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多党竞争性选举民主的发展植根于特定的历史语境。协商民主理论试图在批判多党竞争性选举民主的基础之上恢复政治的公共之维。协商与选举具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协商并不一定能保证产生共识,选举容易忽视对公民私人偏好的公共转换,而一个兼具协商与选举的民主模式在保留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能够克服不足。此模式在人大代表选举和基层协商治理中有潜在的应用空间,可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在民主理论上,共识民主是一种相对于多数决民主形式的新型民主,意味着规则的制定和机构的设置旨在使人们广泛地参与政府决策,并就政府推行的政策达成普遍一致。中国政治文化和政治实践几乎满足了共识民主的所有要求和特征。中国的共识民主模式大致可以划分为制度化协商型共识、市场化压力型共识、谈判型共识。制度化协商型共识:基于很多常规性机制、决策文化而达成的共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正形成利益分化和价值多元的当代政治社会.多元利益和价值的政治维护和增益,必将形成多元政治冲突.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价值理念和政治功能的民主运作方式,协商合作为政治冲突的消融提供了多维有效的民主途径和方法.在民主政治系统将冲突转化为合作的过程中,协商合作民主功能的发挥,将推动积极健康、团结和谐的民主政治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2015年先后颁布指导协商民主实践的"四个意见",意味着在政治和政策领域内,开始尝试构建中国式话语与实践特色的协商民主体系。协商民主强调在多元社会现实的背景下,通过普通的公民参与,就决策和立法达成共识,其核心要素是协商与共识。协商民主有  相似文献   

5.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表现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协商民主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产物,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和合”思想、兼容并蓄、兼听则明、和而不同、以人为本等内容相契合,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我们应该进一步坚持和发展协商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6.
中国协商民主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为文化基础,并展现出了优越于西方协商民主的文化特征:其内含人民性、统战性、制度性三大文化因素,承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文化使命。新时代的中国协商民主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党内外的文化安全挑战,需要进一步推进中国协商民主的文化生态建设,培育"发展型""参与型""引领型"的协商文化生态,提升中国协商民主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协商合作,以协商民主和合作主义为理论基础,是当代与选举竞争既相对应又互为补充的一种重要的民主政治运作形式。它包含着人民主权、自由平等理念、公共理性和公共决策的正当性等政治价值。这些价值要素在协商合作中的渗透和展开,将使采用该民主形式的政治共同体日趋形成互惠宽容的政治环境,民主自治得以深化,整个社会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8.
正首先,乡村基层治理需要选举与协商相互补充,同向发力。在中国,选举与协商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其次,乡村基层治理需要以协商弥补选举,巩固民意基础。选举民主虽然发展较为成熟,但部分地区的村民选举还是出现了形式化和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越来越为学界所关注,学界围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内涵、地位、功能、价值、提升路径等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笔者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发现当前学界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主体层次、参与层面、运行程序、制度体系进行解构性研究和深入探讨的理论成果还偏少,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案例的分析与总结还不够深入,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同西方国家协商民主制度形态的比较还不够深入。这就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拓展研究空间,优化研究方法,开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系统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使协商民主真正成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还需要克服一些障碍。第一,要解决协商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中的定位问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投票民主和协商民主是其中两个基本形式。现在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发展协商民主就是限制甚至取消投票民主。实际上,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中,投票民主和协商民主是并行的,是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关系,而非相互替代、相互  相似文献   

11.
罗荣 《领导科学》2023,(1):141-144
协商民主过程因为数字技术的嵌入而表现出更大的开放性和覆盖力,数字协商民主实现了更为广泛的主体参与、更为丰富的议题讨论、更为平等的协商对话、更为精准的监督监管。其对于现代治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基于联结功能创新的民主动员,基于全样本特征的共识凝练,基于权力关系改变的民主活力激发,基于机会均等趋势的公共精神强化,基于大数据功能的权力制约路径创新。虽然协商讨论数字化特征的强化有助于拓展民众的参与空间而提升民主效果,但技术与制度要充分协调而保证内部一致性,以避免部分居心叵测之人借由技术操纵而“打擦边球”或“绑架民意”,造成“伪民主”。须明确:数字协商民主的运行基础在于对组织制度规章的绝对遵从,虚拟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数字协商民主的效果取决于制度基础和制度方向,在加速技术创新之前应先提升政府行政价值;数字协商民主的起点在数字技术,但落脚点始终在协商民主,政府应避免陷入“技术迷信”误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治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改善目前公共政策乱象,建设科学化民主化政策科学的呼声越来越高,而社会利益和价值观念的不断分化导致构建协调各方利益的政策共识越来越困难,这就要求必须加大对政策过程中共识构建的关注。政策环境、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形成影响政策共识构建的基础因素,政治指令、利益交换、暂且搁置是政策共识构建的调节因素。此外,可根据政策过程的协商程度和政策结果的共识程度,将我国政策共识模式分为强协商强共识型、强协商弱共识型、弱协商强共识型、弱协商弱共识型四种类型,这四种政策共识模式类型各有其特点及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范式。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发展协商民主,必将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当前,我们必须全面总结在党内协商民主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找出一条以党的领导为前提、以制度化建设为保障、以党内基层协商民主建设为基石、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重点、以培养党员领导干部民主意识和素养为抓手的党内协商民主建设路径,从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4.
王洪树、张明在《协商合作:多元政治冲突的民主消融方式探索》一文中分析指出,当今世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相关社会利益和阶层日趋分化,多元并存的社会力量都力图通过政治途径来维护和增益自我利益与价值,这就使得政治冲突成为多元民主社会当中的一个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理论是"参与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是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协商民主在中国具有现实可行性,并对构建民主的政策评估过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今天,公众更大程度地参与到政策评估的过程中来是必然趋势,社会各方应自觉在协商民主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推进我国政策评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阐述了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对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做了全面规划和部署。这对于新形势下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越性具有重大意义。一、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7.
邻避风险治理已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新难题。邻避冲突的根源在于邻避设施所致的风险分配不均衡,这种不均衡反映出传统的单向度管制型行政模式的失灵。在价值多元的社会,面对多元的利益诉求,政府垄断决策、压制抗争的治理方式已呈现应对无力的困局,亟须转变治理模式,革新治理手段,以回应失衡的利益结构。协商民主理论主张不同主体之间通过平等的对话、协商和参与,达成共识,实现利益平衡,为邻避冲突治理提供一个理想图景。赋予协商过程以规范性,使平等协商成为一种制度化的程序,优化行政决策模式,完善利益平衡机制,由单维管制治理模式迈向多元协商共治模式,是缓解邻避矛盾、缓释邻避冲突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协商民主是指自由和平等的公民在协商程序的指导下,借助公共理性、合理的话语论证等实现对共识的追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部分,协商民主制度有助于促进社会组织与公民社会的成长,有助于提高社会治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有助于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一、协商民主是社会治理的有效形式(一)协商民主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协商民主的最大价值就在于通过公民参与,经由讨  相似文献   

19.
邻避风险治理已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新难题。邻避冲突的根源在于邻避设施所致的风险分配不均衡,这种不均衡反映出传统的单向度管制型行政模式的失灵。在价值多元的社会,面对多元的利益诉求,政府垄断决策、压制抗争的治理方式已呈现应对无力的困局,亟须转变治理模式,革新治理手段,以回应失衡的利益结构。协商民主理论主张不同主体之间通过平等的对话、协商和参与,达成共识,实现利益平衡,为邻避冲突治理提供一个理想图景。赋予协商过程以规范性,使平等协商成为一种制度化的程序,优化行政决策模式,完善利益平衡机制,由单维管制治理模式迈向多元协商共治模式,是缓解邻避矛盾、缓释邻避冲突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20.
开放的现代社会由封闭的传统社会发展而来,它的变迁理路在于从整体性到个体性的社会结构演变、从排他性到包容性的社会特征转变、从物质到意识的社会价值转向。尽管现代社会培育了西方的竞争性民主制度,但同时也潜伏着政治共识薄弱乃至匮乏的危险,呈现为效能悖论、规则矛盾以及认同张力的三重民主困境,对政治秩序稳定构成了挑战。为此,民主政制的安排应由多元竞争转向协商合作,在"向前看"的基调下秉持和而不同的宗旨,实现各方携手并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