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现状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法律缺失的原因,并试图从新的视角来看待法律,构建大学生现代法律理念及应具有的全新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研究中的一个亘古恒新的课题.长期以来,人们对权利问题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法学领域,道德研究很少涉及权利问题.对权利问题的单一性理解及对道德权利的忽视,使我国的道德建设难以跟上社会经济生活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唯有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着眼,凸显法律权利与道德权利的价值蕴含关系,方可在立法实践中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加以规范,对新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权利与义务属性与内容予以合理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宋显忠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6(5):156-160
权利保障是现代法的功能取向,通过法律的权利保障就是通过法律的权利确认、义务承担和责任的追究机制保障权利的实现,权利的法律保障包括权利的形式保障、实体保障和程序保障三种类型。权利保障是现代法律运作与发展的轴心,现代法律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权利保障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从权利观念变迁的视角出发,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工具性权利观阶段,第二个是个体化权利观阶段,而个体化权利观阶段又可以被划分为意志论的权利观阶段和利益论的权利观阶段。不同的权利观反映了其所属阶段的社会生活状态,并将这种状态通过权利话语表达在法律体系中。权利观变迁的背后是在形塑主体性过程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变化,而权利冲突、权利滥用现象的普遍化所表征的利益论权利观的失灵恰恰源自主体在追求利益时对自身的遗忘。发展一种适合我国国情和法治实践的共同体权利观是解决权利冲突、权利滥用问题,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法律保护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城市化的进程又为这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明确该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遵循一定的路径,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论权利的法律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权利的社会属性 ,指出法律能够规定并促进人的权利的发展。而根据权利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法律规范对权利的调整和实现 ,实质上是对特定利益的调整和实现。在法律对权利的调整中 ,首先应当关注人民的利益。而权利的实现 ,最终就是特定利益的实现 ;在社会主义民主文明之下 ,也就是作为最广泛主体的人的权利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权利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的法定权利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结社权、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和助学金的权利 ,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等。由于现实中一部分高等学校及其教师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意识较差 ,致使一部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当前维护大学生法定权利需要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增强教育法制观念 ,树立依法治校意识 ;二是大学生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法定权益 ;三是从严执法 ,严格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四是加强教育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8.
论行政相对人权利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上的权利属于公法权利或公权利.界定相对人公权利的标准主要有权利对应的义务主体、是否与公共利益或秩序相关、权利的载体是公法还是私法等.尽管同为公权利,但相对人公权利与行政主体公权利在受法律保留原则规制的程度、行使的自由度以及权利支配力的强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张兴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9):73-76
我国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形态的投资,现行法律往往按照非法集资来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对保护投资者不利。出资后不直接控制或参与资金的运用,出资的回报主要依靠管理者或代理人等第三方的努力,构成消极投资者,与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地位实质上相同。应借鉴美国的做法,扩大证券的定义,将对于消极投资者的保护纳入证券法,开放投资市场,以证券法的制度规范非典型证券,以防止各种欺诈的发生,保护投资者权利。 相似文献
10.
研究法律关系,分析方法的作用不容忽视.请求权基础理论是一套实践性很强的理论,通过对请求权基础的寻找来解决当事人的诉求,实质上就是通过动态权利对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其中亦涉及请求权以外的权利形成的法律关系.与此不同,霍菲尔德权利分析理论以概念之间的相关关系与矛盾关系为核心,以主体之间法律上利益与法律上负担的关系为视角,依此逻辑基础对法律关系进行分析有着独特的方法论意义.请求权基础理论与霍菲尔德权利分析理论在分析民事法律关系时,虽然对概念内涵的界定基本一致,但两者的研究视角迥然不同.运用霍菲尔德权利分析理论对主体之间关系进行解析.有利于探寻引起法律关系变化的真正逻辑根源,有利于透析法律关系中动态权利的行使样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 ,元小说的出现是当代中国小说艺术类走向自觉的标志。当代中国元小说的自觉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对传统的小说成规的质疑和考验 ;其次是对自身所赖以进行叙述的叙述成规的质疑和考验 ,也就是说在考验、质疑其他小说时也同时考验、质疑自己。元小说的这种质疑和自我质疑是为了探索小说叙述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法律的和谐与法律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法律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法律的和谐”这一称谓在法学教科书当中尚无提及,法学家们也无专门的论述,但这决不意味着法律的和谐不能成立。尽管并无明确的提法,但是在法学理论当中有不少内容都涉及到法律的和谐问题。我们并不想对法律的和谐下一个完整的定义,我们只是想通过“法律的和谐”这一称谓来表达法律中的和谐思想,这一思想从法律自身来说就是法律内部的协调统一,不同的法律之间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从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来说就是法律与社会的协调统一,法律能够与时俱进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社会的正义。法律内部的协调统一,可…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法律本质理论的研究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本质理论反映着法律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交往本质的理论反映,是社会变迁的理论表现。当代中国法律本质理论是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在前苏联的影响和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与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变迁相适应,当代中国法律本质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接受与建构、质疑与超越、深化与发展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术自由权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世纪 70年代末以来 ,以“真理标准的讨论”和知识界的“拨乱反正”为开端 ,历经教育的恢复、重建和体制改革 ,宪法的修订和修正 ,人权、法治事业的进步 ,学术逐步“去政治化” ,学术自由原则的落实较之此前有明显改善 ,学术自由在客观上得到了更多的尊重。然而 ,从法律角度考察 ,学术自由的宪法权利并未能在法律、法规及政策性规定中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 ,相应地 ,学术自由权的司法救济之门也尚待开启。近年发生的几个案例 ,似乎预示着我国学术自由权之法律保障即将发生转向。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教育是相伴而生、相互促进的。文化赋予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教育是文化的"生命机制"。在现代乡村教育中,"城市世界"成为构造教育蓝图的基础与背景,而传统乡村文明被排斥于视野之外,这对于乡村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传递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必须保持乡村教育的乡土性,走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和而不同"的和谐发展道路。为此,应引导农民正确认知自身价值和乡村社会,正确地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从而树立起乡村社会的文化自信。鉴于此,必须充分挖掘乡村文化中的教育资源,构建以乡村教师为主导的乡村文化教育空间,培养人格健全的乡村青少年。 相似文献
16.
17.
20世纪 80年代中国当代少数民族诗歌创作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纳 ,是一次比中国汉语诗歌创作在西方文艺思潮影响下的现代化意义更为深远的交融。当时中国西南地区不少少数民族青年诗人与全国其他地域的少数民族诗人一样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步入诗坛的。他们以一种特殊的心理、特殊的情感历程和特殊的艺术视野 ,以一种原生的文化形态和一种尚未被现代文明异化的艺术直觉 ,在觉醒了的现代意识的观照下 ,重新审视民族的精神、文化 ,从而寻找民族生命本体里那些神秘而博大的存在 ,并透视了一种神奇的向往。他们在诗歌的主题、题材、手法、语言等方面都延展和更新了传统 ,以一种崭新的诗学观 ,开启了民族诗歌一种更高、更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当代中国知识女性主体意识消解的历程,着重从父权制的超稳定性、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经济地位的差异性等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而要改变这一现象,应当从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性别平等意识科学化、个体主体意识现代化、群体主体意识自觉化等方面重塑当代中国知识女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迅速变化的社会,法律解释体制必须能够适当容纳法律解释的创造新规则的功能。由于我国传统法律解释体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不能容纳这种创造新规则功能,因此需要改革。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在当代仍是需要的。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在理论领域仍是需要的。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对资本主义社会仍是需要的。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是需要的。又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对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的时候,必须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概括地讲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是一种辩证的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包括革命和保守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