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对易卜生的接受始于留美时期。《易卜生主义》是胡适全面介绍易卜生思想的力作,也是集中承载胡适"健全的个人主义"思想的经典性文章。胡适在阐释《玩偶之家》等作品时提出的救出自己的思想,是其"健全的个人主义"思想的精神根底,即救出自己不等于为我主义,明显带有利他主义的成分。这一思想与胡适在五四文化语境中生成的自由人本主义世界观是分不开的,也是其思想的独特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创作和思想对我国的影响,从社会批判和个性解放的角度探讨“五四”思想先驱之一胡适思想与易卜生主义的传承、借鉴以至超越、发展的关系,并就上述内容比较阐述胡适与鲁迅介绍研究易卜生思想的同与异。  相似文献   

3.
胡适提倡自由主义起先是从输入政治思想着手的,随后延伸到文化和文学上来。胡适的自由主义文学观主要体现在他的自由主义思想、对个人主义品格的倡导、自由主义观念在文学中的表现以及独立的创作态度。胡适大力宣传易卜生主义,希望文学能够促进国人健全的个人主义人生观的确立。胡适把《易卜生主义》里张扬的个性主义输入到新文学中,他主张个人须要充分发展自己的天才性,须要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还反映在创作上,认为作家有文艺创作的自由,可以与政治意识形态保持疏离。  相似文献   

4.
1918年6月,胡适发表《易卜生主义》,可视为中国话剧运动的理论宣言;同月,胡适与罗家伦合译的《娜拉》(即《玩偶之家》)发表,为易卜生剧作的第一个完整的中译本,“五四”中国剧坛影响最大的一部西方戏剧;1919年3月,胡适发表《终身大事》,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话剧文学剧本,是对易卜生《玩偶之家》的直接模仿,它的诞生,拉开了中国现代话剧运动和创作的序幕,也树起了现代中西戏剧关系的第一块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要把握胡适自由主义的本质特征,关键在于理解其思想中的内在张力和吊诡之处:个人自由与整体主义的纠缠、民主主义与精英思想的背反、自由放任与干涉主义的两歧以及实验主义与激进主义的冲突,等等。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这种动摇性和两面性既典型地反映了中国自由主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时代境遇,也表明了胡适自身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地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提出二十年代胡适"好政府主义"思想演变分为三个阶段。其早期思想产生直接缘由是"恶政治的逼压和摧残"。胡适以实验主义为理论基础,抗拒和批判无政府主义。出于自由主义者对一般社会环境的追寻,先是成立秘密性质的"努力会",不久即以演说的方式,抛出"好政府主义"理论"本文",在报章上开展舆论宣传。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国新文学史,个性主义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新文学的发展过程,而且可以从中总结出值得重视的历史经验。 1 “五四”时期,个性主义表现为要求个性解放、人格独立,这种思想的产生与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有直接关系。胡适发表在《新青年》的《易卜生专号》上的著名  相似文献   

8.
胡适为妇女解放所作的思想启蒙主要是从三个层面鼓吹平等,即妇女社会位置的平等、妇女人格的平等和妇女选择社会职业的平等;实现平等的途径是接受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文化教育和“学做人的生活”教育。为实现这两点,胡适提倡大学开女禁。胡适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源自三个方面: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学说、易卜生主义以及他留学美国的经历。  相似文献   

9.
胡适与李大钊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二十世纪初一场著名的论战,胡适的思想根源来自于其信奉的美国"实用主义",而李大钊的观念则与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人所秉承的两种"实用"观念的冲突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当时中国思想界论争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代中国著名的文化自由主义者,胡适的文学思想及全部文学活动始终与他的社会文化活动相联系,并以后者为出发点。文章从泛功利的文学价值观、改良文学的态度与方法、对易卜生主义的鼓吹等方面论证胡适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的始作俑者,并简要评价了胡适自由主义文学思想的贡献与局限。  相似文献   

11.
胡适与中国自由主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中国著名的文化自由主义者,胡适的文学思想及全部文学活动始终与他的社会文化活动相联系,并以后者为出发点。文章从泛功利的文学价值观、改良文学的态度与方法、对易卜生主义的鼓吹等方面论证胡适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的始作俑者,并简要评价了胡适自由主义文学思想的贡献与局限  相似文献   

12.
1930年初,胡适等向国民党政府发起了颇具声势却昙花一现的人权运动,充分展示了他的人权思想,在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一时期胡适的人权思想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渊源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个人主义,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思想以及美国的民主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3.
挪威戏剧家易卜生(1828—1906)的《玩偶之家》在现代中国,尤其是五四时期,影响之大,是今日读者难以想象的。易卜生的易卜生主义和社会问题剧,尤其是《娜拉》(现译《玩偶之家》)极大地满足了那个时代的批判现实、追求变革的需要,因而受到热烈的赞赏和追随。一些当事人曾高度评价易卜生造成的这种影响。博斯年这样说:“……据我看来,胡适之先生的《易卜生主义》,周启孟先生的《人的文学》和《文学革命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同是文学革命的宣言书。”1925年,茅盾在《谭谭<玩偶之家>》一文中说:“易卜生和我国  相似文献   

14.
胡适针对社会上"空谈主义"的现象提出要"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进而以《每周评论》作为主战场,进行了一场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争论。虽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主义遭到批判,但是正是这样一场自由的争论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并促进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以文学人类学的宏大理论为背景,用原始主义的知识模式来解读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将揭示出这部小说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该小说在道德观、社会观、自然观和文化观等层面激荡着原始主义激情,反映了赫斯顿意欲通过对原始"他者"的再审来反思现代性,来追寻人的本质的人文情怀,从而证实了这是一部有内容、有思想的小说。  相似文献   

16.
安德烈·纪德的思想复杂而且甚至呈现出相互矛盾的状态,"背德主义"则被认为是他的主要思想。《藐视道德的人》是他"背德主义"的奠基之作,也是被认为受尼采思想影响最深的一部小说。  相似文献   

17.
"易卜生主义":一个一再激起多重反响的"五四"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青年>4卷6号通过策划、包装与运作推出"易卜生号",流露出倡导者"壮盛"的"意气".胡适"心目中的"‘易卜生主义'",更值得关注的是从<国民公敌>展开的论述,是<新青年>创办后的核心话语之一.与"欧战"以及新村运动相关,"易卜生主义"被逐出主流话语空间,惟有鲁迅在<新青年>言论不断变化中始终保持独立之声."易卜生号"在"五四"后的新文学发展中激起一次次反响,茅盾更立足于<娜拉>理解"易卜生主义",写出一个个"娜拉"式的时代新女性,但同时也能听到发自他内心深处的挽歌词.鲁迅更主要从<国民公敌>出发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写出<伤逝>,1928年把<奔流>月刊1卷3期设为"H.伊孛生诞生一百年纪念增刊",其<编校后记>浸透着"胜者的悲哀"和历史的"悲凉",而对托洛斯基为"同路人"的辩护产生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8.
《尝试集》的真正价值不在文学本身,它只不过是胡适实验主义文学观和进化论文学史观的产物。尽管如此,胡适所提倡的“写实主义”和《尝试集》所呈现的“浅近”的特点还是深刻地影响了初期白话诗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位重要领袖,他所宣扬的实验主义符合“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适应了反对封建文化的需要。实验主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给了人们敢于怀疑的勇气。实验主义是新文学运动的理论基础,胡适的文学革命论是实验主义在文学领域的实际运用。总的来说,实验主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胡适介绍和引进实用主义是有一定的历史功绩的。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伤逝>受到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个作品从艺术手法到思想内涵都和易卜生的<群鬼>有着耐人寻味的可比性.这两部作品都是通过婚姻家庭题材反映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作品,鲁迅和易卜生不约而同地将笔触深入到问题背后.探寻其文化根源,两部作品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伤逝>可以回溯到唐代元稹<遣悲怀>及<莺莺传>,<群鬼>则涵盖了欧洲文化内部诸般的对抗冲突.鲁迅和易卜生各自通过作品对本民族的文化进行深刻而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