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梭罗的超验主义经典之作《瓦尔登湖》为例,以文化翻译观为理论指导,从文学思潮注释与翻译、典故注释与翻译和修辞注释与翻译三个方面探讨了其汉译过程中添加注释的必要性,指出梭罗对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及对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旁征博引赋予了《瓦尔登湖》独特的文学魅力,但中英两种语言、两种文化间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在其汉译过程中只有适当地添加注释,才能再现原作的深邃意境和梭罗所倡导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2.
"深度翻译"通过序言、注释、后记、附录等方式将译文放置于深厚的语言文化与语境之中,使源语文化的特征得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这对中华典籍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辜鸿铭《中庸》译本中富含注释,为此以辜鸿铭《中庸》译本为例,对辜译本中的注释进行归纳分类和分析,并探讨辜鸿铭采用这种"深度翻译"的思想动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易》以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深刻凝炼的理性语言影响了民族文化和心理的方方面面。本文就《周易》对于中华民族的道德观,人生观和文艺观诸层面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试探索《周易》思想语言对于民族心理意识及民族文化和民族话语形成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注释的理论出发,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注释为实例,着重从语言难点的注释、翻译方法的注释、历史背景文化常识的注释三方面,分析阐述了注释的恰当与否反映译者的素质这一观点,并指出译者应多读书多钻研,以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5.
《绵州巴歌》是一首地方色彩比较浓厚的古代歌谣,《乐苑》、《骈字类编》、《古诗源》、《古谣谚》、《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等书均载入;《五灯会元》卷十九有五祖“操蜀音唱《绵州巴歌》”,明人杨慎全文引用此歌谣写的《送余学官归罗江》一诗也收入《明诗综》、《明诗别裁》,但均无注释。近人选注此诗的,仅见余冠英先生的《乐府诗选》和《汉魏六朝诗选》。这两个选本影响较大,己翻印多次,并出了修订版。可是两书中对这首诗的注释一直未加修改。我认为余先生对这首诗的解释尚可商榷。今不揣浅陋,试作新解,  相似文献   

6.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言简意赅,包罗万象。自穆罕默德开始即释解其微言大义。圣门弟子遵经从圣,传承着《古兰经》注释工程。他们注释《古兰经》的依据与方法,为《古兰经》注释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学理基础;也反映了《古兰经》注释乃至伊斯兰文化的早期特点。  相似文献   

7.
符号作为文化的物化载体,承载凝聚着民族国家的精神内核。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文学,将文化的质素统摄于语言符号之中,在所指与能指中包蕴文化的内核。作为秦地文学的早期代表《诗经·秦风》,在语言符号中既反映出了秦民族在形成过程中所积淀而成的好勇尚武的秦文化,又体现出了秦对异质文化尤其是周代礼乐文化的吸纳,从而使《诗经·秦风》彰显出多元文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比喻是选择比照物象及其语义特征 ,再描述所述物象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过程。其中 ,比照物象及其语义特征的选择反映民族的思维特征和语言特征 ,具体应用到所述物象 ,就能体现出该语言表达式的文化所属。因为比喻中比照物语义特征的选择和使用范畴在各民族中有所不同 ,导致不同民族对词的概念之间的联想特征和处置方法的不同 ,从而引起比喻表达式的文化类型之间出现差别。《一层楼》、《泣红亭》中的比喻 ,在所用物象的文化属性上 ,分为蒙汉两个民族共有物象和汉族特有物象两种。比喻用法还反映民族的审美价值观及其变化。《一层楼》和《泣红亭》的作者在语言思维及比喻的应用上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是经济、文化接触和汉语言教育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成语典故是语言浓缩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文化的积淀。希腊罗马文化及圣经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渊源,而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文章将《圣经》与《论语》中的成语典故、希腊罗马神话与三国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加以比较,映射出英汉成语典故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色彩与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中,加注是一种常见的辅助翻译方法.以人人影视翻译的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例,网络字幕翻译中的译者加注现象有三种:语言注释、文化注释和术语注释.网络字幕翻译加注的三个原则是从受众的角度来确定加注对象、确保译者的客观立场、保持注释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与文学创作主体的关系,是意识形态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学瑰宝,作为特定民族文化传统流传下来,实际上代表着民族的文化品格。而这种历久不衰的品格,又恰恰体现为作家与作品之间的"天人合一"。孟宪明的长篇小说《大国医》与程韬光历史小说《太白醉剑》阐释了这种文化关系,该关系正可以从中医的命运与生活的史诗和诗歌语言转化成小说语言两方面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2.
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开始对语言与文化的对比研究是比较早的。1950年,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的《语言和文化》一书问世。在该书的《引言》中,罗先生提出了语言和文化关系的各个方面:从语词的语源和演变推溯过去文化的遗迹;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从借词看文化的接触;从地名看民族迁移的踪迹;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近年来,我国语言工作者提出了建立“文化语言学”的设想。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有关文化语言学的专著、论文集、丛书相继出版,在研究语言与文化的中青年学者中,代表人物当属申小龙。其主要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1月11日~13日,“中国神话研究的当代走向”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召开,本次会议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平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院研究所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民族文学》编辑部、《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以及《长江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协办。来自中...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学是多元化时代民族文化的重要一翼。本文从汉语言形式与母语文化精神、语言与存在的矛盾,以及文化潜对话所揭示的语言压力等几个方面,分析以彝族诗人罗庆春的《阿库乌雾诗歌选》为代表的汉语诗创作所传达出的文化诉求,提示人们注意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塔吉克人和维吾尔人虽民族、文化和语言都不同,但这两个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在中亚这个文明区域,因此在文化上互相影响是必然的。文章用《福乐智慧》的诗句为例,阐述了塔吉克文化在《福乐智慧》中的表现,最后还谈到《王书》和《福乐智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南宋朱熹《诗集传》是《诗经》注释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其注释语言大量使用判断句,形式多样,语义关系复杂。文章从《诗集传》判断句的形式、构成成分及语义关系三方面展开共时描写。同时,与汉代的《毛传郑笺》和现代的《诗经注析》中的判断句进行历时对比,以揭示判断句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7.
南宋朱熹《诗集传》是《诗经》注释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其注释语言大量使用判断句,形式多样,语义关系复杂。文章从《诗集传》判断句的形式、构成成分及语义关系三方面展开共时描写。同时,与汉代的《毛传郑笺》和现代的《诗经注析》中的判断句进行历时对比,以揭示判断句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说《马氏文通》划分字类的标准是"词汇意义"是不妥的,《马氏文通》是依据字的"语法意义"划分字类的。它所运用的划分字类的标准,被后来人继承并加以完善。它所建立的汉语词类系统,包括实字五类:名字、代字、静字、动字、状字;虚字四类:介字、连字、助字、叹字,大体上是合理的,发展到现在,除了把"字"改为"词"和做一些局部的小调整外,并没有多少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在汉语史研究中,注释语言因其特殊的功能和性质而越来越受关注。作为注释语言,首先要求它能被同时代的人读懂,因而与各类文献典籍语言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注释语言是最接近当时语言的真实面貌的。其次文献典籍中需要作注的往往是那些在当时已较难理解的词,因此我们在注释语言与被注语言的比较中往往可以窥见语言变化的脉络。成书于东汉中叶的王逸《楚辞章句》是现存《楚辞》注本中最古的一部,同时也是今天可以见到的最完整而且时代最早的章句体训诂著作。它总体上由三个板块构成,即解题、分章析句和后叙。解题部分文词简练,内…  相似文献   

20.
从李杭育在《从文化背景上找语言》中说道:“从去年写《国营蛤蟆油厂的邻居》以来,我一直在寻求着某种语言,以便用来表达我所意识到的吴越文化相当代内容”,到一大批文化小说的出现,我们看到了新时期小说创作中语言与文化的联姻的达成及其作家们语言意识的觉醒,这是一种值得嘉许和探寻的创作追求。因为从世界大背景上看,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卓然显示出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语言的世界就是文化的世界,文化的差别就是语言的差别。而且探索了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功能,认为语言不仅“体现了它所代表的那种文化对使用它的那个民族或那些民族的文化束缚”,“传统通过它而得到传承、变革和发展”,而且还“渗透到文化的各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