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在与博物馆的互动中,浸润式地欣赏、体验、探索,逐渐萌发并形成博物意识。与博物馆学习相比,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体现了博物意识范畴中的收藏意识、观察意识、互动意识和创新意识。为提高儿童科学探究的质量,教师应结合博物意识采取适宜的支持策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整风与反右运动后全民政治意识畸形发展并向各领域渗透,急于求成的全面大跃进形势的推动,以及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与功利主义科学观的泛起,全社会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政治化科学观,并在其指导下,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科技文化发生了严重的畸形演变,历史教训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整风与反右运动后全民政治意识畸形发展并向各领域渗透,急于求成的全面大跃进形势的推动,以及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与功利主义科学观的泛起,全社会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政治化科学观,并在其指导下,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科技文化发生了严重的畸形演变,历史教训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说文解字》玉部字的三种来源,并通过这些字管窥春秋至汉代治玉技术和玉器鉴赏的发展、以及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社会交流情况,揭示了玉文化所折射的古人观念意识:原始崇拜;阴阳五行观念;重道德修养的意识和森严的等级观念。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生态意识”/樊美筠作者在台刊《哲学与文化》第28卷第9期上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古人的生态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仅仅保存在抽象的哲学中,而是更多地保存在具象的美学与艺术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典美学领域是中国古人生态意识最理想的栖身之地。这种生态意识具体表现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爱戴之心;对大自然的欣赏之情;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以及生而不有的崇高情怀。与今日西方从人的物质生存层面出发的、强调人如果一味地掠夺大自然将会遭到报应的消极性生态意识不同,中国古代美学家与艺术家的生态意识所传达的…  相似文献   

6.
张全明 《南都学坛》2009,29(2):16-24
"环保"意识,不是现代人才有的专利;文献记载西周时期古人已有"环保"的理念与措施;宋代已初步形成传统的"环保"理论与措施体系。中国传统的"环保"意识与现代的"环保"观念虽然没有根本的不同,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宋代一些君主、朝臣与许多士人以及大量的普通百姓包括僧侣等多个不同的社会阶层都曾提出了具有积极意义的"环保"主张,有些言论客观上甚至包含有希望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并且采取了一些至今值得肯定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有益措施。宋人"环保"言行的出现是与当时的环境相适应的。因地广人稀,宋代的气候、水文与生物环境在大部分地区仍停留在相对原始的阶段,与我国现有的生态环境要素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复仇文学大致可分为血亲、侠义、鬼灵与民族复仇,而春秋战国际始生的侠义复仇自原始血族复仇发展而来,其间早有鬼魂复仇为中介。汉魏六朝重礼轻法、讲究私恩以及原始复仇情结的深在作用、主体内心的补偿平衡机制等,刺激了复仇主题的绵延发展。歌咏复仇成为古代诗人不满于现处境现文化的娱情畅意方式;描述复仇时人们的认同与期待,充分得力于内在的复仇意识及原型裹挟的相关意绪。复仇主题与复仇意识强固了古人的伦理使命意识及正义感,成为一种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8.
人的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探索世界的原点。教师学术研究意识体现了教师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的意向性,蕴含着积极的思维和心理信念。就教育研究哲学视角而言,教师学术研究需要具备问题意识、学理意识、逻辑意识、结构意识、方法意识、时代意识和整体意识等,进而形成教师教育学术研究的认知结构及其解决问题的学术思维。教育学术研究意识不是孤立的,它需要教师生成整体性的意识结构。教师学术研究意识结构的整体生成需要教师做到:夯实理论根基,奠定认识教育问题和探索教育问题的基础;善于发现问题,养成直面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惯习,聚焦有意义和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形成研究主题;学会分析问题,通过推理、判断、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运用辩证、实证以及实验等方法,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提出科学假设,建立研究方向和目标;在仔细求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回到实践场域进行验证检验,以确保教育科学研究结果的信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讨意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前,由于科学发展和哲学认识的局限性,这个问题未能获得科学的解决。十九世纪以后,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能量守恒与转换、物种进化),以及生物学、神经生理学、解剖学、地质考古学等科学的突破,为哲学上解决意识产生问题奠定了科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第一次作出了“劳动创造人”的科学论断,具有划  相似文献   

10.
一、档案意识的内涵及现状说到档案意识,先谈谈什么是档案。《档案法》第二条解释道: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具有现实参考价值和对历史、科学、技术、艺术、教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台刊《哲学与文化》第 28卷第 9期上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古人的生态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仅仅保存在抽象的哲学中,而是更多地保存在具象的美学与艺术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典美学领域是中国古人生态意识最理想的栖身之地。这种生态意识具体表现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爱戴之心;对大自然的欣赏之情;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以及生而不有的崇高情怀。与今日西方从人的物质生存层面出发的、强调人如果一味地掠夺大自然将会遭到报应的消极性生态意识不同,中国古代美学家与艺术家的生态意识所传达的是一种远为积极的信息:如果尊敬、爱戴大自然,它将给你无比丰厚的回馈。 (叶普照摘编 )  相似文献   

12.
篮球技术训练与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篮球意识的形成过程及其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意义,提出了技术训练过程中必须同时注重篮球意识的培养,才能把学与用、练与变结合起来。文章试图通过篮球技术训练与意识培养两方面的探讨,旨在为科学、合理地进行篮球技术的教学与训练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劳凯声先生在长期的科研与教学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学术训练方法。本文从培养阅读习惯,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自主创新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劳凯声先生的科研与教学方法。劳凯声先生的科研与教学方法对于广大教师、科研工作者以及研究生学术成长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中国文明中的宇宙论与科学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宇宙论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三千纪。至少在商代晚期之初,将一年划分为四时,并以四时同四方相结合的宇宙论业已普遍流行;而阴阳、四时、五行、八卦等在春秋战国之际均已形成,构造了一个宇宙论的系统。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学派,分别发展了宇宙论的各个方面,其学说互不相同,但在天人关系概念上,他们又有着共同的特点。这种理论的形成,与古代科学在中国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古人对宇宙论的看法,又促进了若干科学在中国优先发展,并规定了它们的进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沈括在图书易、数理易和儒理易盛行的两宋时期,将易学研究与天文、历法等知识进行了有机结合,为易学研究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论证了古人在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一些错误认识;他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易学研究带来新视角、注入新活力,为《周易》在多个层面、多个领域与其他知识的结合树立了典范,同时也体现了他在科学视域与传统理论思维融合下的彷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道德遗产的国度。在调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古人提出了一整套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十分卓越的伦理思想。虽然受时代和经验主义思维方式所限,古代生态伦理思想还仅限于朴素的理论范畴,缺乏系统和科学的论证,但是其历史的悠久与意识的超前却是无与伦比的,它给后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文学语言在刺激人的头脑时,会导致一个虚拟的文学形象世界在意识中建立,从而将自己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区别开来.文学语言的这种独特功能与它的能指结构和意义所指结构、以及两者结合而形成的文学语言的整体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8.
公民意识问题在建设公民社会的进程中尤为重要,考察公民意识问题至少应该从公民意识的含义、形成、内容、特点以及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公民意识的形成应该从经济形态、国家性质、法律制度、文化传统等几个方面探索,公民意识的内涵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公民意识的特点表现为个体性、社会性、时代性、历史性等,公民意识对国家、社会、家庭以及公民自身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的科学问题意识可以从增强科学问题意识的内在原因、科学问题意识的内在意蕴与树立科学问题意识的内在原则三个层面加以阐释。在习近平的视阈中,增强科学问题意识不仅是把握时代潮流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更是实现创新的重要环节。所谓科学问题意识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命题:科学提出问题的实质在于辨识矛盾,科学分析问题的核心在于解析矛盾,科学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平衡矛盾。而要树立科学问题意识的关键在于端正主体态度、遵循科学的方法以及确立合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意识是哲学的基本范畴,对于它的本质、它的能动作用等,人们经过了长期的研究,似乎这些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但以严格科学的态度加以审查,就会发现原来已经形成的传统观点还不够科学确切,因此,还有进一步研究探讨的必要。本文就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等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