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9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属于当代史的范畴,学术界分别使用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当代中国史、当代中国研究、中国现代史等概念.笔者认为,称为中国当代史比较恰当.当代历史是不断延伸的,为了避免当代史研究的时政性缺陷,可以考虑以2001年入世以前为相对稳定的学术范围.综合各种意见,当代史分为1949~1956年、1956~1966年、1966~1976年、1976~1989年、1989~2001年5个阶段是合理的.当代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应该注意用现代化的标准看待当代历史进程,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决议的关系,正确处理领袖人物的评价问题,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正确对待外来学术成果.应该坚持以真实为原则,以事实为基础,以材料为根据的根本学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RS和GIS的徐州市建成区扩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RDAS及ARCGIS软件,以徐州1979年、1994年及2000年的遥感图像为数据源,结合1∶50 000地形图研究徐州市建成区的扩展情况。首先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计算出不同年份建成区的面积、扩展速度和扩展变化的主要方向。结果表明:徐州市建成区扩展为外向型扩展,根据现有的遥感图像,将其在扩展时间上分为两个时段,以1994年为分界点,1979至1994年以向西南和东北方向扩展为主,1994年至2000年以后为向西南及东南方向扩展为主。建成区在1994年到2000年的扩展速度明显快于1979年到1994年的扩展速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城市空间扩张迅速,城市土地利用格局与结构不断变化.两城一体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形式.选择郑州市、开封市的快速一体化区域为研究对象,以2004年、2008年和2010年三个年份的TM影像和相关社会经济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分析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建设用地的扩展模式,并探索其驱动机理.研究表明:(1)土地利用变动加快,且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增加.(2)中心城市先期带动,副中心城市后期推进,次中心节点连接,形成两端差异和分期主导的格局,总体符合“点—轴”模式.在更小的尺度上,形成了紧凑型圈层模式、低密度蔓延模式和轴向带状扩展模式等三种类型.(3)建设用地扩展是多重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建设、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等分别起着基础性、指向性、决定性和控制性的作用,但政策规划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鄱阳湖水质、水文、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血吸虫、地质地貌与植被遥感研究方面的综述,得出只有利用遥感技术,才能准确快速地为湖区的湿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河南省耕地逐年减少的趋势严峻我省耕地逐年减少的趋势非常严重。从1950—1989年的三十九年,全省耕地面积共计减少1904万亩,平均每年减少48.8万亩。随着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人均占有耕地大幅度的下降,由1950年的人均耕地3.07亩,下降到1989年的1.26亩,入均占有耕地平均每年递减21%。1950~1989年的39年间耕地平均每年递减4.3%,人口平均每年递增工6.9%。如果照此递减  相似文献   

6.
自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来,东平县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利用2000年、2009年和2014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针对研究区不同地物光谱特征,使用谱间关系、植被指数、短波红外阈值、决策树分类等多种信息提取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三期遥感影像分类总体精度达80%以上,基于决策树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效果最好;从2000年到2014年间,东平县水体、湿地和林地面积不断增加,耕地、建设用地及裸地有所减少,研究区生态环境正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7.
为了定量化研究济宁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因素,本文应用GIS和遥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济宁市1985—2001年、2001—2015年两个时期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985—2015年济宁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土地类型为耕地、建设用地和水体,而耕地面积减少较为迅速,建设用地的转入速度远远大于转出,水体面积基本保持不变;1985—2015年济宁市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的是建设用地,其次是未利用地和草地,水体最小;1985—2001年济宁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差异较小,土地利用程度东部地区整体高于西部,而2001—2015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差异较大,局部地区出现峰值,这表明2001—2015年在局部地区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活动.该研究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了济宁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素,对济宁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市生态环境调查中,通过3S和遥感的技术手段,将野外采集到的地块数据进行了坐标变换和匹配,并将之与历史影像数据进行了对比判别,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实现对土地利用的遥感监测.最后,提出了一套通用的城市生态环境遥感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和生态补偿理论对安徽省耕地生态补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耕地生态补偿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由2001年1.614亿元增长到2015年15.498亿元,每公顷耕地的补偿则由38.3元增长到263.7元;耕地生态补偿整体呈现出"北高南低"和各地级市呈现出"中心城市低,周边县高"的空间格局;耕地生态补偿价值总量主要受到生态赤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水平的影响,且三者对耕地生态补偿呈正相关关系;耕地生态系统被破坏的潜在可能性在增加.进行耕地生态补偿研究,对保护耕地生态,提高农民耕地生态保护意识,保护农民权益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并为安徽省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院士风采     
李小文男1947年3月生于四川省自贡市1968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技术系测量专业1981年1985年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先后获地理学硕士博士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1985年2月至1986年12月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作博士后200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6年12月自美国回国工作受聘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副研究员1988年起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图像处理研究室副主任代理主任1989年和1994年分别被聘为美国波士顿大学遥感中心研究副教授和研究教授1995年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1.
论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目标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湿地景观在调节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和美化城市居住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彰显出了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特殊的景观价值.在进行城市湿地景观塑造时,应实现生态健康、景观美学和文化教育三大目标以形成其生态规划设计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黄石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宜居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黄石市具有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有利条件。也面临着环境、资源、空间等各种要素的制约,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黄石实施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黄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对策措施为:加强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生态工程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园林景观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欠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必然要占用大量的耕地。欠发达地区土地储存相对宽裕,但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仍存在较多问题。从吉首市的情况来看,目前耕地质量不断下降、数量不断减少,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缺乏监督管理,存在土地闲置低效利用现象,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必须进行科学规划,落实规划成果,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辟建设用地来源,加速产业集聚,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立耕地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生态保护,协调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1-2020年的LUCC遥感数据对黑龙江省13个市(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黑龙江省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与经济增长水平之间的互动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土地供给压力增大,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生态空间受到挤压;耕地、林地和草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间转移呈均衡转换态势,部分生态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出;耕地面积的减少主要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筑用地的侵占;相比于耕地和草地的影响,黑龙江省林下经济的发展会对未来经济增长产生更高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5.
兰州地区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对城市发展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城市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段上聚集发展,分布具有典型的非均衡性特征。随着城市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用地也在不断的扩张,但兰州城市由于其周围特殊的地域环境,不能无限制的“外溢”式发展,而必须选择一种适合于不连续城市用地的空间发展模式——“跳跃”式发展模式。“跳跃”式发展模式就是在现有的城市建设区以外开辟与老城平行,并能容纳新产生的城市职能的新城区。通过对兰州的历史演变及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兰州城市空间跳跃式发展的必然性和跳跃的方向。为西北地区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空间不连续问题提出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运用生态经济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现状进行探讨,揭示出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在列举了城区不断扩张、耕地锐减;城区热岛效应严重;工业区布局不合理,造成环境污染;城市扩张占用自然植被,城市中绿地面积过少;石家庄市土地沙化不断扩大5点土地利用规划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土地集约化利用,将“占一补一”落实到位,保护耕地;优化城市土地结构和布局;保护自然植被,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整治改造滹沱河,恢复河岸土壤状况;制定相关法规,加强生态管理,增强公众生态经济意识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拟从韩寒的文本出发,以其笔下的“上海”印象为切入点来展现作品人物自我缺失、迷失的心路历程。通过对上海“城市建筑”呆板、人工化、无生气特点的描绘,表现了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冲突;通过对精明世故、人情淡漠的上海人生存状态的再现,凸现出物质繁荣与精神虚无之间的不协调;通过对以城市文明和现代化为主导的上海文化的反思,表明了作者以边缘立场对抗主流话语的反叛姿态,其结果却导致一度迷失的自我得以极度地膨胀。  相似文献   

18.
在十七年与文革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中,城市的书写是非常罕见的,而作为文革时期主流文学代表作的<金光大道>中却呈现了一个具有独特景观的"城市".这种城市景观与空间结构的想象性呈现与主流意识形态对城市改造与规训是相契合的.城市在主人公的"成长"中承担了重要的意义,"进城"成了他精神"成长"的需要.城市不仅不再是残缺的形象,反而成了农村在新历史条件下重塑自我"整体性"的"镜像".它承担起了一种新的职责:扮演一个巫师的角色为农村"驱邪".  相似文献   

19.
西方新资本结构理论:一个关于文献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结构理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界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资本结构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等现代分析工具引入资本结构分析,资本结构理论研究获得了新的发展,一系列解释资本结构问题的新观点便应运而生,其流派众多,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以下几种:代理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等。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辽宁省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土地利用短缺和土地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集中表现:在城市扩展侵占耕地现象严重,城市快速扩展造成旧城存量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房地产开发用地数量较大,不切实际的"大城市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在土地集约经营过程的一些政府行为。提出了编制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建立健全辽宁省的土地使用制度,健全和强化土地利用监督反馈机制,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强化土地市场管制,对土地集约利用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