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 ,“士”有了较高的社会地位。这种地位的获得 ,与当时列国的纷争有很大的关系 ,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他们自我的觉醒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自信的结果。“士”的觉醒 ,主要表现在 :1、极力宣扬“士”阶层在社会政治和军事方面的重要作用 ,强化统治者对于“士”阶层的重视 ;2、努力争取“士”阶层的政治和经济权益 ;3、争取个体的人格独立  相似文献   

2.
老年工作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一是必须使老年人做到“老有所为”,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为促进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作出新贡献;二是必须使老年人做到“老有所教”,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必须使老年人做到“老有所乐”,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使他们健康长寿,生活幸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老年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化程度加深与老龄化进程加速的双重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在融入数字生活的过程中出现网络沉迷的新问题亟待解决。“成瘾”的产生需要重新反思老年人内心的情感需求,一方面,老年人通过数字空间的虚拟交往实现与社会、家乡和家庭的情感再连接;另一方面,他们在参与数字互动过程中也遭遇了情感隔阂的“两扇门”与“冷反馈”等矛盾与挑战。化解沉迷现状,需要家庭成员和社会机构通过情感认可、情感互动以及情感塑造等多重角度的共同努力,帮助老年人摆脱成瘾现状,积极健康地参与数字实践。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士阶层对社会政治、文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对先秦道家来源的探寻 ,也不可能离开士阶层。先秦时期的士阶层即是“游士”。所谓“游士”,首先指的是离宗国、去乡土 ,以文才武艺游移于列国间的士子 ;其次 ,先秦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名存实亡 ,因而他们上下游移 ,上可至“士大夫”,下则为“士庶人”;第三 ,是指游离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之外的士子 ,即“隐士”。可以说 ,隐者群落的思想和行为孕育了道家学派。但道家并非一般的隐者 ,道家风骨集中体现在“避于俗世”、“隐于自然”。“避”是对外在世界的否定 ,“隐”则是对心性之自然的向往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大力提倡“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法制环境中,行政公正与否,以及行政公正的程度如何都与社会各个阶层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在社会现实中,针对不同阶层人群作出不同行政决定的案件时常可见,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我国行政法治的进程。我们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来找到各个阶层所追求行政公正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立人”思想和池田大作的“人性革命”理论有多方面的一致性.他们的共同观点是生存权是生命尊严的前提,话语权是生命尊严的表现形式,而抗争是生命尊严获得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城市“底层人”以报复社会的方式制造恶性事件呈多发态势,表明城市“底层人”犯罪已经上升为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导致城市“底层人”犯罪多发有深层的社会原因,生活艰辛而得不到必要的救助,可能使他们感到绝望与无助;贫富分化、阶层固化使他们感到失落,进而产生心理失衡;转型期的社会失范现象突出,可能激发了少数人犯罪的冲动。当前,着眼于宏观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难以发挥有效遏制这类犯罪的功能,而针对城市“底层人”犯罪的具体刑事政策尚处于空白。在社会政策方面,城市“底层人”中的农民工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被遗忘的人”,城市“底层人”进入了脱贫攻坚的“盲区”。“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这一名言启示我们,要遏制城市“底层人”犯罪,除采取严厉的刑事政策实现正义之外,还要构建针对城市“底层人”的社会支持体系,改变社会失序的状况,改变阶层固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和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再提到,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总理的话意味深长。对于老年人来说,尊严同样是晚年幸福的第一需要。  相似文献   

9.
工人阶层明显感到了经济上的压力,被认为是改革中获益最小的阶层 工人阶层和其他阶层公众一样,认为1994年最主要的问题是“物价上涨过快”。调查结果表明,他们对此感受甚于其他阶层公众,有83.71%的工人持上述看法,足以反映出工人在1994年高物价压力下的生活重负。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工人阶层内对1994年社会形势“说不清楚”者占的比例,在各阶层公众中是最高的,占16.63%。同时,他们  相似文献   

10.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和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再提到,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总理的话意味深长。对于老年人来说,尊严同样是晚年幸福的第一需要。  相似文献   

11.
实现人民梦,根本在于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尊严。人的尊严具有丰富的内涵;人的尊严是实现人民梦的价值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实现人民梦就要敬畏和关爱生命,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构建公正和谐的社会关系,提升思想品德素质,改善社会风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人的生命尊严、人性尊严、人道尊严、人品尊严、人格尊严、人权尊严。  相似文献   

12.
实现人民梦,根本在于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尊严。人的尊严具有丰富的内涵;人的尊严是实现人民梦的价值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实现人民梦就要敬畏和关爱生命、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构建公正和谐的社会关系、提升思想品德素质、改善社会风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人的生命尊严、人性尊严、人道尊严、人品尊严、人格尊严、人权尊严。  相似文献   

13.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和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再提到,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总理的话意味深长。对于老年人来说,尊严同样是晚年幸福的第一需要。  相似文献   

14.
尊严是最能使人高尚,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更加崇高品质的东西。由于我国传统二元体制下所产生的排斥惯性,新生代农民工在政治尊严、社会尊严、就业尊严、制度尊严等方面严重缺失,成为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弱势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尊严的增权途径是:畅通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给新生代农民工以平等的政治权利;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给新生代农民工以平等的社会权利;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薪酬待遇,让新生代农民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增强人文关怀,让新生代农民工带着尊严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5.
“维齐非齐”是荀子所提倡的一种国家和社会治理理念,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阶层分化所引发的阶层关系问题具有现实借鉴意义。“维齐非齐”中蕴涵的社会分化与和谐相统一、以维护社会公平为基础、以礼治与法治为保障的思想内容,有益于当代合理划分社会阶层及促进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协调阶层矛盾;有利于改善民生以达成“维齐”的目标及分配过程中的公平公正,缩小阶层差距;有助于以礼作为阶层行为的准则,以法作为阶层行为的底线,规范阶层行为;达成构建和谐阶层关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阶层的特征与社会地位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农民工从其社会属性看已经成为一个阶层,具有阶层流动性强、职业低质性、让会网络复制性、生活方式疏隔化等阶层特性。其社会地位总体上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是城市社会中的“佣人”阶层、“沉默”阶层、“无根”阶层和“边缘”阶层。阻碍农民工在城市生存与发展的主要问题源于社会制度与社会政策的障碍,因此,制度的改革、创新便成为新的问题提了出来,而市场与政府是冲击这种陈旧制度与政策的两股最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武侯、青羊、成华、金牛5个行政区抽取了15个社区中的300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重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社会资本和个体特征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中的互惠性规则、非正式参与、正式社会网络、正式参与、人际信任和个体特征因素中的健康状况、收入阶层、是否与子女同住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影响。综合考虑社会资本和个体特征因素时,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更大且社会资本的5个因素依然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影响,但个体特征因素中的是否与子女同住以及收入阶层的影响消失。因此,比起个体特征,社会资本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更大,更具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稳定发展的“安全阀”和“减震器”,社会保障在实现社会公正、构建社会和谐的进程中,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直在强调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实现社会公正。针对当前的形势,文章主要分析社会保障需要扩大覆盖的几大阶层,并重点论述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重要意义,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切实可行之途径。  相似文献   

19.
柳永生前身后是非颇多。历代多以其词作“格固不高”,原因就是他写了许多俗词,表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理想。柳永创作的时代主要是在北宋的仁亲朝。这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市民阶层形成了。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城市新的经济生活环境中,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内,通过商品货币关系逐渐形成自己特殊的思想情感。即如马克思所说:“在那里行使统治的,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只顾自己私利不顾别人的).边沁”主义。他们是拜物教徒,追求现实的货币财富,蔑视功名富贵;追求个人的世俗享乐,蔑视宗法的道德礼教;追求即使是短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多层次办学,多渠道办学,国家、社会、行业乃至个人办学,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现已逐步被人们所接受。高校办中专、高中等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高校的师资和设备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这已被实践证明是成功之举,正越来越受到民族地区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青睐。在高校内,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特点,做好高校内中专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四有”新人的关键。本文仅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针对学生的特殊生活环境,思想教育应重“实”。所谓重“实”,就是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