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韩非子的“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和“君通于不仁,臣通于不忠,则可以王矣”等系列相关思想被定性为是非道德主义的,因而韩非子成为一个非道德主义者。但从其思想宏指上看,韩非子的思想具有非道德倾向,不能妄论是非道德主义的,他的目的是实现一种形而下的统治术——彰显实践的法,他在实现其形下的统治动机时走向极端,他在公领域是反对道德的,而在私领域却是提倡和认可道德的。  相似文献   

2.
1995年上半年,一位研究中国科学、文化史的学者频频出现俄罗斯学术、文化界。他的学术观点和思想引起俄罗斯学者的极大兴趣与关注,获得众口称道。他,就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莫斯科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于希贤。三月的莫斯科。在俄罗斯三大汉学研究机构之———东方研究所举办的题为“中国的社会与国家”的学术年会上,于希贤教授成为该所三十多年来,第一个被邀请做学术报告的外国人。他的论题是《挺起中华民族文化的脊梁骨》。他把中华民族的文化,比喻成为一个自强不息的伟大生命。他用前人归纳的五个字概括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3.
他是中国最大的外资投资单体——英特尔晶圆68项目的奠基人之一;他荣获2009年中国政府“友谊奖”,成为英特尔员工荣获“友谊奖”第一人;他举家落户大连,笑称大连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就是英特尔大连芯片厂总经理柯必杰。  相似文献   

4.
根据突尼斯外交部掌握的各国驻突尼斯外交使团的名单,阿德南·艾哈迈德·亚辛在巴勒斯坦驻突尼斯外交使团的排名中,仅次于大使哈克姆·布尔阿维,位居老二。去年11月,当他突然被捕,并被指控为以色列特工机构“摩萨德”的一名间谍时,舆论界简直惊得目瞪口呆。特别是这一消息传出的时间,恰巧是巴——以关于加沙——杰里科有限自治原则协议于华盛顿签署之后,双方正在为具体实施细节进行艰苦的讨价还价之时。亚辛1946年出生在被占巴勒斯坦的沙费利地区,并在约旦和安曼完成了学业,因而他持有约旦护照。1971年,亚辛正式成为巴解驻突尼斯…  相似文献   

5.
如果在某些场合陈章良被称为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育改革的开拓者,他开垦的正是那些被陈陈相因的旧体制严重窒息的智力资源。1992年7月,陈章良走马上任,执掌生物系,成为北大最年轻的系主任。这个高大、清瘦,以尖端的科研成果著称于世的年轻人又一次感到自已站到了最前沿——向另外~个完全陌生的领地进发,迎接挑战。然而,出任系主任和在学术领域里“出入头地”,“领先一步”毕竟是两个范畴。系主任是一个比芝麻还小~围的官,可是在文人学者遍布的学院“围城”中,它往往需要实干家的勇气、学者式的渊博,以及待人处‘p方面有战…  相似文献   

6.
他年轻时最想当一个外交家,却不料把卫星送上了天。在月收入2000多元和年薪40万元的数字之差面前,他平静如水。他编的“十好歌”在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的型号研制队伍里人人皆知。超凡的记忆,常常搞得年轻学子们说:汗颜。想当外交家,却干上了卫星的行当50年代的西子湖畔一所部队小学校里,有一个不起眼儿的小男孩,叫叶培建。40年过去以后,这个不起眼的小男孩已经成为一名出色的卫星专家。用叶培建自己的话说,他孩提时代,跑不快,跳不高,往往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官兵抓强盗”的游戏时,总是排不上“大王”和“二王”,甚至“三王”都排…  相似文献   

7.
夏恩平,一位普普通通的转业干部。本来,他可以成为一位令人羡慕的、有稳定收入的国家公务员,然而,他却出人意料地接下了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吉林市公路客运公司,并使它在短短的三年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创造出奇迹:他以敢打硬仗的军人作风,勇于实践,恪尽职守,一步一个脚印地趟出了一条发展之路。 放下“铁饭碗”,收拾“烂摊子”,完成了从军人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转变 夏恩平同志是1996年9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39集团军转业的,经过严格的考试、考核,被择优录用到吉林市交通局企管处,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1997年…  相似文献   

8.
也许是对人生特别的感悟,和对事业所怀抱的特殊情怀,使他成为一个年轻有力的儒商;也许是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对祖先所承继的非常道义,使他成为香港抗击金融风暴的中坚。他19岁被迫弃文从商,25岁成为响誉东南亚的海产大王第二代掌门,家族总资产超过100亿港元。他严格律己,生活节俭,在大陆投资超过15亿港元;对大陆的教育、科研和文化事业捐资1亿多港元。他就是香港跨世纪的年轻实业家蔡冠深。(本刊曾于1995年4—5期合刊登载过有关蔡冠深从一个普通学生成长为新一代“海产大王”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1995年之后…  相似文献   

9.
不了解冯长根的人,常常感叹于他那一长串令人称羡的头衔,以为命运特别垂青于他。确实,在冯长根40岁以前,他已成为北京理工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先后入选“中国青年十大杰出人物”和“世界八大杰出青年”;并被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但是,了解冯长根的人知道,这些接送而至的荣誉并非来自命运的恩宠。恰恰相反,他是在坎坷的命运里艰难跋涉才走到今天的。当他在逆境中拚争几近力不能立时,是一个梦境在支撑着他。那是他儿时就酝酿的、又逐渐发展、变幻的梦——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外专千人计划”,彼特·克罗登(Peter Eris Kloeden)于2014年12月受聘于华中科技大学,成为该校数学与统计学院的一名教授。去年4月,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他获得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为其颁发的“国家特聘专家”证书。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克罗登访遍中国各地做学术交流,继续着他的不停歇的数学旅行,启发了许许多多年轻一辈的学者。  相似文献   

11.
《国际人才交流》2016,(3):44-45
“能成为首位以外籍篮球运动员身份获得中国“绿卡”的人,对我来说意义非凡,这也创造了历史。非常感谢!”来自纽约的北京首钢男篮外援马布里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下了这段感言。老马于2015年春天向有关政府部门申请的中国“绿卡”已获批准,即将发放到他的手中。  相似文献   

12.
上个月从欧洲回来后,收到学生的电邮,他问道:“老师回来了吗?”我回复:“刚回来,还在享受时差。”时差,和恋爱一样,可以是困扰,也可以是一种美好。因空间不同所造成的时差,本身就很美。我喜欢低调享受时差——表面若无其事,其实瞒着全世界在和自己的身体私奔。当众人皆睡在新加坡,我犹醒在马德里——回来了,却在享受“还没回来”。  相似文献   

13.
他主持研究成功的“砂石碱活性快速试验法”,不但是我国的标准试验法,而且是法国的国家标准,被国际水泥混凝土界称为“中国法”,它在我国的基础工程中发挥着安全卫士的作用。这位向混凝土工程的“癌症”发起集团冲锋的领军人物,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泥化学专家、南京工业大学唐明述教授。一个“反应”研究了几十年,苦也是它甜也是它从初出茅庐到古稀之年,唐院士一生都在研究一个课题——“碱—集料反应”。这是一个什么反应,值得唐院士为它痴迷?“上天入地搜寻遍”,为它奉献,不惜熬白了少年头?“碱—集料反应”,指的是水泥中…  相似文献   

14.
<正>在神经科学界有一种说法:神经科学是生命科学的最后前沿。作为神经生物学家,从20世纪50年代起,鞠躬长期从事束路追踪、神经内分泌学、大脑边缘系统及化学神经解剖学的研究。初次得悉院士大名——“鞠躬”,不禁让人头脑里联想起这个词的本意,浮现出行“鞠躬”礼时上身向前弯曲的一幅剪影。走近鞠躬院士后,陡然感到那幅“鞠躬”剪影一下子有了生命——鞠躬院士的一生,正是对着科学、对着祖国行着那恭敬的“鞠躬”礼。  相似文献   

15.
1994年,对号称“中国调味品大王”、香港李锦记集团有限公司主席李文达先生来说,可谓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该公司的产品获得了香港工业总会的“香港优质产品标志”奖和香港工业署“总督工业奖——工业署品质奖”。这在香港食品行业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怎能不令倾毕生精力于调味品事业的李文达倍感欣慰与高兴呢?当地走上颁奖台,面对那阵阵掌声,接过金光闪闪的奖牌时,他心潮起伏,激动万分,那灿烂的笑容显现出一位企业家经过艰苦奋斗而获得胜利的喜悦与自豪。百年老店几经风雨19世纪80年代初,祖籍广东省新会县的李文达的祖父李锦…  相似文献   

16.
一“很小的时候,我就在等待大事发生。”张朝阳说。凯宾斯基的咖啡厅里,我们一人一杯清水,相对而坐。他的脸在明亮的灯光下异常清晰,在一个女性看来,这样的面容充满敏感的气息。1978年来到了。“那是科学的春天,又恢复了高考制度,杨振宁、陈景润是那个年代的偶像。”所以他略带自嘲地轻笑,“我的理想是关在只有一盏小煤油灯的屋子里解数学题,一整天只吃一个冷馒头——当然,那个时候我的确喜欢物理,它对世界作出解释。”17岁,他考上清华大学物理系,在那里度过了5年。“被伤着了。”他说,“学物理的人非常纯洁,…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中国,真不知有多少现代智多星在“策划于密室,点火于基层”,台前幕后,纵横掉阔,各显神通。本文主人公王力,童年学业平平,早年扫街倒土,改革开放后曾任企业总经理。忽一日,肾恃管理传播略知一二,逐辞公职,创思波,开私立“中国智业”之先河。被社会誉称——“文革”前无忧,有虚;“文革”中有虚,无忧;“文革”后,经“而立”,过“不惑”,他长出了3个脑袋,最终却落了个绞尽脑汁,出借外脑。王力,一位摇羽毛扇的客座参谋,浙洒的“信息咨询专家、谋略家”。某日,他难得一闭,坐在“老板”台前,忆及他的45年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主席在接见他的时候,风趣地称赞他是一位“社会科学工程师”。90年代最初的一两年内,敏感的人们注意到,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注目。许多国际性的学术交流组织也都有意无意地推迟了访华日程,人们在徘徊、在观望,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候,美籍华人段开龄先生又一次远渡重洋,风尘仆仆地从美国费城赶到太平洋西岸——一他的故乡中国,为推动中国刚刚起步的保险业现代化,尽自己的赤子之情。江泽民主席接见了他。作为早期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友,段先生与江主席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当他把自己推动中国现代保险教育事…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四十年代的探索是极其深刻而又富于特色的,但是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他的这种探索是不合时宜的。如果说沈从文四十年代的探索在整体上因为当时社会的巨变而归于失败的话,那么1946年《虹桥》的发表便象征了他的失败。对照桃源寻梦——梦断桃源——桃源重构这一中国作家百年精神历程模式思考,沈从文在《虹桥》之后,可以说是在这一模式之外,再次梦断桃源。  相似文献   

20.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1947年时曾说过一段很耐人寻味的话,“我回顾几十年国内报纸,总有一家最受知识界的广大读者欢迎,成为舆论重镇。它的销数不必是最大的,但代表公众意见,开创一代风气,成为权威。”他并且认为二十年代中期至四十年代中期的新记《大公报》就起到过这种作用。提《大公报》,不能不提到张季鸾。正是这位《大公报》的总编辑,人称《大公报户三巨头”之一的张秀驾,数十年从事新闻事业,专心致志,绝无旁骛,为《大公报》事业的蒸蒸日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张季骛毕生从事新闻事业,自辛亥革命前从日本归国至1941年去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