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被喻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明珠的藏文《大藏经》,是一部大型古典丛书。随着宗教文化的发展,藏区各地在元、明、清各代出现了各种雕版印刷的不同版本《大藏经》,它对于继承和发扬藏族古代文化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藏文《大藏经》的内容和卷帙 以德格版本为例,共326部,4,569种。该丛书由《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甘珠尔》,又称“正藏”,计有书籍1,108种,系噶举派僧人贡噶多杰在十四世纪时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中华大藏经》 (藏文 )的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以及《中华大藏经》的编印历程 ,并讲述了藏传佛教在藏族文化共同体形成的过程中的关键和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藏族文化宝库的德格印经院,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洲境内。它由第四十二世德格土司却吉·登巴泽仁创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距今已历260多年。 德格印经院与拉萨布达拉宫印经院、日喀则那塘印经院并称为三大藏文印经院,而德格印经院所藏书版最为丰富广博。据统计,该院共有书版217,500块,每块两页,一页按600字计算,字数总计达二亿五千余万之多。 这里藏书4,569种。印刷的德格版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中外驰名。除佛教经典著作外,哲学、医学、天文历算、辞书文法、文学、音乐、美术、建筑、工艺、地震方面的著作,亦非常丰富。这些书版,是研究藏族历史、宗教、文化的极其重要的资料。还有一部《印度佛教源流》,是这里仅存的稀世珍版。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界认为北京版《甘珠尔》完成于1700年。始刻时间则有1683年、1684年两种说法,还认为存在多个复刻版;北京版《丹珠尔》始刻于1724年,完成于1738年。然而,根据原始文献,可考定北京版《甘珠尔》始刻于1683年,完成于1692年,1700年做了修订。所谓不同的北京版《甘珠尔》复刻版,实为在原版上进行修订,并非新刻。北京版《丹珠尔》的刊刻,可考定为1721年始刻,1724年完成。无论《甘珠尔》还是《丹珠尔》,都与其他版本有着复杂的源流关系,文中通过细致的目录、文字、函号、经序等方面的对比,做了详细的梳理。对于印本的特点,也作了描摹。《甘珠尔》《丹珠尔》都是康熙皇帝钦敕雕造的,雍正、乾隆皇帝及蒙古、西藏的政教领袖也厕身其中,共同缔造了文化,见证了历史。目前,北京版藏文大藏经的印本收藏于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散发着不朽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因存世量少、记载欠详,万历版一直是众多藏文《甘珠尔》版本中存疑最多的版本,其刻板究竟是否为重新刊刻、42函的续藏是否为《丹珠尔》等情况,一直因缺少实物证据或原始文献记载而众说纷纭。从对波兰藏万历版孤本、万历版《大明皇帝御制勅谕》等一手文献的重新梳理中,可以清晰得知,万历版《甘珠尔》并非重新刊刻,而是奉万历皇帝之命,以永乐版的木刻版印造而成,印刷时以黑墨代替朱墨。新刻的万历版42函续藏,补充的是一些经常念诵的经品,包括《甘珠尔》中的《吉祥真实明经》《延寿无量佛经》等部分经品,以及许多藏族高僧大德著作,如八思巴的《长寿佛赞》、宗喀巴的《释迦牟尼佛赞》《缘起赞》,而并无万历版《丹珠尔》。故万历版可称为永乐版之增补重印版。万历版及其续藏是明代朝廷和皇帝对藏传佛教的重视态度的直接体现,更是藏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增补后的藏汉大藏经合璧并行,形成了汉藏显密经典的大圆满,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和宗教价值。  相似文献   

6.
《语合》是一份有关藏文佛经翻译的文献。全文收在藏文《大藏经·丹珠尔》中,敦煌藏文手写本(残卷)Pt.845号是该书的一部分。 《语合》的全文包括序言、正文和跋三部分。正文是佛教的词语集,全部词目和一部分注释是梵藏对照的(梵文是用藏文字母转写的)。词目从内容上看,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有关神佛名号的词语,第二部分是有关佛教教义、学说的词语。全书分为两卷,第一卷包括序言和词语的第一部分;第二卷包括词语的第二部分和跋。  相似文献   

7.
德格印经院为德格文化在康区和藏族文化中的中心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定区域或是一定文化范畴的文化中心,从理论上讲至少应具备两大功能,即文化的传播功能和聚合力。德格之所以成为藏族文化中心之一,与德格土司、更庆寺、印经院,特别是《格萨尔史寺》的聚散力、藏传佛教高僧大德的影响力、《藏文大藏经》的聚慧以及精品效应有着密切关系。在德格文化中心的形成过程中,文化交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德格地区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对德格文化中心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龙树是古印度大乘佛教开派祖师。他一生除大量阐述佛教教义的著述外,还创作出许多箴言诗作,就世俗道德修养诸问题作了精辟阐发。该文就辑入《藏文大藏经·修身部》中龙树的三部箴言诗作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1989年3月,日本东洋文库出版了石滨裕美子、福田洋一校订编著的梵藏蒙三种文字对照的佛学词汇集——《新订翻译名义大集》。《翻译名义大集》是一部成书于公元9世纪的佛教词汇集。当时,该书被收入藏文大藏经《丹珠尔》部分。18世纪,该词汇集中又加入了蒙古语和汉语译语,并被收入蒙古文大藏经《丹珠尔》部分。《翻译名义大集》的传世版本很多,有手抄本木刻本和19世纪以来出版的各种刊本。其中有梵藏对照本、梵蒙对照本、梵藏蒙汉合壁本、梵藏汉日合壁本、梵藏蒙满  相似文献   

10.
藏文雕版印刷的成熟、大藏经的刊刻高潮与德格融合的教派环境,促使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盛名的德格印经院从诞生走向辉煌;其创建年代,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是1729年。但1941年前的相关文献显示,最晚在1717年德格印经院就已经存在; 1733年《甘珠尔》雕版竣工完成后,题名为《甘珠尔》印经院;在此基础上,完成《丹珠尔》刻版后,1744年扩建了《丹珠尔》印经院。至1747年,德格印经院主体建筑及室内壁画全部竣工。1988年维修后,德格印经院更加优美壮观。  相似文献   

11.
藏民族装饰图案艺术受民族宗教信仰、生活民俗影响,具有显著的民族“属性”。同时,根据藏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关系,其文化内容和审美特征又蕴涵了中华传统母文化的“共性”。通过分析藏民族装饰图案的取材内容、艺术表现方式,从图案的起源、图案的寓意等角度,阐释西藏民族装饰图案审美的“属性”和“共性”。  相似文献   

12.
甘肃藏区和其他藏区相比较,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并较早得到各族人民的开发,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民族文化业相对进步。明清时期,甘肃藏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历史的角度就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对甘肃藏族的施政以及甘肃藏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13.
藏族是一个基本上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在藏传佛教复杂的神灵谱系中存在着大量特色鲜明、地位显赫的女性神灵。千百年来,她们被藏族人民赋予了各种各样的神圣功能。以丰实的藏汉文资料为依据,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追溯藏传佛教女性观的思想渊源,并通过女性神灵信仰阐释藏传佛教中蕴含的复杂的女性主义文化内涵。从q-可以看出,这种女性主义文化理念对现实生活中藏族女性社会角色的建构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神山崇拜在藏民族中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其中冈底斯神山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雄浑奇险的形象和千百年来积淀形成的宗教、历史意义上的整体记忆,成为藏民族重要的信仰情结。  相似文献   

15.
佛教文化对藏族文化,佛教文学对藏族文学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藏文大藏经》中讲述佛陀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作品中的佛经故事,对藏族文学的格言诗、藏戏与历史文学,都有着各种不同的影响。在影响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演变。演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民族化,即在佛经中印度故事的基础上,更换人物、处所、语言与细节,使之符合藏族的特点。同时使宗教思想有所淡化,文学色彩更浓。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在医药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青藏高原上,具有民族特性和资源特色的藏医药民族文化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在开发模式和实现可持续增长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产业开发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已明显成为制约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消极因素。本文依据调研资料,就青海藏医药产业的开发模式和经验作一简要分析,并对产业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我国民族医药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促进藏医药产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西藏当代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强烈的时代特性。从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视角来看,其关学特征主要通过画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材料技法、造型程式和创作理念等方面加以表现,文化特征主要通过绘画作品对高原游牧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文化的视觉表述得到呈现。西藏当代绘画艺术以其浓郁的地方性特色,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成为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彰显文化多样性的例证。  相似文献   

18.
编织工艺是藏族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悠久,形式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探讨其物资功能与精神追求,对于了解藏族传统文化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搜集整理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是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本文结合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学院图书馆的工作实际,论述了进一步加强尔苏藏族文献资源的搜集保存、整理研究、开发利用等工作思路,对其抢救和传承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亲属称谓系统是文化人类学和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藏语称谓系统作为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四川康区的藏族亲属称谓所表现出的特点反映了当地藏族的家庭结构及社会习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