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出现新的突破,使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不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文化等方面比战前都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所谓“黄金时代”。同时,工人的物质生活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工人的民主权利和社会福利比战前也有所增加。因此,有一些人认为资本主义也会为无产阶级谋福利,认为资本主义正在或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阶级性质,甚至荒唐地认为资本主义已不存在剥削了。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现代资本主义剥削形式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其剥削实质。 (一)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企业改变其剥削形式。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两条: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生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利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它使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代资产阶级学者以科学技术方面的这些变化为理由,提出了一些所谓的“新观点”,即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不再是一个阶级对立的社会,而变成各个阶级融合为一体的“新型社会”了。目前,这些论调在资本主义世界  相似文献   

3.
平台资本主义是以数字平台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资本主义经济组织形式在数字化时代的延伸,沿袭了资本对劳动力剥削的本质。从劳动的主要构成要素而言,平台资本通过对劳动方式的“数字化颠覆”、对劳动时间的“无规制量化”、对劳动空间的“全景式监控”、对劳动主体的“多层次剥削”、对劳动价值的“否定性重构”,引发了深刻的劳动新异化。劳动新异化是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在平台资本主义时期的延展,其实质不过是数字平台技术在平台资本增殖逻辑主导下的应用效应,对其研究依然遵循资本批判和工具理性批判的逻辑。从根源上来说,实现从“平台资本奴役”到“数字劳动解放”是对平台资本主义中劳动新异化的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4.
战后,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工人实际工资有上升的趋势,物质资料的生活状况有明显的改善;劳动时间比过去相对缩短。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变化和出现的新现象,是否意味着现代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对工人的剥削已经减轻,资本主义的性质已经改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战后资本主义发生了新变化 ,新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飞跃发展 ,引起产业结构的转型和阶级结构的变迁 ,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剥削和统治形式更加完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最显著的特征 ,从凯恩斯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再到“第三道路” ,都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为遏止利润率下降趋势而不断调节其资本积累模式和统治结构的结果 ;国际垄断资本势力借经济全球化之势日愈控制世界经济 ;金融垄断资本加紧全球性金融投机和金融掠夺 ;西方发达国家还推行新殖民主义和“新干涉主义” ,以维护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自我调节和改良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制度性质、基本矛盾和危机趋势 ,反而在新的基础上积累和加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为 2 1世纪社会主义的复兴提供形势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人民资本主义”理论试图论证:战后资本主义已成为一种克服了“旧”资本主义弊端的“新”的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这种理论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歪曲反映:它抹杀了事物量变与质变的差别,混淆小额股票持有者与资本家的原则差别;它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形式的变化等同于生产关系的本质变化;它将法律所有权混同于实际的经济所有权。总之,从理论上它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劳动创造价值、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的科学真理;从实际看它的许多论断根本不符合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股权多元化在我国开始出现,资本报酬不能再被看作是剥削行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层组织的出现,使劳动可以分享税后利润。我国现代企业和私营企业中的资本报酬也不能看作剥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两种剥削形式。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性的还是消费性的?马克思批判了庸俗经济学家的“生产和消费同一性”观点,揭示了现代消费社会的可能性,但并不说明现代社会的实质已经由生产转化为消费.后工业时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消费成为异化劳动的新形式,拜物教转化为消费主义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这表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没有逃离商品生产进程和资本运行逻辑,现代社会在其根本性上仍是生产社会.  相似文献   

9.
 数字资本主义借助于网络技术和数字信息,实现了资本主义存在方式的数字化生存以及资本的持续积累和不断增殖。表面上,资本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及剩余价值的获取不再取决于劳动,而取决于信息和技术。实际上,数字资本主义以经济学革命的名义掩盖了私有化生产方式,以技术决定论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以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掩盖了剥削,以资本积累掩盖了贫困积累和不平等。在数字资本主义这里,资本主义之为资本主义的根本——私有制和价值规律没有变。所以,数字资本主义依然处于《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问题域之中,它并没有证伪和否定《资本论》。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第三次技术革命,生产机械化向自动化高度发展,六十年代出现了工业机器人,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并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某些变化。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又一次鼓吹“机器创造价值”的谬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受到了新的挑战。他们宣称技术越进步,机器越发达,资本对财富生产的贡献就越大,而劳动对生产财富的贡献就越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了;他们甚至宣称,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是资本家剥削工人,而是工人剥削了资本家。早在1958年,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者路易斯·凯尔索和摩铁麦·杰·阿德勒在他们合著的《资本家宣言》中就认为,今天美国工人对财富生产的贡献不到10%,资本工具对财富生产的贡献是90%以上,而70%的收入却分配给劳动的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在国外一些资产阶级学者的著作中,出现了种种宣扬资本主义已经发生“质变”的理论,所谓“现代资本主义企业的目标不再是最大利润”,就是其中之一。这种论调的鼓吹者,大都是从现代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这种表面现象出发的。第二(?)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由于现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垄断资产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叫相对剩余价值蒋学模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中,在讲述《劳动力再生产的新条件和资本主义剥削形式的变化》这一段落时,重点讲述了:“在工作日缩短的条件下,怎样还能增加相对剩余价值呢?”这样一个问题。《教材》的分析大致可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对剥削与贫困问题经济伦理意蕴的揭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那里,剥削是指剥削劳动,即以不平等的方式支配和控制他人的剩余劳动。马克思认为,剥削的形式随着生产方式的不同而变化;资本主义剥削作为价值增殖现象贯穿资本主义生产、流通整个过程;资本主义剥削关系虽然被交换关系的表面现象所掩蔽,但其内在的矛盾必将激化;剩余价值率是劳动力剥削程度的正确表现。正是资本主义剥削,带来了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这些观点体现了资本主义伦理关系的不平等由生产关系的不平等性制约等经济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现象与新特点。所谓“信息社会”并没有改变资本与劳动的根本关系,并不能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资本论》仍然具有它的重大现实意义。要运用《资本论》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去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5.
所谓外债是指近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向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高利放款,它是资本输出的一种形式,在经济上反映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那么,经济上的这种关系是否就是外债的全部内容呢?本文拟就外债与近代大变革时期的清末民初中国的关系,进一步探索外债的本质及其与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关系。一外债剥削加剧了社会危机,催化了辛亥革命资本主义国家处心积虑地向中国谋求放债剥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英国就企图利诱清政府把2,100万元的“赔款”变成债款。这是外国资本主义企图对中国进行放债剥削的一次试探。资本主义各国向中国放债,正式开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1853~1854年,上海洋商第一次借给大买办出身的苏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经历了三次变革,随着生产力社会化的发展,资本社会化的形式也在相应变化,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资本主义形式。为了适应生产力社会化的要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相应有过三次较大的调整,即由单个资本到股份资本到私人垄断资本再到国家垄断资本的转化,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三次调整表现出在其自身范围内有过两次“部分质变”的情形。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两次“部分质变”,使其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上,日益强化上层建筑,特别是加强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这是当代资本主义上层建筑调整的新趋势和新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二次大战后的资本主义,在各方面都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具有许多新特点。这些新情况是马克思他们没有预见到的,他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自然就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来。然而,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认识一直存在着“左”的倾向,没有跳出原有理论的框框,许多看法同现代资本主义的实际相距甚远。因此,我们就要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实际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对它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8.
当代资本主义在资本占有形式、经济运行方式、收入分配以及科技管理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与变革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吸纳资本主义的合理元素,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创新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认识资本主义历史走向的关键。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机制在当代发生了新的变化,形成了垄断与竞争并存、国家与市场并存的新机制。在这两大机制的作用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一国或全球范围内的运动给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资本主义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是,资本剥削手段的隐蔽化、资本与劳动两极分化的加剧、人与自然矛盾的激化,以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运动的新形式,又孕育着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并促使其走向灭亡的动力和因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中显露的资本主义弊端,表明了这样一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注定是没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的历史是一部波澜起伏、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运动史.在其自身基本矛盾的推动下,它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目前处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控制国际生产、国际投资、国际市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资本主义,是走向世界社会主义的末级台阶.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二是国际直接投资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形式;三是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正在形成全球寡头垄断市场;四是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更加高级化;五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综合国力为后盾的全球霸权.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主义还没有成熟到能与资本主义相抗衡的地步,因而必须树立共存、团结、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新理念,倡导构建和谐世界,在和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走向强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