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着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土地养老功能弱化、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广大农牧民老有所养,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强化土地养老功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孝道教育、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养老意识等。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体系不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小、整体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立法滞后等若干问题。经济、文化以及现行的土地制度成为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阻碍因素。建立和完善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建立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三是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四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刚刚迈进小康社会就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一直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农民只能单纯依靠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养老模式面临诸多挑战,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尚难以独立承担农村居民的养老重任。当前,应该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家庭养老功能,提高土地保障能力,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是解决我国农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通辽市当前农村养老面临着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土地养老功能弱化、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困境。应对措施应为,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强化土地养老功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孝道教育、强化农村养老意识等。  相似文献   

5.
社区养老作为介于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之间的一种养老模式,相对于日益弱化的家庭养老和尚未健全的机构养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独特的养老服务功能。与发展较成熟的城市社区养老相比,我国广大农村牧区特别是贫困农牧区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农牧民急剧增长的诸多养老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贫困农牧区面临的养老服务困境,探索建立健全贫困农牧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最终实现农牧民老有所养在当前显得更加重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6.
我国即将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社会老龄化速度加快,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传统的土地养老和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而我国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呈现出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养老保险出现的制度缺失和缺陷,不利于实现"人人均等享受公共服务"的目标。因此,必须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已进入老年社会,农村养老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由于经济的特殊性,农村养老更需选择高效的解决对策,这就需要立足历史,解决未来。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期间发生了多次变化:计划经济下单一的政府支撑;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家庭和土地的双依托模式;市场化进程中抵御经济的风险社会化模式。但是在市场化进程中,传统的家庭自保和土地的保障功能正在弱化,农村社会保障必须充分考虑这些问题。目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还是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只起辅助作用。未来的社会要逐渐形成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为主体,伴以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农村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对土地、人力、资本、技术等的需求造成的生产要素自农村向城镇的单向流动,改变了农村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经济结构和价值观,削弱了农村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城镇化背景下"重工轻农"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业投入不足、农业经济低效、土地收益减少,土地对农民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功能弱化.基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构建城乡经济和社会保障一体发展的制度体系,完善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外移的社会对接机制,不仅是农村老人生存权保障的必然,还是社会团结及社会公平的应然.  相似文献   

9.
土地保障的本质及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土地本身的特性,土地具有就业承载和养老等社会功能,土地保障是土地社会功能的表现。土地保障不是社会保障,其本质是农民在社会保障缺失条件下,土地的社会功能对社会保障的强制替代。土地保障导致了低效率和不公平,只能在家庭经济的限度内通过代际互助和劳动协作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牧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关系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完善农牧区社会保障体系是内蒙古加快脱贫、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农牧区的实地调查,在了解库伦旗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进而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内蒙古加快农牧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广大农牧民社会保障水平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农村养老现状的考察,认为贫困的民族地区农村老龄化程度十分严重,老年人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土地养老难以为继,家庭养老困难重重,新农保尚未启动,计划生育户没有规范的养老保障。分析了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陷入困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养老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变迁、人口流动及养老观念变迁等现象日益突出,针对以上问题分别提出了运用个人养老保障机制、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继续宣传家庭养老等解决对策;此外,还对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中应担负的职责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视角出发,通过对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关系的分析,指出了影响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制度因素及非制度因素,并通过分析现有养老保障制度存在土地补偿费用的不合理、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弱化的问题,提出构建城乡一体化、责任共担政府主导、稳定失地农民生活水平,并独立于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平稳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对养老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积极老龄化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理论视角和政策目标,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具有极强的理论解释力和图景规划力.对家庭养老的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其恰当地契合了积极老龄化对健康、参与、保障的追求,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理想选择.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实现积极老龄化愿景,需以家庭为单位,从法律、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构建一个全面的家庭养老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5.
如何实现农民的“老有所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但同时家庭养老社会化的条件又不成熟,因而要解决现阶段农民的养老问题.笔者认为应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并将家庭养老保障与土地养老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障整合起来,共同实现农民的养老.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失地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依然是家庭养老,而家庭养老的保障则来源于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 农民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养老保障,现有的失地补偿方式主要有货币安置、留地安置、招工安置等形式,这些安置方式对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有着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不足.构建政府主导型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也需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和失地农民个人在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新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就是解决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对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根据我国国情,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核心,兼顾贫富农民,集体养老为补充,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养老的‘四维’新型农村养老保障的体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过程中,人口学及地理学意义上的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受到文化、养老能力及意愿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家庭的基本养老功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选取5个民族自治区农村作为研究对象,以人类发展指数(HDI)为指标分析家庭养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完善家庭养老内外部机制,加大政府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构建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是解决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土地功能偏好、保障模式与农村土地流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地功能偏好和保障模式差异两个方面,运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可以发现两者存在着较大差别:发达地区农民偏好于土地的财产功能,以社会保障、商业保障为主,保障水平较高,土地流转意愿较强;而欠发达地区农民偏好于土地的生产功能、保障功能,以家庭保障为主,保障水平较低,土地流转意愿较弱。农户的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对其土地流转意愿也有重要影响,并且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影响程度或影响方向。需要重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不同影响因素,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江苏新农保发展领先于全国,但农村养老问题仍十分突出,表现为年剩余积累少,个体自我养老保障能力有限;子女人数减少、农村人口转移,家庭代际养老保障功能弱化;新农保养老金额偏低,新农保养老保障能力不强。其主要原因是农民收入低,土地养老功能弱化,子女养老意识淡薄,养老保险城乡差异大。认为应提高农民收入,强化土地养老,重视家庭代际养老,发展商业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