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传统文学艺术观念与现代派文学艺术观念分别以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丈勾其思想特征。首先对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两个概念作了规定,以是否肯定普遍确定性的存在作为它们的区别。本文还区分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类的抽象理性主义与康德、黑格尔一类的具体理性主义的区别,认为前者与模式化的古典主义文艺相一致,而后者与欧洲现实主义文艺的辉煌成就相一致。接着从本体论、实体、因果观念、时空观念、伦理观念几方面讨论了从理性主义到非理性主义的转变,并探讨了这些转变与现代派文艺观念的兴起之间的关系。最后将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传统文艺与现代派文艺作了概括比较,指出了它们的长处与短处。  相似文献   

2.
文艺作为一定观念、意识的分工形式,具有意识形态性,但不等于说文艺就是意识形态。辨清这一问题对于正确解决文艺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起始,对于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考察。  相似文献   

3.
赖大仁 《学习与探索》2008,2(2):183-187
关于文艺与意识形态问题,从近来学界的有关讨论来看.人们的认识仍然存在较大分歧,这与人们的理论视野不同有关.从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理论视野决定文艺观念.比如从审美论的视野,或人生论的视野,或社会历史的视野来看待文艺的特性与功能,包括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其文艺观念往往是不一样的.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视野看待文艺现象,建构了关于文艺与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观念,并由此说明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功能.文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形式,具有反映一定现实关系和思想观念的基本特性,在价值功能上既具有批判性,也具有建构性.文艺作品往往包含着一定的社会历史现、人生现与价值现,因而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当代文艺研究如何认识理解文艺的意识形态特性与功能.这取决于研究者自身的理论立场和阐释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 自有文艺以来,就存在着关于它的认识、要求、理想、主张,从而形成千姿百态的文艺观念(思想)体系。小而言之,有孔子的、柏拉图的、黑格尔的、鲁迅的文艺观念;大而言之,有儒家的、古典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文艺观念;从更大的范围来看,还有东方的、西方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市南区推出的全民阅读项目——"啡阅青岛"品牌,获评市级文艺精品项目。"啡阅青岛"项目自成立以来,在市南区得到各界的大力关注与支持,从书店到咖啡馆,从街头到巷尾,从文化聚集地到寻常百姓家,将阅读逐渐渗透到市南的每个角落。青岛市文艺精品项目是以青岛元素为主题,为促进青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激励本地文化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的奖项,在青岛文艺界具有极高的权威性。此次,"啡阅青岛"项目获评市级文艺精品项目,也映射出"啡阅青岛"在市南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着文艺观念是怎样建构起来的这个中心议题,阐述了文艺观念内容的三种基本属性:艺术理想性质(可分为初级模式和高级模式)、环境约定性质(来自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科学认识性质(借助相应的哲学体系和科学发展水平来完成);探讨了文艺观念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文艺观念直接物化在艺术实践中,文艺观念投映在社会心理中、文艺观念最终落实和固定在文艺理论中;分析了文艺观念的存在规模,即文艺观念的影响范围和可约性程度,主要有个人的、流派的、思潮的、文化类型的。各种存在规模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简化为群体观念与个体观念(即整合观念与局部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创作自由     
创作自由问题,是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创作自由这个字眼却在我们社会主义文艺领域销声匿迹了。批判创作自由的人们,把“说我们的社会里没有‘创作自由’”定为修正主义者反对社会主义文艺的主要论点之一。时至今日,每当人们谈及创作自由问题,一些人还以为是在讲《天方夜谭》的故事。如果我们不是闭上眼睛,而是睁着眼睛面对三十年来文艺运动的发展实际,就不得不承认创作自由从字眼到实际上的消失,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灾难。创作自由这个问题,关系到文学的真实性,作家创作个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以及我们党怎样领导文学艺术这些重要问题。我们要总结三十年来社会主义文艺运动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要彻底肃清极左的文艺路线的  相似文献   

8.
"忠"的观念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支柱,也是先秦时期道德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其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春秋时期,"忠"观念表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向,兼具君德、臣德、朋友之德等多重内客.战国时期,"忠"观念从一种具有普遍含义的社会价值逐渐缩小为一种具有特定主体与对象的具体的道德要求,"忠君"遂成为"忠"观念的首要内容,"忠君"观念呈现出绝对化倾向.同时,忠孝关系也成为战国时期亟待解决的社会矛盾,在二者的优先性问题上经历了从孝先于忠到忠先于孝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以西方启蒙话语为标志的文学史观念,基本否定了"十七年"文学,赵树理小说是其中典型的例子。这种元叙述并非始于八十年代,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革命文学内部就表现出知识等级化倾向。赵树理坚持传统的文艺形式,以顽强的艺术个性开拓了传播五四新文化的文学途径。从抗日战争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他的小说既表现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同时也在时代与社会的总体结构中被结构化地建立起来,由此突显出文学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边缘性体验及其特点。重新阐释大众化时代所产生的这种文学形态,解释它对接受的传统定位,以及在尊重本土接受基础上多元的艺术取向,对认识当今大众文化市场是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话语体系中,"欲"由于其本能欲望的指向而受到种种压制,无法在美学领域取得自身的话语权.但从明中叶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心学的解体以及西方文化哲学的渐入,"欲",范畴及其所代表的自然人性开始被重新认识,在美学领域它不仅在理论层面被视为文艺的本体,而且也在文艺实践中得到有效实践."欲"范畴在我国美学话语中经历了从初步确立到中期徘徊再到自由嬉戏的三大历史阶段,并表现出进步性、曲折性和不彻底性等三个特征.在大众文化日益繁荣的今天,深入探讨"欲"范畴的美学内涵和价值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观念的形成对当代东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此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观念的建构中,以及此后的延伸与发展中,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的明显分流.无疑,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念的形成都是与不同的政治意识紧紧地交合、渗透在一起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都在努力阐释和宣传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但由于各自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环境不同,各自的政治思想和理论观念不同,因而他们各自的理论内涵和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2.
刘忠 《学习与探索》2012,(6):127-128
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至今,《讲话》共产生4个重要版本,即1942年的速记稿、1943年的发表本、1953年的修订本、1991年的精注本。文艺的创作、接受对象都是人,然而,文艺究竟"指向什么样的人"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仅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对文艺有不  相似文献   

13.
刘小中 《学术交流》2008,10(4):175-178
瞿秋白领导左翼文艺运动的身份问题,一直存在分歧.从新发现的史料来看,瞿秋白之所以能够成为左翼文艺运动的重要领导人,除了凭借他长期从事中共高层领导工作所形成的威望,个人的独特魅力以及知名文学家身份以外,还与第三国际的态度和党组织的安排有很大关系.对左翼文艺运动,瞿秋白是主动参加的但介入左翼文艺运动的指挥决策系统并参与左翼文艺运动的领导是经组织同意的,并作为对其病假期满后的一种工作安排.而代表中央宣传部代管"文委"工作和此后被推举为分管文艺、教育和宣传工作的苏维埃中央政府教育委员,就是时其左翼文艺运动领导人身份的确认.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所谓"王明控制的中央是不可能安排瞿秋白参与领导左翼文艺运动"的说法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李波 《求是学刊》2015,(3):126-133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基于对古今的历史性考察,老子提出了旨在复元古的道论思想主张。老子道论思想本身就是其思考古今而得出的理论成果,因而在建构道论思想体系时,老子的古今观念是渗透其中的。在老子道论思想中"古"已经内化成"道"的基本属性,乃至在很大程度上崇元古与崇道在老子那里成了二而为一的概念。而老子的道论思想在重新刻画其古今观念的同时也把这种观念性的影响渗透到了他对文艺的相关认识之中。老子否弃文艺、对语言表达的要求以及"复归"的发展论思想无不是这一思想特征的具体体现。后世文学批评家刘勰等人对老子这一思想观念的继承和发展也反映出老子古今观念及其文艺思想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笔者试图通过对三十年代文艺期刊的阅读 ,针对该时期关于反思五四、文艺大众化和文艺创作自由三个焦点问题的激烈论争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梳理与阐发 ,从而达到重新认识、评析现代文学史上一些具体文艺论争和期刊现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从"大一统"观念到"正统论",以及正统思想在不同时期的演变,是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发展的一个方面,它不仅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历史观和政治观,而且蕴涵了重要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电影《芳华》的热映引起了几代人的集体回忆,而中国军队的文工团改革早已拉开大幕。中国的部队文工团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变迁,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红军时期,名称也几经更替。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及和平时期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文艺是最好的动员方式文工团中的"老资格"可以把历史回溯到红军时期,像原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就乐于说自己前身是红四军宣传队。党自建军素来重视文艺的宣传鼓动作用。1930年前后,红军各级政治部成立了艺术股。1931年,中央苏区第  相似文献   

18.
论诺贝尔文学奖及其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呼声日渐高涨,随之,对于诺贝尔文学奖以及中国为何无人获奖等问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发表了纷纷扬扬的议论和建议.这些言论中所透露的思想与观念,以及这种过分关注本身,构成了新时期文艺思潮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必要加以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人性、人道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四”时期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到20年代末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在主流文论中开始失势,以至在其后的几十年中被当作革命文艺的对立物受到批判和责难,再到80年代初,尤其是90年代以来人性、人道主义的美学价值被重新发现并在文艺界形成广泛的共识,人性、人道主义经历了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过程。从这一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应看到,人性、人道主义之所以经历了这样曲折的历程是有其深刻的主客观原因的  相似文献   

20.
文艺与审美及其他——关于文艺观念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张破除过去运用“一元”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给文艺的本质下定义,应以“多元”的、立体的、多向的、辩证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模式探讨文艺的本质与特征。认为在文艺的多重性质中有一个核心的性质,在文艺多元的观念中有一个核心的观念,在文艺观念的更替和变化中有一种相对稳定的因素:即审美。文艺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多元性质的统一体。作者指出,近几十年来,我们的文艺实践和文艺理论出现的许多弊病,大都与两个失落有关:即主体性的失落和审美性的失落。文艺要克服弊病,走出绝境,摆脱危机的出路:一是建立和发展文艺的审美社会学,二是建立和发展文艺的审美实践论,三是建立和发展文艺的审美心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