,办学质量和水平不能得到社会甚至学生的认可;法学教育改革不存在既成的模式,其核心任务是提高法学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成为适应社会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把法学教育模式纳入到和谐的大背景中,从中国传统的和谐观入手,以和谐的四个层次来研究法学教育模式.即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必须实现分层级培养以及该模式的区域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包括法律人才之间的和谐,法律人才与非法律人才的和谐,以及法律人才与普通民众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则主要指通过法学教育节奏与法律人才发展节律的相符合来实现.另外,本文还引入了黄金分割点和三角形的稳定性来架构这一模式.最后,点明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培养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法律人才并以和谐的思维、和谐的行动来构建以公平、正义为发展目标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法学高等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因而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极为重要。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靠传统的“填鸭式”法学教育方式是无法实现的,多样化的法学实践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视角、多层面分析实践案例,使学生能准确地将抽象理论和法律规则有效地结合。因此,当前高等法学教育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探讨新的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2.
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可以运用到法学研究的广阔领域中,是发展法学理论和法学研究方法、认识中国社会现实的途径之一,是理解法律与社会、文化之间关联性的桥梁。这一方法至少可以运用于法治基础和现实的认识、立法前的历史与现实基础调查、法律的实际运作情况、人权问题和社会问题等的研究中。文章对法律的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具体操作问题、方法和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力图通过创新培养机制、强化实践教学和优化教师队伍等方式,推动我国法学教育整体转向和全面转型。理工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应以此为契机,结合法学专业特点和理工院校的自身特色,认真思考理工院校法律人才的培养定位,尽力从法律职业培养角度,从法律思维养成和法学方法训练上,不断挖掘培养对象的职业发展潜力,以科技法学、知识产权法务、企业法务等复合型、应用型职业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自己的法学人才培育优势。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法学教育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法学本科教育应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CDIO教育理念与实践性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契合性。基于CDIO教育理念进行法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现状的反思,对国内外法学教育模式的比较,认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理想的地方高校法学本科教育模式应加强对学生的法治精神教育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应实行以服务企业、服务经济领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的职业导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法律综合素质,以培养合格的律师为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律师能力";应增加民商法相关课程的教学课时,开设一些经济、管理、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完善法律实务类课程的设置及其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法律实务工作技能.学校应开展与法律实务部门多种形式的合作,探索"学校-实际部门共同培养"的法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法学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其在培养、训练法律人才,促进法学研究,发展法学理论,为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法学课程之改革是法治国家发展和法学教育之内在要求,而法学教育教学改革之关键在于对法理学课程实施改革.在我国对法理学课程实施改革必须论证一些基本问题:课程改革之必要性和可行性、改革目标和路径以及改革之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17.
耶鲁法学院以培养职业法律人才为主要目的,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奉行的是现实主义法学教育观。在课程设置方面,其注重法学学科与人文社会的其他学科的融合,并模糊部门法之间的界限;在教学方法方面,其采用小班授课法、独创性案例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法律诊所教学等教学方法;在师资队伍方面,其呈现多元化师资结构,强调与政府、律所等部门的合作。耶鲁法学院的现实主义法学教育观及其现实主义法学教育路径对中国的法学教育发展与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中国的法学教育应该重视法律职业教育,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设置,并应采取与大课堂相配套的小规模教学方式,同时需要引入相关领域的司法实务专家参与实践教学,建立高校与司法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法律人才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本科法学教育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教育的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传统的法学教育性质、目标与功能,提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的应用型本科法学教育发展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法律人才的培养起着启示作用,并有推广和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等法学教育以培养合格的法律专业人才为教育目标,然而我国高校每年培养出来的大量法学人才却面临找工作难的困境,其原因是由于当今社会人才需求与高等法学教育失衡导致的。社会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具有强烈法律精神的复合型法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达到这个标准。解决二者失衡问题需要创新法学教育治理体系,进行法律职业一体化建设与创新司法考试制度,以及进行法学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20.
诊所法律教育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诊所法律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道德、职业责任和法律技能为核心,以启发式等开放性的方法为其支架,注重培养既具有良好法律知识又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法律人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它借用医学上的“诊所”概念及其方法,注重法律的实践品格,强调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法学教育与法律理论的结合,引导学生在法律实践中培植自律、自主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