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乐府补题》为宋末元初词社唱和的一部咏物词集,自清初复出以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第一组词作《天香·龙涎香》的艺术结构主线为采香、制香、焚香、忆香、惜香。采香之地及其传说的奇谲描写,予人联想那个时代的沧桑巨变。制香、焚香的铺写,既表现了制作过程的繁复、香料的昂贵以及焚香细焙的精心细致,同时又暗寓着对以往富贵闲雅生活的怀念。忆香、惜香则由体物转为寄情,于哀怨的往事追忆中寄托无限的忧伤。词人们通过这一系列香事活动的叙写,不但展示了中国古代的香文化传统,提高了咏物词的艺术表现力,同时更抒发了易代之际一种难以明言的苦闷与哀愁。  相似文献   

2.
藏族手工艺及其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手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与藏族人民生产、生活、信仰息息相关.文章介绍了藏族手工艺的发展历程、种类及特点,分析了藏族手工艺品开发的前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产生于吐蕃时期的吐蕃乐舞,在藏族舞蹈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吐蕃乐舞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诱人的艺术魅力,不仅成为吐蕃时期的文化标志,也成为整个藏族舞蹈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解析吐蕃乐舞,它不仅开启了藏族舞蹈历史发展的先河,也构建了藏族舞蹈体系的基础,引导了藏族舞蹈风格发展的趋向,对整个藏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藏族女学生英语学习难点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地区英语学习基础薄弱,这一点在藏族女生中特别突出。藏族的文化背景、地理位置、生活方式以 及藏族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成了制约女生学习英语的根本原因;同时,师资力量弱、教学条件差也成为阻碍藏族女 生学习英语的间接原因。通过对红原、若尔盖两县的实地调查,本文主要分析了藏族女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能力 和困难所在,以及藏族女生在藏、汉、英三语学习中的关系,并提出几条可行性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藏族服饰文化的宗教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族服饰文化既是藏族丰富物质成果的表现,也灌注了藏族宗教的深刻精髓,对该民族的审美情趣影响很大,在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上留下了厚重的历史积淀,藏族服饰的丰富多彩成为青藏高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藏族汉语诗歌受到了传统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宗教文化为藏族汉语诗歌带来了丰富的文化意蕴,体现了藏族诗人们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终极意义的追问,并且使之具有了形而上学的哲理品质和浪漫抒情的诗歌气质,构成了藏族汉语诗歌的精神标记.  相似文献   

7.
木里藏族《藏族婚礼祝福歌》,展现了木里藏族先民发明原始农业、发明发展手工业的曲折历程,叙述了木里藏族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和改进工具,提高生产力水平。折射出木里藏区独特经济发展史,传承着木里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共同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的优良传统,传承着生产知识与技术,体现了木里藏族传统的经济伦理价值观,具有珍贵的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藏族古代典籍出版琐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世纪以来,藏族出版业不断完善、发展,进而对藏族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主要就藏族出版业的历史渊源以及藏文古籍的装帧、校对程式、版权形式等作了介绍,旨在使人们对藏族古代出版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中国藏族人口与社会》一书于1999年12月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对藏族人口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研究,是近年来我国人口学研究的一项重点。由于以往缺乏这方面研究,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添补空白的作用。 本书共分十一章,分别论述了:当今藏族人口的生活环境与地理分布;藏族的族源与藏区建置沿革,藏族历史人口;近代藏族农奴制社会人口;藏族的宗教信仰与喇嘛人口;藏族婚姻、家庭与人口再生产;藏族人口的出生与死亡状况;近四十年藏族人口规模的变动;藏族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变迁;藏族人口民族职业构成;藏族…  相似文献   

10.
藏族学生生理心理特征与师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藏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开展藏族师范教育,提高藏民族整体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藏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入手,针对藏族学生特点,对如何开展师范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先进的生态法治基本原则对藏族聚居区生态法治体系的构建、生态的恢复和保护以及和谐生态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认为在确立藏族聚居区生态法治基本原则的过程中,需要汲取和发掘藏族传统的生态文明资源,将藏族传统生态文明与现代生态法治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完成符合藏族聚居区生态和社会基本情况的、具有藏族聚居区特色的生态法治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醒世姻缘传》反映了明清之际山东地区的社会风俗 ,其中对妇女朝山进香多有描述。本文依据书 ,结合相关史料 ,认为明清时期妇女朝山进香是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她们多随香会出行 ,或祈福还愿 ,或游山玩水 ,游历所及遍及宗教圣地和名山大寺。这种活动虽遭到统治阶级及维护礼教人士的禁止和反对 ,但却屡禁不止 ,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3.
东北是满族的发源地,满族文化在东北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萨满教作为满族的传统信仰,既是满族文化的母源,也对东北文化的其他内容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仅就满族萨满教对东北地区的汉军旗香和地仙信仰的影响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辽蕃和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与西蕃通婚,是辽对西夏实行遏制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意在增加对抗西夏的砝码,其直接动因则是北宋仁宗朝联蕃制夏方针的转变。但由于辽、吐蕃和西夏三方构不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关系,致使辽蕃和亲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政治目的,反而成为其后双方交恶的主要原因。尽管如此,和亲在客观上还是促进了契丹与吐蕃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南岳衡山的民俗文化是在崇拜衡山山神司天昭圣帝的基础上 ,融合佛、儒、道文化与民间文化、民俗民风于一体产生的。这一文化的基本内容表现为元旦朝圣、南岳庙会、八月香火等三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西藏自治区尼木县吞巴乡为考察对象,分别探讨了其文化遗产的构成、价值及保护和开发的问题。认为吞巴文化遗产由村落文化空间、历史名人吞弥.桑布扎、口头传统、藏香水磨长廊、手工制作藏香传统手工艺技能、望果节等构成,具有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和经济价值。随着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遗产及不断改善当地群众生活的需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性的旅游开发,建立健全由法律、行政、经济、传承培训等构成的保障机制,制定集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于一体的复合型规划,是达成对其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及前提。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 ,藏族传统文化作为一门古老的文明 ,缺乏人道主义以及理性主义等新的文化因素。因此 ,淡化乃至削除藏族传统文化的个性弊端 ,这是提高藏族文化水准 ,乃至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前提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藏族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当代生态伦理学与藏族传统生态伦理都主张尊重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权和生存权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存在。但是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当代生态伦理学是高度发展了的工业文明的产物 ,而藏族生态伦理是藏族先民自古以来在高原实施的一种民族的生活方式。同时藏族生态伦理是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之上的。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尊重和挖掘藏族传统文化的价值 ,使其得到发扬光大 ,是保护当前高原生态环境的需要 ,也是创造新的生态文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人类文化具有不同的模式并演化成对自身社会有价值的风俗、礼仪、生产、生活方式。各种文化模式是不相同的,甚至有完全相反的社会价值观。阿来藏地系列小说处处彰显出藏族文化奇观。他以鲜明的人类学叙事风格,对藏地社会的地域文化进行了一场民族志式的文化书写。阿来通过对地方性知识的描述,藏族文化与文明的"深描"以及边地藏民宗教意识的阐释,使其小说具有一种高度修辞功能的情感力量,成为现代中国人继承传统文化、走出现代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藏族作家尕藏才旦的《首席金座活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神秘沉重而又生动鲜活的历史之门。《首席金座活佛》所写人物数以百计,藏、回、蒙、汉各民族、各阶层不同人等陆续出场,演绎各自的悲喜人生。评论它,使我们再一次定睛瞩目充满向往的藏文明,是那样古老而鲜活、那样神奇无边而明白无误,肯定的说,我们有必要对草原文明重新探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