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波 《社会科学论坛》2006,10(7):119-128
秧歌,一种源于北方民间的文艺形式,它是民歌与戏剧、舞蹈的简单结合,节奏强烈,剧情单一,带有强烈的滑稽笑乐色彩.它原是在过年或其他节日等农闲时节,农民自编自导自娱自乐的一种消闲方式,其功能单一,无非图个红火热闹.此外,它和民间几乎所有文艺形式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有情欲挑逗、宣泄的味道,代表着草根阶层粗犷而本真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秧歌,一种源于北方民间的文艺形式,它是民歌与戏剧、舞蹈的简单结合,节奏强烈,剧情单一,带有强烈的滑稽笑乐色彩。它原是在过年或其他节日等农闲时节,农民自编自导自娱自乐的一种消闲方式,其功能单一,无非图个红火热闹。此外,它和民间几乎所有文艺形式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有情欲挑逗、宣泄的味道,代表着草根阶层粗犷而本真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摇滚乐总是以叛逆、煽动的形象出现,但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摇滚乐不可能是对社会需求的反对和抵制,它一定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产物.摇滚乐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转型、科技与经济发展,以及消费者的态度、喜好和消费能力有关.摇滚乐为青少年提供了一条情感表达和宣泄途径,成为这个群体的符号象征,并在这一消费群体的支持和追捧下,摇滚乐占据了音乐产业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获得了巨额的经济利益,从而反过来推进了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 调侃与现代人的生存环境 众所周知,一种文学风格的形成,大多与其相适应的特定社会环境密切关联,文学中调侃形式的大量出现,也不例外。封闭的社会造就了规范严格的生活,造就了规范严格的文学,这也决定了调侃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少有立足之地。在颂歌四起,在经营重大题材、英雄性格的时代,调侃也多半没有用武之地,它成了规范之外的异类,包容着意念与形式的双重出格。因为调侃是一个活泼因子,它难受拘囿,甚而活跃到心之所欲,口之所言;它与正襟危坐格格不入,总被感觉为不大正经,不大严肃;它是一种机敏,一种宣泄,常与  相似文献   

5.
流行文化的宣泄性特征是大众文化参与的基本诉求和文化表达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也与现代社会生活机制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流行文化及其宣泄性是工具理性式的现代性制度压抑的宣导工具。弗洛伊德关于文明压抑的精神分析为宣泄性文化的合法化提供了学术的支撑。后现代思潮对现代性的批判中的个体感受性倾向则与流行文化的感性化叙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大众通过流行文化的娱乐、时尚、消费性元素实现被压抑能量的宣泄。现代商业传媒则是流行文化宣泄功能的载体。在流行文化成为强势文化,宣泄性文化合法化的今天,文化的发展需要的是理性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6.
网婚在现实婚姻家庭中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婚的形式是对现实婚姻的重塑与再造。由于网婚本身的无序性、随意性、隐蔽性和刺激性,已婚者对现实的逃避、不满与宣泄以及网络经营者的推波助澜促使网婚的出现与流行。同时网婚也给现实婚姻家庭带来了冲击与危害,这要求已婚者不断加强责任意识与人格自律,冷静对待婚姻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7.
钱谦益的序体文中存在一种对话行文模式,它常常以主客问答的方式结撰全篇,或是通过记录对话来传达文章的主体性内容。对话行文的结构一方面可以通过"寓夸饰之词于对话之中"的手法和对作序者主动性的包装,弱化序体文的应酬色彩;另一方面,设为问答的方式也有利于阐发论点,凸显文章中心,加强序体文的文学批评功能。与此同时,对话形式还有利于进一步表达一般序体文中不便表现的内容,如作序者个人形象的塑造和私人情感的宣泄等。  相似文献   

8.
网络游戏的交互式群体共生的创作方式,将文艺的静态审美过渡为动态同步伴随,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文艺着重个人理解的单向度传播方式,它以不断升级的娱乐体验和情感宣泄方式,满足了大众娱乐的新诉求,摒弃传统文艺"高于生活"的精英性和教化,追求"低于生活"的大众宣泄,在娱乐至上的消费时代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是,网络游戏与文艺之间并不是势同水火的关系,而是互利共生的合作,文艺是网游内容的重要来源和审美认同的前期培养,网游则是文艺不断扩大的表现形式和新思维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政治流行语是基于时代嬗变而催生并映射政治生活的新型言语表述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当代政治流行语的产生及传播受到新媒体的深刻影响,其本质是宣泄公众情绪的形式载体,群体情感驱动或者利益驱动控制其产生.此外,语言的深层机制为政治流行语的形式提供深层或者潜在支持,语言模因这一言语社团共同体验基础为其快速传播提供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方言,蕴含着区域人民普遍的精神心理气质,是最能体现该区域人民原始的、不假掩饰的情感宣泄和交流以及心理活动的用语方式。地域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是在特定区域内使用的语言,因此它有着很强的地方文化特色。以此拟对渭南的一些方言进行解析,旨在进一步了解渭南的社会文化与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1.
《家庭科技》2010,(3):22-22
男人通过做爱宣泄情绪男人通常“有泪不轻弹”,而是经常通过性生活来宣泄害怕、痛苦、悲观等情绪。他们痛苦的时候,做爱是使他们感到安慰和安全的惟一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吴素娥 《阴山学刊》2013,(1):103-107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记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也是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产品生产的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过程。当前大学生的写作现状不容乐观,为了让大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社会生活,我们必须在大学时代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探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庸武侠小说影响的不断扩大使人们不得不思考它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小说表现出的武力歼敌的野性满足、情感宣泄的酣畅淋漓、一定程度的神话品性和小说由于具有强烈的奇幻色彩和明显的游戏品格对读者想像力的充分促发四个方面 ,论述了金庸武侠小说之所以对读者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主要是因为它使读者的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求得到了艺术地实现。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学的出现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虽然同样具有教育、娱乐和审美的功能,但更注重其娱乐性和实用性;同样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但风格显得更为繁复、更为多样。其主要特征包括:创作主体的平民化;感情的宣泄性特征;以及写作的随意、便捷、互动性强;创作方法多样等。  相似文献   

15.
晚清谴责小说是明清讽刺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小说界革命的产物.晚清谴责小说功利性的主题阐述使得小说成为时代观念和思想的机械演绎,夸饰性的"魔幻现实"的叙述方法和过度的语言宣泄稀释了讽刺的张力,它在中国传统小说讽刺艺术的传承过程中发生了质的蜕变.它既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终结者.又是"五四"以后现当代讽刺小说的引导者.因此,它的艺术意义和发展价值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周茜 《南方论刊》2015,(4):92-94
诗歌对作者来说是一种情感宣泄和真情表达,北岛的诗歌前后期始终存在这样的宣泄。环境的影响,诗人经历的故事都可以成为诗人的素材被写入诗中,这些都是诗人某个阶段的生活写照和感情呼喊。在这一个大背景影响下的北岛,离开祖国和故乡,用"逃亡"的方式离开故土漂泊异国。他在出国后诗歌的意象,创作心境,情感基调上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理论著作《诗论零札》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代派诗歌的核心,是情绪二字。诗的内容是表现诗人的情绪,诗的外在形式也决定于情绪,诗歌中意象的罗列也是以文字来表现的情绪的。情绪在现代艺术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诗人的世界观,也是诗人的创作追求.中国现代派诗人在作品中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斗争,一方面亲近自然,一方面躲进个人的情感世界,在个人的爱情世界中自我麻醉,寻找慰藉。这一派诗人的作品既有很强的感染力,更易对人们的情感进行熏陶。如何正视作品中的消极情绪,把握作品中的自我情感的宣泄,因此,在这类作品中的情感教育显得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的人需要合理宣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理论界》2004,(4):80-81
现代化是不可抗拒的,怎样现代化才是最为重要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追求效率与追求理想,传统与现代如何在全球化中重新整合,宣泄作为沟通两者的手段是不能被忽视的,宣泄已成为我们重新认识现代化的人的本质的一个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9.
当代文化研究认为,日常话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骂语是日常话语中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属于非正常话语.骂语的含义不在于话语的语言意义,而在于它所表达的说话人愤懑的情绪.骂语的内容主要涉及信仰、伦理、道德、身份、欲望、素质等.骂语的表达方式分真实(直接的和间接的)和假骂两种.骂语的文化本质在于说话人缺失话语权,因此以骂语宣泄其愦懑情绪,是说话人对其社会身份、地位在话语范围内的硬性彰显,属于暴力性话语,处于话语与不和谐的身体冲突的边沿.假骂则是交际双方人际关系的调节.对待骂语的有效策略与对待正常话语应有不同,需要听话人在识别骂语"本质上是宣泄愤懑情绪"的基础上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20.
简析哈贝马斯社会批判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理论本身建立的支点是什么 ?它如何证明自己是理性的表达而不是情绪性的宣泄或意识形态 ?这是批判理论不能回避的问题。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对实证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 ,提出了自己关于“认识与兴趣”的理论以及“沟通行为”理论 ,希望以此确立批判理论进行社会批判的基础 ,进而克服早期批判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