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梳子"的语义场成员,先秦时期只有"栉",两汉增加"梳""篦".经过魏晋南北朝的竞争,"梳"在隋唐替换"栉"成为主导词,这种格局在中古和近代汉语中保持不变."篦"自隋唐数量增加,明清词义逐渐扩大,但一直受"梳"强势地位的抑制,始终没有成为主导词."梳拢""梳掠""掠儿(头)"明清时成为语义场的新成员.现代汉语方言中,"梳"系词主导、"拢"系词居北、"掠"系词居南的格局与语义场的历时发展密切相关."梳子"语义场的替换变化是词汇系统自身发展规律和外部使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49-54
转折关联标记的来源多样化,在人类语言中存在并列关系词>转折关联标记、顺承关系词>转折关联标记、时间词>转折关联标记、限定词>转折关联标记、确认词>转折关联标记等演变模式。 相似文献
3.
任鹏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88-95
“爬”“挠”“刨”“挖”等汉语动词的历时语义演变路径,以及现代汉语方言中有关的同词化多义现象,表现出{挖掘}(DIG)、{搔挠}(SCRATCH)、{攀爬}(CLIMB)三个概念之间较强的关联性。汉语历时语料呈现的语义演变方向为SCRATCH→DIG或SCRATCH→CLIMB,具有单向性。这种语义关联模式符合一定的语言共性,可以得到词汇类型学跨语言考察的支持,同时,可以根据汉语实际为词汇类型学增补SCRATCH→CLIMB型语义关联。 相似文献
4.
石吉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1):107-109
随著时代的发展,语义在不停地发展变化。为了便于掌握更多的词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就英语语义的演变及演变的各种形式和原因,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解析农民面临的“制度性贫困陷阱”——对农村经济制度的历时关联和共时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农民贫困的制度安排及其制度间的历时关联和共时关联,揭示农民陷入制度性贫困陷阱的原因.说明只有土地制度、农产品购销制度、农村财税体制、户籍制度的系统配套改革,才能打破这些反馈环.市场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7.
吴子慧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29(5)
方言中不同年龄的语序共时差异反映了不同的语法层次,考察方言共时平面中同义句式分布特点,对比绍兴话和北京话中同义表达形式的对应情况,可以明显看到绍兴方言语法组合关系的变化.方言类型学为我们分析方言句式的发展变化特点、类型、趋势等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考察与句法类型密切相关的双宾句、双宾兼语句以及动词带宾语带补语句式在绍兴方言中的语序共时差异和发展演变情况,可以看到绍兴方言语序变化有语法表达形式多元化、一些老格式如B式双宾结构趋向式微、受北方方言影响一些新的VO形式产生、绍兴方言语序发展趋势向共同语靠拢等几个重要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8.
9.
柴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Z1)
习语是组成英语一般词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就习语的语义特殊性分析其语义特征,探讨英语习语的理据及语义演变现象,这对正确解释和辨别习语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曾小武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42-146
文章主要从微观角度对歇后语的语面和语底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考察 ,探讨二者之间语义关联方式的多样性 :从总体上可以分为词义关联和句义关联二类 ,其中又包含多个细节情形。试图通过揭示歇后语的微观语义关系 ,找寻歇后语语义生成的普遍原理 ,并通过这个原理从侧面解释歇后语趣味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裸”族词语的语义演变——基于原型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林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3):64-67
文章主要从原型理论的角度来论述"裸"族词语的原型效应,分析其演变形式并揭示其演变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2.
韩兆霞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3):66-69
在汉英翻译中,人们很注重对实词的处理,而易于忽视虚词。确实,在对内容的陈述,对形象个别或整体的展现上,实词的语法作用不可低估;而这并不是说那些虚词就不重要或可以在翻译过程中忽略不计。事实上,某些虚词在文中的作用不可不注意,它可以活跃实词,使篇章生动。从虚词着手,以文言和白话虚词为例,强调虚词在翻译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省略和跨越的地位,讨论了翻译中虚词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汤传扬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1):72-78
近代汉语时期,义元“掀揭”从“发”“开”中独立出来。“开”在近代汉语时期仍有用于“掀揭”义的用例,且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有保存。“发”则未见。在“掀揭”概念场中,概念场成员从“揭”一枝独秀,到“揭”“掀”“撩”三者并存。现代汉语方言中,“揭”“掀”“撩”在南北均有分布。“揭”“掀”有一些共同的语义演变路径:从“举”义到“掀揭”义;从动作到状态;从“举”义到“翻动”义;从“掀揭”义到“揭露”义。 相似文献
14.
英汉动物类词汇的语义比较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君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4):133-135
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因此各民族语言中皆有大量与动物有关的词汇,英汉两种语言都是如此。本文拟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常见的动物词汇的语义加以比较,以期找出两者的文化异同,以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5.
壮语亲属词中的汉借词使早期的亲属语义关系发生了量变,且这种量变在壮语方言中具有随机性。文章以亲属语义关系为因变量,亲属词的变异均值为自变量,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了两个变量间单向正相关的因果属性。 相似文献
16.
刘一鸣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3):77-79
语言总是反映社会的。本文在特征标记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从英语单词的形和义两个方面探讨了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指出只有女性真正有了自己的权力才能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才能达到真正的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7.
试析语义变化的认知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义变化既受社会文化等外在因素和语言系统内部特征作用的影响,又是认知变化的结果。语义变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语言交际双方认知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变化决定了语义变化的方向和路径,其中四种认知因素,即已有知识结构,认知经济性,提示效度和连结性,制约语义变化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颜红菊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1):97-99
作为词义构成成分的语义成分不是假设的理论实体,有相应的符号形式载体--语素,语素即为语义成分符号化的结果.复合词的语义成分通过语素化实现为符号,复合词词义通过语义成分的符号实现来表示.复合词的构词过程实际上就是复合词语义成分的符号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9.
多义词的义位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华林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23(3):70-73
多义词必须是词 ,多义语素不是多义词 ;多义词的各个义位共处在同一个语言系统 ,未进入这个系统的词义不是多义词的义位 ;多义词的义位可以从两个维度观察 ,本义和派生义是历时维度 ,基本义和非基本义是共时维度 ,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0.
论汉语词语的类推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玉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1):118-122
现代汉语词语的类推变化,词语构词的类推变化、词语读音的类推变化和词语意义的类推变化三部分。认为构词的类化有助于汉语词语的丰富,会成为全民词语;读音的类化有的符合汉语的发展趋向,可能进入全民语言,有的不符合汉语发展的趋向,可能会被规范消亡;词语意义的类化也符合汉语词语的发展趋向,也会被社会所承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