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从古到今,人们都在追求着理想的爱情和婚姻。但是,这“理想”二字,有时并不明白,因此也就受着折磨。有人把“爱情”理解为纯粹“情之所爱”,是完全属于个人的。这是一种误解。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一,是一种复杂的、圣洁的、崇高的感情活动。它不仅包含有“情”,还有思想和意志。因之,它是理智的,也是最富有情感的,它是现实的,也是最富有理想的。婚姻则是爱情的延续和固定。婚的含义是明男女之礼;姻的含义是明亲戚之别。也就是说,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一旦付诸  相似文献   

2.
声音     
《东西南北》2013,(21):9-9
时代在改变,也有一些人追求金钱超过了追求爱情,这是我无力去改变的。但是我相信不管时代怎么改变,人类还是需要爱情的,所以不管怎样我都会继续写美丽的爱情,这样才会有人继续去展望和憧憬爱情,如果爱情一直被金钱给压制住,那人类都会失去爱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爱情的类型     
爱情都有哪些类型?古希腊人将爱情分为四类,即情欲型、友谊型、利他型、眷恋型。 情欲型,这是一种非常热烈的钟情,是一种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激情,其主体急切地想往占有被爱的人。这种激情以我为中心的成份较多。从性别角度看,这似乎是一种男子型激情,是血气方刚的年轻男人的一种激情。在女人中也存在这种激情,但非常少见。 友谊型,是一种建立在友谊基础上的恋情,它是一种精神比较稳定的情感。根据其心理特征,它更多地存在于年轻姑娘的爱情中。在希腊人的眼里,友谊型爱情不仅使恋人结合,同时也可以使朋友相结合到一起。  相似文献   

4.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伟构,思想艺术成就突出,影响深远。关于《西厢记》爱情主题的评价,众说纷坛,有把一切美誉奉献给它的拔高,也有离开当时历史条件的贬低。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是必要的。 崔莺莺、张生的爱情是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婚姻制度的自由爱情。崔张在佛殿上邂逅相逢,以至相爱,终于私通,历经了才子佳人爱情的一见钟情──相思苦闷──密约偷期的曲折过程。他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所采取的隐蔽方式──暗里曲折地挣脱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枷锁,是在当时社会环境里唯一可能获得成功的方式。之所以如此是因…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追求爱情、婚姻、家庭丰富的内涵和完美,对爱情、婚姻、家庭这个古老而又重复,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问题,总想弄清这究竟是为什么。为此,试想借鉴一些已有的理论来建立爱情、婚姻、家庭各自的三角形理论和三者相互组合形成的锥体理论,来分析、解释爱情、婚姻、家庭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其悲喜结果。一、爱情三角形理论关于爱情,美国的罗伯特·舍恩伯格和埃尼·贝尔建立了爱情三角形理论,把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表示为情爱、性爱和建立持久关系的能力。等边三角形象征着理想的爱情,理想的爱情总是将情爱、性  相似文献   

6.
王小波 《社会》2003,(5):54-56
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深入人心:“没有爱 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但真正能够 在婚姻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爱情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婚姻这个巢留得住爱情这只鸟吗?难道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并且没有墓志铭? 重读弗罗姆《爱的艺术》,不禁让人惊诧:这个美  相似文献   

7.
尽管报刊上一再谴责第三者,甚至有人主张必须给第三者以法律制裁,然而生活中的第三者却依然有增无已。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并给予适当解决呢?我以为首先必须如实地把问题挑明,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社会》1985年第三期发表了周全德同志的文章,阐述了第三者插足的主要社会原因,颇有启发,但该文把第三者产生的根本原因归结为“生产力的低下、物质的匮乏、文化艺术的落后”,似有片面性,也太笼统。如果以此推论,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社会,第三者的出现应比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多得多了。我认为出现第三者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主要应从爱情、婚姻和家庭本身去找,大多数第三者是爱情贫乏症的必然产物。爱情、婚姻、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细胞,也必须有适宜的环境条件,并不断补充精神和物质的营养,否则就会象离开土壤、得不到养料的鲜花一样逐渐枯萎。我想,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没有爱情的孤独生活从某个角度讲是暗淡无光的,缺乏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幸福的婚姻家庭必然要以爱情作基础。因此在封建制度下,多少人为了追求真挚的爱情生活甘冒身败名裂甚至生命  相似文献   

8.
文艺创作应当怎样表现爱情,这是关乎文艺能否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品德、精神境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朋建设的重要问题。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说:“我们不仅要努力提高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精神境界,而且要在全社会建立和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型社会关系。”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建立人与人之间新型的社会关系方面,表现爱情的作品则有其特殊的功能。爱情生活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成分,什么是高尚的爱情,什么是庸俗的爱情,文艺这个“道德法庭”应该提倡哪些合乎共产主义道德的东西,谴责与惩罚、审判哪些不合乎道德的东西,是否正确体现共产主义道德伦理观念,应是评价表现爱情的文艺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9.
婚姻是爱情的结晶。爱情是什么呢?列夫·托尔斯泰说:“爱情就是对一个人的排他性的爱恋超出于对其他任何人的爱恋”,罗曼·罗兰以为,爱情是“一种永久的信仰”;费孝通却认为,“这是一种无法下定义的心理现象”;还有人却断言,这是一种神秘而不可言状的情感“冲动”。其实,爱情是一种由特定异性所引起的复合的情感共鸣现象(我们排除了同性恋者变态的“爱情”)。所谓“共鸣”,在这里是指心心相印,情投意合。每一个男女进入性成  相似文献   

10.
在婚姻问题上,有些人过分强调了它的爱情基础,而忽视了婚姻自身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婚姻的责任。人们常常引用恩格斯的话:“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于是使得出结论:爱情是婚姻的唯一支架。笔者认为,近年来在婚姻实践上的某些失误,与这一片面理解恩格斯的原意的观点很有关系,应该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1.
鲁迅说过,人生在世,爱才有 所附丽。爱情这一亘古常青,永不褪色的话题,世世代代被人们津津有味地传颂着、诠释着。不同的时代,爱情有自己不同的主旋律。呼之欲出的21世纪,我们的社会又将呈现给我们怎样的爱情图景呢? 首先,社会多层次、多维度的发展与繁荣,会给人们提供更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环境,人们在更宽广的时空范围内、更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寻找爱的归宿。从大的方面来说,改革、发展、稳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不动摇,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是我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坚强基石。爱情的实现与得到…  相似文献   

12.
美国社会学家莫顿·亨特在一篇题为《被爱情所缠绕的世界》中,阐述了他对性和爱情的看法。他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西方社会的性观念和爱情观。社会批评学家对我们所处的时代冠以许多特殊的名称,如“原子的时代”、“顺从的时代”、“恐惧的时代”、“变革的时代”等等,但我们的耐代也是一个“爱的时代”,这并非哗众取宠,也非玩弄文字游戏,而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言之有理的。古往今来,没有哪个时期象今天这样地对待爱情和性。不仅是关于这一主题的戏剧、电影、小说、故事泛滥成灾,而且新闻媒介中也充斥了各种浪漫史、爱情、忠贞不二和风流韵事。1955年,当玛格里特公主信守诺言,嫁给塔思思德上尉时,西方数以千计的人感到由衷的同情;1057年,当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承认爱是至高无上的,并允许铁饼冠军与美国一位扔大锤的小伙子结婚时,布拉格市民把他们的结婚日变成一个全市的狂欢日;1958年,当日本王子打破习俗,发誓没有爱情不结婚时,曾有多少日本青年和世界其他地方的青年奔走相告,兴高采烈。  相似文献   

13.
杜真强 《学术交流》2007,(5):162-164
张生形象在《莺莺传》、《董西厢》和《王西厢》三部作品的动态发展中不断演变,其表现为:一、爱情萌动中的张生形象逐步完美。二、爱情发展中的张生渐趋刚毅和执著。三、爱情结局中的张生越来越忠贞。三部作品中张生形象意义的不断推演,反映了三个时代对爱情、婚姻以及礼教的不同态度。张生形象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作者及其所处时代的代言人。作品中越来越明显的进步思潮,张生越来越主动自觉的爱情追求,是这一系列作品带给我们的最有价值的思想意识和审美客体,张生也因此成为耀眼而又典型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4.
天下夫妻千千方万,有许多幸福和谐的,也有许多烦恼和痛苦的。最近出版的《夫妻关系心理学》(文献良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提出了巩固和发展夫妻关系,不仅要有爱情基础,而且要在婚后不断地更新与发展爱情。这本书的特点是深入论述了其它有关书籍没有涉及的夫妻价值问题。作者把夫妻价值分  相似文献   

15.
爱情是源于性爱和情爱交融的持久稳定的心灵感应。婚外恋则是指夫妻生活中的一方和第三者产生的爱情。其深层心理及其机制派生于爱情模式化和包容性的特点及其矛盾运动。所谓模式化,意为每个成年男女都有自己相对稳定、各具特色的理想爱情模式,包括对异性身高、气质、相貌、性格、婚姻历史、价值取向、个性修  相似文献   

16.
性描写价值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黄色、淫秽吗?——人们在看到文艺作品中一些性描写时,常常会产生这个问题。文艺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人类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爱情生活、两性关系是一个重要内容。文艺作品如果不描写爱情生活,描写爱情生活又完全不涉及性描写,几乎是不可能的。历史上有不少不朽的文艺作品都有这方面的描写,它们与黄色、淫秽区别何在呢?正常的性描写和色情描写,从表面上看都是通过对性心理、性行为的刻划来表现的,但二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1、从作家的创作态度和动机上考察,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的创作态度绝大多数还是严肃或比较严肃的。他们通过作品反映人物的性心理,表现人物的性行为,不是拖着毒害、刺激读者的目的(即使是客观效果上给有的读者带来一些副作用,那也是文艺作品  相似文献   

17.
已婚者的婚外爱情,在实际生活中并不罕见,而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对于这个敏感的问题,根本无法进行公开调查,因此,也难以做出全面的分析。在笔者的友人中,有几位保持着或体验过婚外爱情的中年干部。他们与妻子的关系,有的一般化,有的很不好。这几位中年干部的共同特点是:文化水平较高,知识丰富,兴趣广泛,工作能力很强,在各自的工作单位都是受重用的。笔者与这几位友人相识多年,彼此没什么顾忌,常常坦率地讨论问题,曾多次听他们谈起各自的婚外爱情,了解他们的种种观点,现归纳介绍如下:他们与女方的关系,发展程度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承认,按目前的社会舆论,他们都是“过了线”的,因此,交往都是秘密的。他们知道,婚外爱情一旦败露,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要非常谨慎小心。男女双方都不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又都具备避人耳目的接触场所,这是关系得以平安存在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8.
田斌 《社科纵横》2009,24(1):101-102
在中国的爱情文学中,赞美女性、贬抑男性的性别观是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这一特征在《诗经》的婚恋诗中就已显露出来,并贯穿于中国爱情文学发展的始终。可以说,《诗经》婚恋诗中的性别观对中国爱情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有如乐曲中的三重奏演奏、演唱中的三件乐器或三个声部,在文学中,爱情、疾病、死亡三者也常常被作家应用来奏出一曲曲感人心弦的爱情悲歌。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中,描写爱情的故事总要比别的内容多得多;而在爱情故事中,爱又终久不得所爱的悲剧,又总是要比大团圆的喜剧故事更吸引读者;这爱情悲剧的关键,就在于主人公由于某种原因在适当的时刻死去,这“某种原因”,其中之一便是因病亡故。在这样的作品里,爱情是欢乐的、美丽的,疾病是幽  相似文献   

20.
论林子爱情诗《给他》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劳动产生了文学,当文学开始成为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爱情——这个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发展而演变的永不衰竭的主题,便郑重而严肃、牢固而倔强、热烈而深沉地占据了文学领域。不是吗?“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就有毫不掩饰地对真挚爱情讴歌的奔放之声,而后的几千年,反映这象征着美好、幸福、和平、理想的爱情主题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作品和它所表现的思想,在人类历史长河的进程中,不断地开拓着新的意境,变换着新的角度,闪烁出夺目的光彩。不必更多地探究爱情的主题为什么会这样经久不衰,除了在文学的王国更适应于爱情的生存与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