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审思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分析科学素质的内涵演变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审思,并从构建科学教育体系和加强社会化科学普及工作两个维度,提出了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的本质是社会权利的和谐,社会保障权更加公平的社会化发展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和谐的一个重要内容。尊重公民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充分享有社会保障权是经济民主社会化的一种形式,是现代民主社会和谐文化的集中反映和现代民主社会制度构建的客观要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伦理精神构建的现实社会基础之一,也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制度安排的具体体现(民主政治的本质是公民社会权利的社会化和谐发展)和现代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陈小浒 《金陵瞭望》2006,(24):49-49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基础性素质.对构建和谐社会作用重大。科学素质不仅体现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体现人们所具备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体现人们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试论公民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教育能极大地提高全体公民的整体素质,加强公民教育能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公民意识,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该文分析了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培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公民意识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意识的确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教师应承担起教育祖国未来的重任,在加强自身的公民意识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7.
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当代大学生如何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指出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是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公民社会成长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表明了执政党对时势、民意的顺应。在对和谐社会的众多探讨中,对其建构途径的讨论最有现实性,且在众多可能的路径中,公民社会的成长最具基础性的地位。和谐社会,在本质上应该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9.
公民精神是社会成员基于公民身份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所应具有的品性、能力与资质,它是现代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范畴.公民精神对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民精神的培养需要从学校、社会、政府三方面共同进行.  相似文献   

10.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高素质的科学文化人才。目前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不适应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更新观念,落实教育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学习路子;完善教育体制,加大教育投入,构筑长效机制;加强管理,培养各类科学文化人才,巩固教育成果等多种方法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育合格的公民,是一个社会走向民主与文明的必经之途,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以此为切入点,从公民意识及其内涵人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并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体条件 ,而目前我国农民的总体科学文化水平与这一要求很不适应。因此 ,要在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 ,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 ,建立和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 ,紧密结合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采取灵活的机制和方式 ,进行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但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水平还较低,仍处于不完善状态。针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疏通政治参与渠道、塑造理性公民、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等推进和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对策,期望达到公民政治参与的理性化、程序化、制度化,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4.
公民意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国人的公民意识问题日益提到议程,公民意识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核心所在。一直以来,由于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原因,国人的公民意识一直很缺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两个维度加强培育公民意识:在个体方面,大力提高公民素质;在社会方面,需要有一个公正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公共理性、公民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作为政治主体的公民具有和谐的人格、和谐的价值观念与和谐的行为方式,需要公民具备一定的公共美德、公共能力与公共意识。文章旨在从公共理性的维度,以培育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公民群体为核心,对公民教育做一政治学的思考。在阐述公共理性基本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该文认为公共理性对公民教育的价值定位、逻辑思维以及评估具有基础性的规导作用。要实现公共教育的根本目标与功能,就需要以公共理性为指引,积极开展公民文化建设和意识文明的培养,培育具有公共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为文明有序、均衡和谐之社会的构建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要积极、健康、有序地发展,公民良好的心态尤为重要,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认真梳理和把握当前影响我国国民心态建设的各种因素,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弘扬积极因素,克服和改造消极因素,构建良好的公民心态.  相似文献   

18.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公民法律意识是每个公民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它是法治的内在驱动力,无论是对法的创制还是法的实施,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必须加强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具体途径有:树立“法律至上”的观点、制定良法、公正司(执)法、开展法律教育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