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是一个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正常的生命个体,是一个有一定人格特质的生命个体。从心理学角度讲教育的进程就是人格的塑造过程。为此,本文从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人格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对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 ,是成才的重要因素。语文教育应着眼于人格的塑造、能力的培养 ,着眼于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人的个性。语文学科必须扎扎实实地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培养健康的情感和审美意识 ,把教语文与教做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最高旨归,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中,将其列为党的重要议事日程,可谓是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德育作为贯穿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其它诸种教育方式的灵魂和核心,目的在于塑造健全人格.因此,如何塑造健全的个体道德人格成为广大德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加以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古琴曲的教育功能,主要是使受教育者个体素质经由古琴音乐艺术的陶冶与塑造,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格,并进而导致群体行为和谐有序、健康向上,最终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5.
人的成长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始终贯穿其中,成为直接影响个体成长的外部条件。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强调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所处的社会文化条件塑造的,为我们更好地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把握教育三大形态提供有益的启示。借鉴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把握影响教育对象人格和心理成长的因素,可以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代教育的重要命题——健全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社会中存在着个体人格的分裂、紧张和不协调现象 ,因而健全人格的培养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健全的人格包括体质、智力、情意及道德四个方面。它涵盖了人自身生长的所有本质要素。人的发展实际是构成人格内部诸要素即个体身心充分而和谐发展的整合过程。当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一个具有健康的体质、创造性的智慧、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力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相似文献   

7.
学校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塑造健康人格 ,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论述了健康人格的特征及表现 ,提出在健康人格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加强美育、心理卫生教育和咨询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孔子提出了"成人"教育理念—完美人格的塑造问题,并进行了多方面的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人的全面发展,个体人格与社会人格的统一,天、人、德的统一三个方面。孔子的"成人"教育理念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健康人格是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篮球教学作为一种塑造人、培养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不仅增强学生体质,更是具有发展学生的智力、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完善人格发展等作用,高校体育教师与教育工作管理者要明确篮球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中的作用并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自信的概念、心理机制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学领域中有关自信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该文尝试用系统分析的观点提出了自信概念 :自信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系统 ,是个体对自己的正面肯定和积极确认程度。自信是通过对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及身心反应过程等若干中介过程的调节实现其主体作用机制的。自信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当前 ,自信研究在人才选拔与培养、健康人格塑造及具体教育实践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蒋冰梅在年月日《文汇报》撰文指出  人的全面发展与塑造良好的个性是辩证的统一。没有人的全面发展  就谈不上塑造良好的个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  人的全面发展是塑造良好个性的前提与基础。同时  塑造良好的个性  又会有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是由个体的自身条件与特定生活环境所造成的  人作为个体  都有自己潜在的个性因素  有可能通过教育的作用  被塑造为具有完善的个性者。而事实上  许多人的个性潜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  甚至被某种社会环境所扭曲。我国目前的教育  一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不够  另一方面对个性教育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46
蒋冰梅在 2 0 0 0年 9月 9日《文汇报》撰文指出 ,人的全面发展与塑造良好的个性是辩证的统一。没有人的全面发展 ,就谈不上塑造良好的个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 ,人的全面发展是塑造良好个性的前提与基础。同时 ,塑造良好的个性 ,又会有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是由个体的自身条件与特定生活环境所造成的 ,人作为个体 ,都有自己潜在的个性因素 ,有可能通过教育的作用 ,被塑造为具有完善的个性者。而事实上 ,许多人的个性潜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 ,甚至被某种社会环境所扭曲。我国目前的教育 ,一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不够 ,另一方面对个…  相似文献   

12.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的现状不容乐观。培养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应做到下面几点,即培养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群体规范,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智商,培养移情能力,加强高校“两课教育”,塑造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人格,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等。  相似文献   

13.
人类教育观念的变革已先后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这就是从传授知识的教育观到培养能力的教育观,再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注重塑造人格、解放个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4.
张晓东 《金陵瞭望》2007,(16):18-19
个体德性的养成与道德人格的塑造表现为同一的过程。道德人格是个体作为合格社会成员的道德规定性,是一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是人的道德主体性的凝结和体现。它是个体在道德修养实践中形成的.反映着个体道德修养实践所达到的实际程度和境界。而个体的道德修养实践具有社会性.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历史地发生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以有关人格与健康人格为基本理论,对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进行初步探析;以马克思、思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对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指导思想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是导致学生主体性人格的缺失。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核心是塑造学生主体性人格。主体性人格就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超越性的人格。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 ,摧毁等级制所带来的不平等观念 ,强化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 ,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育主体观 ,树立教师、学生辩证交往中的主体互动模式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寻找自我 ,发现自我 ,形成健康丰富的个性 ,是学生主体性人格塑造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时期塑造青少年人格美对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格美包括社会人格美、个体人格美和行为人格美。通过加强认知、行为规范和自律、知行合一等途径塑造青少年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认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干部已成为决定性的因素。邓小平关于干部教育和培养的有关论述中,干部政治人格的塑造是一个重要方面。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干部政治人格塑造的方向和动力,解放思想是干部政治人格塑造的思想基础,批评帮助是干部政治人格塑造的主要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干部政治人格塑造的主要途径,健全的干部制度是干部政治人格塑造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塑造人,从而也就决定了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与培养在德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从总体上看,当今大学生的人格意识状况是健康的、积极的,但是少数大学生在道德人格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对当今大学生人格意识状况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产生人格意识问题的根源,同时指出了加强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与培养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论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艺术教育的内涵以及艺术教育对陶冶人的道德情操、美化身心、塑造完美人格、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重要作用 ,说明艺术教育犹如一种净化剂和催化剂 ,它可以使人变得更加高尚、健康和聪明 ,可以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 ,并对我国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客观分析 ,提出了目前国际上已经把艺术教育提高到战略的高度 ,中国对艺术教育也已引起了初步重视 ,强调艺术教育应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