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肋片结构的冲击强化换热特性,分别分析了射流孔排布方式(顺排、长菱形和正菱形),变肋片结构(方形肋、三角肋和梯形肋),射流冲击雷诺数(Re=6 000~30 000)等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射流孔长菱形排布时,靶板表面上射流冲击驻点区Nu最高,在肋片周围能形成明显的涡流且肋结构为三角形时涡量尺度大,主要出现在肋片附近;此外,靶面上冲击换热面积较大且相对均匀,即不会出现局部区域内对流换热差的情况;当射流孔为正菱形布置,射流冲击驻点区Nu较长菱形排布时更大,但对于靶面射流冲击换热不均匀;总的来说,射流冲击孔排布宜选择长菱形排布且肋片结构选三角肋,可以较明显地改善冲击靶板上的对流换热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煤矿作业中,瓦斯治理质量直接影响着煤矿作业的安全性及综合效益.在传统瓦斯治理技术中,主要是采取通风法进行瓦斯稀释,然而当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较大时,仅仅依靠通风稀释技术无法有效保障瓦斯治理效果,需要采取瓦斯抽放技术.结合某煤矿综采工作面实际情况,预测瓦斯涌出量,并提出综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对策,对该综采工作面瓦斯治理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采取综合瓦斯治理措施,可以有效治理煤矿瓦斯,保障煤矿生产作业的安全性,综合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煤矿掘进工作面经常由于局部通风机的停止运转而造成瓦斯积聚。在排放这些瓦斯的过程中,如未严格执行安全措施,就可能造成瓦斯爆炸事故。为了煤矿安全生产,决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晋永泰煤矿矿井3#煤层残采区域外边角煤柱开采条件分析,得出结论:该矿3#煤残采区外边角煤柱为巷道式开采,3#煤掘进开采工作面顶板充水水源主要为其上部二叠系碎屑岩类砂岩裂隙含水层及大气降水通过顶板岩层裂隙和导水裂隙涌入工作面。3#煤开采的回风流从主斜井开口处混入矿井进风流,与主斜井进风流所流经巷道、工作面存在串联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矩形水箱内,对水下气体射流环境流场进行了PIV实验研究.聚苯乙烯荧光粒子作为PIV示踪粒子,发射波长为580 nm,经过滤消除了532 nm激光在水中的各类反射.成功捕捉到了气体射流环境场中明显的涡流对,从产生、发展、减弱到消失的完整过程.涡流是射流所诱导的环境流动的基本结构,在射流的法向平面内涡流对是射流作用的主要形式.气体射流对环境流场的作用主要限制在射流段,其作用沿射流轴线快速衰减.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倾向风障治理上隅角瓦斯的效果,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倾向风障长度和采场瓦斯浓度分布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上隅角瓦斯浓度随倾向风障的长度增加呈递减趋势,但当风障长度达到工作面长度1/3时倾向风障的延长对上隅角瓦斯浓度影响不大.研究成果可为倾向风障的在井下的使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1927工作面位于显德汪矿九采区二号煤层,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九采区二号煤层局部出现瓦斯较大涌出现象,给瓦斯管理带来一定难度。针对以上现象,矿决定在1927工作面掘进期间实施“四位一体”专项治理措施、本煤层抽采、深部较大涌出危险性鉴定等一系列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大饭铺煤矿61111掘进工作面掘进至1156m处遇到断层,工作面发生涌水,造成运输巷掘进前方巷道冒顶,为明确出水水源及对工作面掘进的影响,进行了井下掘进工作面富水性探测和出水水源判别,对工作面掘进出水机理进行了分析,预计了工作面涌水量,在保证技术可行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制定了防治水安全措施,为工作面顺利掘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严寒地区隧道工作面的风流温度对围岩和施工以及人员都有很大的影响。介绍了影响工作面风温的几种热源以及对工作面温度进行预测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空气系统,研究了液体射流直径对双通道气流式喷嘴雾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气质量比为0.82~5.48时,液体射流直径对雾滴直径有显著影响。在液气质量比一定的条件下,随液体射流直径的增加,雾滴直径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当液体射流速度为2~4 m/s时,雾滴直径最小。  相似文献   

11.
突出预警系统(包括KJA瓦斯涌出动态特征突出预警系统、动态防突系统、瓦斯地质分析系统)瓦斯涌出动态特征突出预警技术通过与矿井瓦斯监控系统的网络连接,采集井下工作面瓦斯监控数据,与动态防突系统和瓦斯地质分析系统的综合数据进行在线实时分析,评价井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实现了对工作面突出危险性进行预测预报。提高矿井对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管理效率,生产效率,有效的保护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利用数值解截断误差所形成的小扰动在雷诺应力方程(RSM)的数值迭代过程中的发展,求解具有内筒旋转和固定端面的同轴圆筒环隙间的湍流泰勒涡流;然后在数值模拟出湍流泰勒涡流的基础上,定量分析湍流泰勒涡流的周向速度的波动性及其壁面附近的速度陡降特性、沿半径向外的强射流特性、轴向速度周期分布特性、压力周期波动特性、壁面切应力极化特性和强湍动射流特性;对比前人对湍流泰勒涡流进行实测的结果,数值模拟湍流泰勒的流动特性误差在30%以内。  相似文献   

13.
长平矿4304大采高工作面有近100米的工作面顺槽处于泮沟向斜轴部,局部瓦斯含量部分达到15m3/t,为有效的确保4304工作面回采顺利通过向斜轴部,而大采高工作面瓦斯易集聚地点是上隅角,通过分析大采高采面采空区瓦斯的来源及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根据大采高采面采空区瓦斯量对采面上隅角瓦斯浓度的影响程度,提出在邻近巷道对采空区进行钻孔施工,有效地解决了大采高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实现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冷态模型试验的方法,以自行设计的低热值煤气烧嘴为对象,研究了其同向大速差射流燃烧室内气流的流动特征。结果表明:环状多股高速空气流对中心低速煤气流的强烈引射卷吸以及少量一次风造成煤气射流的一定程度的旋转将产生很大的负压区和回流区,有利于实现空气和煤气的均匀混合与稳定燃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U型通风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从采煤工作面瓦斯来源出发,讨论了瓦斯的分布规律及上隅角瓦斯积聚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研究,给出了目前防治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超限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三维RNG κ-ε湍流模型进行了旋流燃烧室内等温流场的数值模拟,给出了旋流燃烧室内不同截面位置速度分布的计算结果.数值模拟结果与文献中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两者符合较好.该燃烧室采用叶片式旋流器并配置一次和二次空气径向射流.比较了一次空气射流和二次空气射流对燃烧室内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旋流器进入燃烧室的旋转气流和一次射流空气在燃烧室头部形成回流区,这将有助于缩短火焰长度和稳定燃烧.一次空气射流深度几乎达到燃烧室中心,有利于气流的混合并增大回流量;二次空气射流深度较浅,其对燃烧室内流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以3201工作面为例,围绕当前综采面煤矿瓦斯防治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多方面探讨加强瓦斯防治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全面做好工作面瓦斯防治的有效性,提升矿井安全能力。  相似文献   

18.
12302工作面F6断层因落差大,对工作面影响范围大,经过对比研究,最终确定采用跳采法过断层.通过掘进工作面中间机巷,经过断层后开设新切眼,实施部分跳采,最终实现了工作面的顺利开采.  相似文献   

19.
在冬奥会一些比赛项目中,运动员完成动作时跳跃高度大,空中动作多,滞空时间长,受风速的影响较大。在风速较高情况下,运动员的动作容易变形,可能影响最终的比赛成绩甚至导致运动员受伤,并且赛场也可能出现被大风损坏的情况。应用CFD数值模拟方法,以冬奥会U型竞技场地以及周围一定区域内流场特性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挡风墙与空气幕对墙后流场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墙高和不同空气幕射流角度下对墙后流场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挡风墙和空气幕组合使用可以为U型场地提供一个较大的低风速区域,当空气幕射流角度一定时,墙高越大,U型场地上方剪切侧层高度越大,墙后庇护距离越远。当墙高一定时,空气幕射流角度在50°~60°之间对风速的折减效果最好。同时采用空气幕作为防风措施,可以把防风网高度从15 m左右显著减少到2 m。  相似文献   

20.
朱集矿1111(1)工作面轨道顺槽底抽巷埋深大,超过800m,服务时间长,且受到钻场强烈动载荷的影响。为加固该高应力强动压巷道,保障安全快速掘进,本文基于深部巷道围岩强化控制原理,提出了高应力强动压巷道分段分区联合支护技术,并结合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对支护参数进行了合理确定。针对1111(1)工作面轨道顺槽底抽巷道掘进工程提出了支护方案。结果表明:分段分区控制技术对高应力动压巷道具有很好的维护作用。该研究结果为深部高应力巷道在受强动压影响时支护形式和技术参数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