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泛旅游时代的到来使得本地居民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对本地居民作为旅游地营销主体的认同,本文进一步阐述了新环境下本地居民在旅游地中的作用以及对旅游地营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探讨了如何发挥旅游地居民营销作用这一问题,认为提高居民地方依恋、争取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支持以及将居民作为旅游地营销的对象是发挥居民旅游营销作用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旅游地居民的积极旅游影响感知和消极旅游影响感知为切入变量、旅游地居民的满意感和认同感为中介变量、旅游地居民的旅游发展态度为目标变量,分别建立研究模型,利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探讨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对旅游地居民旅游发展态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旅游地居民的积极旅游影响感知正向影响旅游地居民旅游发展态度,并可以通过旅游地居民的满意感和认同感正向影响旅游地居民的旅游发展态度;在旅游地居民的消极旅游影响感知基础上产生的旅游地居民的满意感和认同感对旅游地居民旅游发展态度的影响不显著。基于上述结果,提出引导旅游地居民支持旅游发展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城市已经率先进入休闲时代。在此背景下人们的旅游需求表现出明显的休闲导向特征。同时,随着更多新型旅游产品形态不断出现,我国传统旅游地面临着增长动力不足和竞争力下滑的局势。在分析休闲时代下旅游消费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传统旅游地凸显的发展瓶颈,探讨了其在新时期实现再发展的模式选择及实现措施。认为传统旅游地应从"景区主导型"向"目的地主导型"发展方式转变,并通过实施休闲"本地化"、突破"门票依赖"以及"联合一体化"等策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民族旅游开发改变了旅游地社区居民的生计与生活方式,旅游带来的经济增长能有效提升旅游地社区的生活质量,旅游引发的城乡互动促使旅游地居民在城乡差异对比中反思自身的乡村身份。鉴于乡村身份认同对民族地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旅游开发提升泸沽湖景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研究背景,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参与观察方法收集数据,同时运用扎理论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得出泸沽湖旅游开发影响乡村身份认同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旅游引发的物质改变是影响泸沽湖景区乡村认同变迁的关键性驱动因素,伴随当地乡村环境的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主客互动的增强,泸沽湖景区居民的乡村认知观、乡村身份自信和乡村社区认同感均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5.
论旅游地居民文化心理的生成和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地软环境的最重要因素是居民的文化心理,尤其是该地作为旅游地后促使居民生成的那种特有的文化心理。剖析旅游地居民文化心理的各个层面,对发展旅游事业,促进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意义。影响旅游地居民文化心理生成及其差异性的几个基本因素,揭示了旅游地特别是新开发的初期旅游地居民文化心理的若干外在表现形式及其变化,还对一些不同类型的著名旅游地之居民文化心理进行了个案分析,认为尤其应对初期旅游地多变型的居民文化心理予以主动的导引,张扬和培育其积极性成分,改造或抑制其不利于旅游事业发展的消极性东西。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西方人类学界对旅游的观照,我国的"旅游人类学"研究出现了明显的滞后性.旅游与人类学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富有意义的相关性.对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任务进行了尝试性探讨,提出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应是旅游地居民、旅游开发者、旅游者、旅游地团体在旅游开发或旅游活动过程中所引起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临时互动关系;并初步探索了人类学田野工作参与观察,即民族志研究方法在旅游领域中的具体应用问题.只有解决好开发与保护协调欠佳的问题,才能实现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区”的设置是传统国家控制思想的延续。由政府组织和控制的社区居委会实际上履行着政府直接控制社会的职责,将居民置于被管理者的地位,因而在社区建设中对居民的动员能力严重不足。只有充分重视居民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理清政府与社区的关系,逐渐减少政府对社区的直接干预,促进居委会组织由“他组织”向“自组织”转化,才能提高社区居委会的对社区居民的动员能力,并在参与过程中通过居民“自组织参与”的方式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旅游地目的地因发展不均衡、利益分配不均匀普遍存在相对剥夺现象,尤其是受旅游发展影响最为严重的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体验更为强烈,甚至导致多元利益主体间的旅游冲突事件,但学界却缺乏对其相对剥夺感生成的应有重视。围绕旅游地居民为何生成相对剥夺感以及如何生成相对剥夺感两个主要问题,以磁器口古镇四个社区为例,对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的生成进行探讨,结果发现相对剥夺感生成的诱发情境源于公平理念、社区契约意识及价值预期三个方面。相对剥夺感的生成建立在人们对自身相对处境认知状态改变之上,源于人们“实得水平”与“应得水平”的比较差异。相对剥夺感生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三元世界”获得正当性及损失非法性的失控感和失效感,是人们对自身相对处境危机应激状态下的心理价值补偿。  相似文献   

9.
弱势旅游地是在旅游地空间竞争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和发展起来的,是指在旅游地空间竞争中受到强势旅游地影响的旅游效用较低的旅游地。通过比较分析,盐城旅游业在空间竞争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如旅游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存在矛盾、旅游资源开发度较低,开发投入不足、资源并存组合欠佳等。因此要促进盐城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采取一些新的发展战略,如错位发展战略、生态旅游战略、品牌战略及区域旅游合作战略等。这样才可以逐步改善盐城在旅游地空间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使盐城旅游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考虑到旅游开发商承担投资风险,追求投资回报率的背景下,作为游客体验"友好气氛"必要成份的民族地区社区居民需要提高自身参与旅游发展的能力,摆脱传统依靠他方帮助的局面。阐述了民族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现状,探讨了影响民族地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民族地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标志性景观在旅游地发展中起着核心引领作用。文章以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成吉思汗陵为例,结合历史资料和实践调查,解析了其从文化遗产景观演变为知名文化遗产旅游地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为引领,在政府、旅游企业、当地居民、游客等多重力量共同推动下,促使“天骄圣地”这一地方符号逐渐转变为地方旅游符号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得到广泛认同的标志性文化遗产旅游地可有效拉动所在区域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形成地方旅游符号的特色优势。要在新时代维持和强化地方旅游经济优势,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必须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导向下调整旅游符号,打造全域文化旅游符号系统,从顶层设计、企业协同到居民参与,从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和文化旅游产业链拓展层面实现全域一体化和立体化协同。  相似文献   

12.
尽管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旅游开发的"第一推动力",但是由于经济落后,认识不够及生产、生活方式突变等原因,民族旅游地传统文化仍在流失,为了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在民族旅游开发中,我们必须坚持"居民第一、游客第二"、开发中保护和整体性保护三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崇明县东平镇东风三村居民马森发、陈腊青夫妇虽年届古稀,满头华发,但给人的印象还是那么干练、矍铄。夫妇俩带头学习,在社区居民中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社区居民参与学习,在社区为大家树立了学习型家庭的典范,因而获得"2008~2009年度上海市学习型家庭示范户""农场局五好文明家庭"和"学习型家庭"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4.
亲友联系和社团参与是个人连结社会的两种方式。社会连结方式是否影响居民身心健康?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提供了三项实证分析结果:第一,亲友联系和社团参与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反之降低身心健康水平。第二,身心健康水平及其社会连结作用机制,均无显著的族群差异。第三,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受其精神风貌、地位资源、人口特征、环境制约等主客观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旅游开发不仅对繁荣传统文化和地方经济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当地旅游地的社会变迁和居民的职业结构变迁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从“旅游开发对当地居民职业结构所产生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入手,就旅游地居民职业结构变迁的研究状况进行系统地梳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产阶层"在中国是一个时尚词汇,但农村的确急需培养一批有文化、有技能、有财富的"新型农民"。农村"中产阶层"需要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上加以合理的界定。让农村中产阶层作为一股政治力量参与到社会当中来,让其他阶层听到他们的声音,感受到他们的力量,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也有利于社会利益集团的平衡和稳定。政府要设计和筹划出一套适合农村社会经济状况的政治参与载体,形成中国特色制度化的农村村民政治参与机制,巩固扩大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7.
浅论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参与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居民参与在社区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当前各地情况分析,居民社区参与的现状不容乐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建议应进一步向社区简政放权,努力构建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利益整合平台,培育、引导、保护居民的参与热情,建立较为完善的居民社区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居民政治参与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居于重要的地位.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居民参与现状不容乐观,居民对社区自治制度的认知度较低,与居委会关系比较淡漠,缺乏主动参与的情感和价值取向.笔者试图从政治文化视角探究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现状、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社区参与乡村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乡村旅游、旅游扶贫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相关概念内涵及研究进展阐述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贫困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和主要障碍,提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一些思路,即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策调控保障社区参与的主体地位,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政策框架确立社区居民参与的激励机制,提高社区居民的相关旅游知识及进行相关能力培训,提高非政府组织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20.
发展乡村旅游,突出旅游业在山西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社区是乡村地区旅游发展的主体,社区的有效参与有利于当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榆次后沟社区参与旅游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认为创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凸显社区参与的主体地位,丰富社区参与旅游的形式,提升社区参与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以社区为核心的参与旅游发展模式,对乡村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