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当代文学动物叙事创作立足于道德与伦理层面的深入挖掘,以一种评判标尺的维度展开对人性之善与恶、美与丑、真与伪等相关伦理层面的探讨,在类型叙事学的意义上形成了一类特殊的主述模式表达——“标尺”模式.文章着眼于对该主述模式的基础叙事逻辑“抉择+纠结”、伦理价值指向以及正反角色担当等多个重要向度加以系统论证,研究过程本身也彰显出“标尺”类叙事所特有的叙事深度及其在当代文学整体格局中所具备的独特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当代动物叙事创作中,以“遗失+寻找”作为主述模式进而表现人或动物所承担的某种无法弥合的情感遗失之痛,总体呈现出“逝去的终不再来”的功能意义指向,已成为一种相对固定的基础类型表述方式.从该类型的总体事序结构、角色身份设置与悲剧性结局的叙事指向三个主体向度,深入探讨了这一中国当代文学“寻找”类动物叙事模式偏于科学化、理论化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动物叙事诸种类型创作中,从叙事语法与主述模式的角度深入到对动物叙事文本的考察当中,立足于具体的文本分析与情节功能、叙事结构的细化研究,可以清晰而明确地得出四类主述模式表达类型:分别为"寻找"类、"挽歌"类、"报恩"类以及"标尺"类。本论文以新时期1978至2008作为重要时间节点,选取各类型较具代表性的动物叙事文本作为探讨依据,着眼于对各主述模式的类型特质、情感范畴、叙事逻辑等相关层面的深入探讨与系统梳理,进而给予当代动物叙事一个偏于科学化、理论化层面的有效阐释,论文的研究本身也将为动物叙事类型学与神话历史根源整体研究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对待动物的古老原始神话思维对当下文学创作具有潜在影响,在与现代思维理念相交融、碰撞之后发生现代转型,并且这种转型以一种相对固定的母题模式呈现在“动物叙事”文本表达中。原始动物神话的派生形态:动物自然神话与动物图腾神话的溯源研究,导引出动物原型母题中动物作为自然象征、动物作为人的本质性象征两大核心叙事维度,进而深入到对其神话原型母题模式与类型衍生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新时期以来相关动物题材创作中的"动物意象"及其类型特质进行考察,从神话历史根源的角度展开追本溯源意义上的基于动物原型意象的合理探求,注重其历史发展中的叙事流变进程及其在当代文学叙述中所呈现出的转承性特质,从类型学的角度对当代动物叙事意象选择中的拟真型、复合型与虚幻型三类主体叙述类型进行梳理,阐释形成中国当代动物叙事的主述类型模式的历史依据与情感维系。  相似文献   

6.
对初始情境中受难者“陷困”功能的探讨,是“动物叙事”叙事语法研究中不容忽视的一环,其中贯穿了一个最为基础的叙事功能指向——“抉择之痛”。强调“动物与人”两类受难者角色在身体、心理抑或情感维度陷入某种矛盾与纠结的状态,并且彼此间时常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悖反性。这一角色身份由动物形象与人类形象分别或共同承担,均指向一种叙事伦理层面的现代境遇的表达。在题材范畴方面,这一功能指涉涵盖了家养类与野生类“动物叙事”各自的叙事范畴。其效力边际已不仅仅局限在单纯生态视域与人性指涉的层面,而是凸显现代语境下人类所面临的共通性的伦理困境:一种挥之不去的矛盾、困惑与不安的情感和心境的写照。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文学中的"动物叙事"创作进行类型学意义上的考查,应该包括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按照历时的线性发展,对动物叙事的资源谱系与类型衍生加以系统梳理与有效论证。动物叙事这一特殊的叙事类型,其漫长的历史传承与自身类型繁衍、演进的不断完善进阶的过程,可以通过几个标志性的历史时段来进行考察,分别为先秦两汉时期、晋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时段,它们共同见证了中国动物叙事由最初的初创雏形期到渐趋繁荣发展、趋于平缓稳定并最终向完备的叙事学意义上的现代小说样式有效过渡的发展历程。而包括《山海经》《庄子》《搜神记》《太平广记》《西游记》《聊斋志异》《狼图腾》等诸多中国动物叙事历史上的代表性著作或合集皆纳入到论题的论述范畴之中,这也将有利于从历史与发展的维度对当代动物叙事创作的来龙去脉做出清晰而醒目的认证,进而把握与探询中国"动物叙事"的流传与演变的内在肌理。  相似文献   

8.
9.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动物叙事”这一特殊叙述方式与表达形式成功地介入到“底层文学”当中,无疑给“底层写作”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陈应松的努力与尝试就是一个很好的表征,他的《太平狗》很具有说服力,也提供了一个相对较为完备的写作范式。当然,还有诸多优秀的作家参与到该题材类型的创作当中,并呈现出了底层“动物叙事”所可能达到的向度。作为新世纪“底层文学”的一个重要考查维度,“底层写作”中的“动物叙事”显示出了其特有的题材优势与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态文学在新世纪的崛起与发展,以动物的非人化叙事视角构建小说的作品不断涌现,动物叙事这一新兴的概念术语成为生态小说发展的产物之一。在宁夏这片土地上,作家更是赋予了"动物"更多独特的思想文化内涵。笔者意在观照宁夏作家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中的狗和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中的牛的意象,从动物叙事的维度出发,以特殊年代的时间节点与特殊地域的民族民俗文化为参照,开掘作品中的政治隐喻与独具民族文化特点的内容书写。  相似文献   

11.
当代生态文学中的动物叙事与生命意识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思想中不存在视动物为“生命主体”的逻辑发展线索,中国当代思想也没有发展出视动物为“生命主体”的伦理观。但在当代生态文学的创作中,上承鲁迅、巴金等现代传统,又感应于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动物叙事中出现了视动物为伦理主体的自觉的生命意识,这一意识的出现经历了曲折复杂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时空经验的叙述方式相比,法国左岸派代表作《去年在马里安巴》的最大突破在于:"去年"正是不断涌动着的"当下"本身,在对"去年"的不断召唤中,"马里安巴"以及"情爱"活生生当场释放出来,而一个作者与读者直接"共在"的自由空间也同时开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 194 9- 1999年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批评作历史考察 ,指出 :前 30年按照当时的社会主义文学的标准研究中国现代小说 ,文艺思想中“左”的倾向影响了批评的价值取向。新时期以来 2 0年间 ,现代小说批评进入空前活跃繁荣时期 ,表现为批评范围不断拓展 ,批评的新观念、新观点、新视角、新方法 ;并且 ,随着 2 1世纪的到来 ,对诞生于 2 0世纪的小说新文体作整体的历史考察 ,初步建立了现代小说学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社会学学者有关中国政府与农民关系的研究表现出两种明显的特点:一是在构筑"本土化学术"的同时,不断发掘和借鉴西方主流社会理论家和海外中国研究学者的成果,并与海外中国研究学者开展越来越多的学术合作。二是受专业技能和个人旨趣等因素的影响,采取了不同的切入点。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社会学学者有关中国政府与农民关系研究的切入主要集中在:国家与社会、国家能力及其实现、基层组织的角色与关系、精英的构成与流动、农民的自主空间与利益表达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以理论加事实双驱动的方法,本文系统探索了当代中国人价值观结构及特点。研究采用自编“中国人价值观调查问卷”对2753位不同年龄层次、学历水平及职业状况的个体进行问卷调查,结论为:一是中国人具有修齐治平的价值观结构;二是当代中国人依然延续道德至上传统,其道德价值呈现出以孝为基础,以克己为路径,以和睦他人为目标的特点;三是当代中国人的价值理念构成表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相糅杂的态势。据此,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绘本阅读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有效教育途径。绘本中的角色类型会影响绘本对幼儿的教育效果。笔者基于国外一项心理学实验,并结合其他相关实验,介绍拟人绘本和真人绘本对幼儿人格和知识学习影响的研究,从幼儿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真人绘本在教育效果上优于拟人绘本的心理机制。最后,阐述了关于拟人绘本和真人绘本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叶维廉早期代表性论文《从比较的方法看中国诗的视境》的主要观点折射出叶氏诗学理论体系的侧重和片面之处,其背后有着鲜明的文化立场,体现了成功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