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永安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西。三国时代开发福建的一部分东吴人曾移居永安一带。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使永安方言颇有特色,它可以与闽东方言(福州话为代表)、闽南方言(厦门话为代表)等并列为福建的一个大方言区,我们称它为闽中方言,它包括永安、三明、沙县。永安话的极[k(?)~4]和普通话一样,都是表示最高程度的程度副词。在普通话里,  相似文献   

2.
<正> 第二届闽方言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8月9日至12日在汕头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近70人,列席代表10人.提交会议的论文有50多篇,有40多位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发言.这次大会的论文,内容广泛,方法多样,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是闽方言研究最新成果的一次大检阅. 首先,提交这次大会的论文研究面很广,无论闽南、闽东、闽北诸方言都讨论到.从地域上讲,涉及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浙江、河南等省和自治区,甚至泰国和新加坡.不少论文描写  相似文献   

3.
一 闽方言又叫“闽语”、“福佬话”,是汉语方言中内部分歧最大,语音现象最复杂的一个大方言。闽东方言是闽语的一个次方言,主要包括“福州话、福安话、福鼎话”,分布于福州市及宁德地区所属的九个市县。 从历史上说,闽方言是一种远离汉民族共同语的一种汉语方言,由于历史及地域的关系,造成闽文化的多元性和闽方言的复杂性。目前,我们的推普工作虽已近四十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也不能否认方言势力的强大,是造成推普工作还不太尽如人意的根本原因。闽东人学习、运用普通话虽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方言和普通话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有规则的对应关系。学习普通话,可以利用这些对应规律进行类推。本文将从闽东方言的形成与发展及语言的三大要素着手,谈谈闽东人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如何克服方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福建茶叶产业在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构建茶叶强省是福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茶叶强省的构建必须创新思路,突出集群效应,建设闽南金三角茶叶产业带、闽东有机茶产业集群区、闽北武夷有机茶经济圈、闽西多茶类后发优势区,促进福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汉语闽南方言的地点方言——漳州话的称数法 ,在闽方言中具有代表性 ,同普通话称数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建瓯方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目前研究汉语方言的人,大部把福建的汉语方言分为闽南话和闽北话两种。闽南话以厦门音为代表,闽北话以福州音为代表。我们认为这种分法是值得研究的:第一,福建的汉语方言、单以厦门福州两地的土腔,是否就可以概括得了;第二,所谓闽北话,是否指的福州话。依我们的看法,福建的汉语方言应该不只是闽南闽北两种而已。而足以代表闽北话的,也应该是建瓯话而不是福州话。关于福建到底有几种汉语方言这一问题,我们暂时不想讨论它;这里打算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莆仙话是由于闽东话的影响从闽南话中分化出来而形成的一种过渡性方言.因此它具有"混合程度高"、"语音上具有非似榕非榕,似厦非厦"的特点,但往往疏于从深层次系统地研究莆仙方言的过渡性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个方面的体现.因此,莆仙方言最具特色的方言特点及方言过渡性特征,未能更多地得到反映和揭示.  相似文献   

8.
闽南方言是汉语的主要方言之一。它分布的地区比较广,除了台湾省的大部分和福建省南部外。还有广东省的潮汕、海南和雷州半岛的部分地区以及浙江、江西、广西、四川的一些地方。海外华侨中也有不少说闽南方言的。闽南方言同普通话以及汉语其他方言一样,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但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闽南方言又形成了  相似文献   

9.
中古全浊声母在厦门话里的读法再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古全浊声母在闽南方言的读法,罗常培先生在《厦门音系》一书里说:“全浊并奉定澄群从床七母变入全清的比变入次清的多。跟北平音平声变次清,仄声变全清的条理不同”。袁家骅等在《汉语方言概要》一书里说:“全浊并奉定澄群从床七母多半变为不送气清音,小半变为送气清音,这一点跟普通话平声变送气清音,仄声变不送气清音不同,而与客家话一律变送气清音也不同。”潘茂鼎等在《福建汉语方言分区略说》一文里说:“古全浊声母今读清塞音清塞擦音的,不论平声仄声,闽方言(包括闽南方言——引者注)多数不送气少数送气,客方言则一般都送气,不送气是极少数。”  相似文献   

10.
与同时期部分或全部曾为中央苏区的闽西、闽北革命斗争的情况相比较,当年闽东的革命斗争显然是在与中央和上级党失去更长时间联系,同时又几乎得不到任何外来革命力量援助的情况和条件下,主要由闽东党领导当地人民独立自主进行的。闽东党在坚持斗争的过程中,依然与当时的许多地方党一样,心里仍时刻牢记,任何一个地方的革命斗争都必须高度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全党与全国革命斗争的大局,任何一个地方党都必须毫不动摇地爱护和维护党和红军内部的团结。  相似文献   

11.
以《福安方言班华字典》、《英厦辞典》(简称《班华字典》)中的词汇为基本材料,尝试对19世纪的闽东、闽南方言进行语言年代学考察。  相似文献   

12.
潮州方言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种方言,属于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据史书记载,闽方言区人民是历史上因“避乱”或因“征蛮”,陆续从中原一带迁移而来的。从中原汉人迁移入闽的事实,可见今天作为汉语方言重要的一支的闽方言,其形成和发展是远自秦汉开始就由中原汉语和当地原有的语言不断接触融合,而终于逐渐形成的一个方言群。今天,从这个方言群复杂的语音系统和  相似文献   

13.
略论闽语研究的“西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语通行地域跨越多个省份及海外华人社区,人口大约不会少于7000万人。闽语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研究面日益扩大,研究内容日益深化。然而,以往的闽语研究,仍存在着研究布局不够平衡的问题。研究的范围多集中在闽南、闽东这两支上,以福建的厦、漳、泉闽南话及粤东属闽南方言系统的潮汕话,和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闽语成果较为可观。而相对忽略了对边远的、分散的闽语方言点的调查。为此,文章认为闽语研究应尽可能扩大调查的覆盖面,提出多把眼光射向那些分布在闽语大本营闽、台以西的海南岛、粤西南以及广西境内的闽语通行地区,是为“西进”。  相似文献   

14.
在语言资源得到充分重视的情况下,就方言资源的应用问题展开讨论,着重对闽南方言资源的社会应用提出建设性意见.当务之急首先应对横跨海峡两岸多省的闽南方言进行填空补缺的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再来做好闽南方言资源的社会应用工作.台湾岛内对闽南方言资源的调查研究和社会应用已经作了很有成效的工作,大陆各省闽南方言地区可以参考台湾同行对闽南方言资源进行广泛应用的经验,结合本地闽南方言的实际,制定拓展闽南方言应用渠道的方案并加以落实实行.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仙游区域的历史发展状况,认为仙游话词语存在着古闽越语、古吴楚语、各个时期汉语和具有方言特点的词语四个历史层次,从而得出仙游话乃至莆仙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大致脉络:汉武帝以前,混杂着古吴楚语、上古汉语成分的闽越语是主体;汉武帝至唐初,古汉语成分的比重越来越大;陈政、陈元光开漳后,闽越语成分的主体地位被打破,并归属于闽南方言系统;宋代以后,开始走上了脱离闽南方言吸收闽东方言成分形成独特混合型方言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同使用的语言叫做共同语。 在氏族社会里人口不多,地域很小,没有方言,所以任何语言都是共同语。后来,一个社会里出现了若干方言,影响了人们之间的交际,这样就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了共同语。哪种方言能够形成共同语,要决定于某个方言在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所处的地位。汉语有八大方言,即1、北方方言;2、吴方言;3、湘方言;4、赣方言;5、客家方言;6、闽北方言;7、闽南方言;8、奥方言。而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这是因为,北方方言区的代表城市——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历代的都城,解放后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她是一个政治中心;许多重要文学著作,从宋元话本、元曲、明清小说,五四运动以后的不少文学作品,如:巴金、矛盾、老舍等许多著名作家的小说诗歌,直至解放后的许多文  相似文献   

17.
闽东方言是汉语的一种重要方言,它和普通话一样,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因此,它们的基本词汇有许多是相同的,只是在语音上有差异,如“天、地、山、水、花、草、生、死”等.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词语与普通话不同.本文着重从闽东方言与普通话词汇在词形词义上的差异作些探讨,帮助方言区人克服方言影响,学好普通话词汇.词形指词语的汉字书写形式,词义指词语所包含的意义.闽东方言词语大部分都有相应的词形来记录它,也有一部分词语找不出本字,只能用同音字去记录.还有少部分词语连同音字也找不出来,只能用方框表示,旁用音标记下它的语音形式,没有具体词形.如,表示“把一整个蛋(含壳的)放入水中煮熟”的“口”(sa),“把线面放入烧开的水里煮熟后捞起”的“口”(1(?)),“把菜、肉等放入烧开的水里搅拌一下捞起”的“口”(1au)等.  相似文献   

18.
《台湾十五音辞典》是一部闽台闽南方言韵书辞典,编著者为台湾省云林县斗六镇的黄有实。其语音系统并不是单一的斗六方言,而是在斗六方言基础上"大量收录他乡别读"的偏漳腔闽南方言综合音系。《台湾十五音辞典》的语音系统极其复杂,既沿袭了闽南传统"十五音"韵书,又有自身独特创新之处;既有韵书编撰原则、目的的原因,也有著者生平经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闽语莆仙话是处于闽南话与闽东话之间的一个过渡型方言,是二者接触与融合的结果。莆仙话具有明显的渐变性、兼容性和排他性,并进一步体现为:音韵结构的简化和音变规律的趋同,词语的渗透和叠加,语法成分与语法规则的借贷和变异。莆仙话具有方言接触考察的样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在闽南方言里,有一部中古属于鼻音声母的字,在其白读的时候,鼻音声母竟变为喉擦音声母。在其它汉语方言里,这是颇为少见的现象,我认为有提出讨论的必要。在这课题里我们将讨论到的有: a.由明(微)母变为匣母; b.由泥(日)母变为匣母; c.由疑母变为匣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