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黄教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曾经是青海地区信教者的最高学府。它设有四个学院,即显宗学院、密宗学院、医学院和时轮学院。这些学院是按照“五明学”分设的。显宗学院,藏名参尼札仓,研究“因明”(佛教哲学),是塔尔寺中  相似文献   

2.
尽管密宗的阿吒力信仰十分兴盛,但对大理佛教信仰的研究不能局限于密宗,显宗的华严、禅宗等在古代的大理也都有自己的传承。显密宗支之间很早便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它们在师承、僧伽组织形式以及修行方式上都有显著的差别。同时,由于基本的佛教思想是共享的,显密结合的流传方式是南诏大理国佛教信仰的重要特征之一。此外,由于僧侣也兼学儒家经典,他们的社会角色也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班班多杰 《中国社会科学》2012,(12):157-178,209
由于汉、藏本土文化的内容结构使然,传入两地的大乘佛教在与本地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中出现"由苯入佛,融苯归佛,反客为主"和"由儒入佛,融佛归儒,客随主便"的不同结果。藏传佛教强调佛教的出世关切,经历了从苯教安乐地界、苦难地界、天神境界到佛教密宗的即身成佛再到显宗的三士道的转换过程,可概括为素朴的神秘境域与精巧的超验形上学。汉地佛教则注重佛教的现实关怀,经历了从禅宗到宋明道学再到人间佛教以至居士化佛教的演变轨迹,可称为祛魅化过程和脱脂化现象。深刻反思和认真总结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对外来文化的本土化、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山西稷山青龙寺壁画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佛教水陆画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青龙寺壁画再现了儒、释、道三教以及民间宗教信仰和一部分社会生活的内容,题材范围广、覆盖面大、表现形式多样,是佛教及其绘图传入中国后吸纳中国本土文化并经过长期改造和融合后产生的宗教绘画样式.青龙寺壁画线条飞动、色彩绚丽,充分展现了元代佛教壁画的艺术精华.  相似文献   

5.
近代藏汉文化交流的使者——能海法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佛教于元、明、清三朝,虽已传入内地,但多为帝王御用,民间传习者甚少。“特于汉僧丛林,尤为扦格不入。”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汉族佛教诸宗,已有悠久的历史,以为学佛人只要学通诸宗教理即可得到满足,认为“印度佛学,亡绝已久,今欲求佛学之真,必于中国。”“学者诚有志佛学,当以中国译籍为本。”而汉地佛教虽以大乘显宗性相两宗为主要,但是佛经典籍浩如烟海,故一人无暇外求。其二,在汉族地区很少有人翻译宏传藏文佛教典籍,所以,不知藏传佛教蕴藏之丰富,更不知印度大乘佛教晚期的种种高深密法都保存在藏文佛经里,并在雪域高原得到了发展。有些藏族僧人来内地传法,也因不通汉语,只传授了一些密宗事相,对于较深的教理,限于译述能力,未能传达。因此,汉族僧徒只接触了一些藏传佛教密宗的皮毛,而无法窥探到其中深广的内涵。加之西藏地处世界之巅,令人神秘莫测,藏传佛教又以密宗为其主要特点,吸收了一些西藏原有宗教——本教的鬼神及仪式,遂令一般人认为西藏佛教,就  相似文献   

6.
燃灯佛授记造像,是佛教艺术中有特色的形象,在世界各地都有遗存。近年在库车也有发现,其形式有壁画和雕塑两种。本文对龟兹地区燃灯佛授记造像从佛经依据、艺术来源、题材内容、造像分布、类型区分、年代划分及所反映的佛教派属等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佛教壁画隐晦曲折地反映了世俗生活情态,大批寺庙客观上保护了民间艺术和民间工艺,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和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家从事创作的广阔舞台。中国佛教壁画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多方位多角度去研究佛教壁画,在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相似文献   

8.
敦煌石窟保存的大量佛教壁画集中展示了我国古代绘画的成就和技艺,因而近百年来的中国美术史与佛教美术史都不会忽视对敦煌艺术的介绍和研究.这类著作中除了各种敦煌艺术图集以外,还有不少是专门研究敦煌壁画的.  相似文献   

9.
藏密曼荼罗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学术界有种观点认为,大乘佛教密宗仅重修持、设供、持咒①、仪轨,而没有什么深奥的义理,更没有深厚的哲学理论,按佛教的术语,就是非常深厚的教理体系。这种观点,是由于只看到它的表面,没有认识它的内涵所致。当然,在印度大乘佛教发展到晚期,由于教理愈来愈深奥,僧侣在寺院内深居简出,使佛教脱离广大信众,有被群众抛弃的危险,因此,迫使大乘佛教广开I河路,更多地吸收一些它以前认为是“外道”②的东西。这就不由自主地向密宗方向滑去,后来出现了古密教或“杂部密教”。在这个时期的密教还没有系统的理论、教义,更谈不上哲…  相似文献   

10.
部派佛教时期,在佛陀观上发生过激烈的辩论.佛陀生身"有漏"、"无漏"是一个比较重大的命题.说一切有部依据"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的根本理论,主张佛陀的生身是有"漏"的.在论辩中举出佛陀的一系列事迹来证明.龟兹佛教长期奉行说一切有部,龟兹石窟保存相当数量反映佛陀"有漏"内容的壁画.通过与佛经对应,龟兹壁画可以印证说一切有部的佛陀观.通过研究进一步揭示龟兹石窟的佛教派属关系.对深入研究龟兹佛教历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才吾加甫 《新疆社科信息》2002,(4):F003-F003,16
密宗学院(居巴札仓):密宗学院,藏语全称“华丹桑欧德钦林”,意即“具德密宗大乐洲”,简称“居巴札仓”。内建有教务和行政两套班子。密宗学院外建有堪布,僧管居住的拉让和办事机构札仓吉哇等。密宗,又称秘密教,简称密教。源于印度,兴盛、发展于西藏。密教分藏密、唐密和东密几种。藏密即西藏密宗,是在唐吐蕃时期由莲花生大师等人从印度传人西藏后,  相似文献   

12.
觉囊派是藏传佛教最具特色的流派.藏传佛教其他教派在哲学上一般都是坚持缘起性空,而惟独此派认为世界是"他空"而不是"自空",是法空而法性不空,并从这一视角赋予了大乘佛教"二谛义"和瑜伽行派"三性说"以新的含义,表现出了鲜明的理论特点.觉囊派的认识论也是唯心主义证悟论,认为佛教有自性,如来藏为法界之种子,含有自觉智,众生能否成佛,仅在迷悟之分,因、果、道三者之关系足以证明这一点.觉囊派在密宗教法上主张显密兼修,身心二元,与其他教派毫无二致.  相似文献   

13.
《徽州社会科学》2005,(12):I0004-I0004
李雄风,号万峰,法名今三,1946年生于越南海宁省,祖籍广东花县,少年投身佛门修学佛法,先后毕业于台北圆山戒光佛学院及中国佛教研究院,三十多年来深入佛教义和研习佛教历史绘画书法艺术,曾师从于曾后希、梁伯誉、赵少昂等大师门下。畅游大江南北,赴各地罗汉堂壁画写生临摹,创作佛象艺术精细辉煌,壮严慈样。  相似文献   

14.
陈泽泓 《学术研究》2002,(5):105-108
盛唐时期 ,佛教密宗(纯密)传入广东 ,在岭南佛教界得以与禅宗争一席位 ,值得岭南佛教史、思想史的研究者所注意。以往有关岭南佛教沿革著述对密宗唐代入粤及有关文物较少述及 ,本文因此略作勾沉稽考 ,以为补充。将密宗传入唐地的被称为“开元三大士”的三位印度高僧中 ,就有金刚智及不空等二人来过广州 ,他们在广州都有传播密宗的佛事活动 ,反映了广州是密宗自海上东传入唐的重要口岸。今存于广州光孝寺及潮州开元寺的唐代陀罗尼经幢 ,是密宗在粤地佛事活动的重要文物。不仅可以作为密教传入粤地之物证 ,还可以作为密教在东南沿海传播路线之重要线索。前者年代确切 ,后者建造时间已有方家考证 ,本文有所商榷。  相似文献   

15.
龟兹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原佛教有很大的贡献和影响。但是在中国判教运动兴起后,龟兹佛教逐步边缘化。近代开展的龟兹佛教研究,出现诸多概念错位、属性混淆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与龟兹佛教的历史定位与理论定位不明确有关。通过多年的研究与思考,我们认为,龟兹佛教研究的历史定位应为:佛教的部派佛教历史范畴;理论定位应为:部派佛教时期的阿毗达磨即毗昙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对佛教传入云南的时间和路线,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关于时间问题,有“东汉说”、“初唐说”、“中唐说”、“晚唐说”、“初元说”;关于路线问题,有“中土说”、“吐蕃说”、“主流说”。本文研究了前人的各种观点,征之以文书,证之以文物,斟酌损益,权衡得失,认为佛教传入云南应在中唐,传入路线应有多种,既有中土、西域,又有吐蕃、骠国。关于南诏佛教的构成,本文认为,南诏佛教虽以密宗阿吒力派为主,但境内尚有其他僧人活动,所见胡僧、骠僧和蜀僧,也并非都是密宗派别。若把南诏佛教简单地净化为阿吒力一派,无异于自树藩篱,丢掉研究唐代云南佛教的许多线索。  相似文献   

17.
明代初年始建的宏伟瞿昙寺,除古朴建筑外,还有精美的壁画。廊檐内除有释迦牟尼本生故事的连续画外,各殿内主要还有藏密尊像画,也就是藏密的各种尊神。本文就隆国殿、护法殿内壁画中的双尊喜金刚、密宗金刚、胜乐金刚等双身欢喜佛及其文化艺术现象作一番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云南密宗阿嵯耶观音的形象来源历来颇受人们关注,但由于人们对云南密宗认知的差异,对阿嵯耶观音的理解也不相同、对其形象的解释也不同.就阿嵯耶来说,是见于云南佛教密宗诸神中唯一与其他密宗不同的神,而且在中国佛教的神祗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此神的形象具有大理白族的面相;此神的出现,与南诏、大理国君主要获得应有的国家地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著名的热贡 (今青海同仁县泽东 )艺术大约始于元代。相传 ,早在萨迦法王八思巴时 ,西藏佛教上层曾派著名高僧 ,知名藏医年庆唐拉丹科隆务瑜伽师拉杰直合拉洼 (俗称阿米拉杰 )前往安多 ,特别是热贡一带传布佛教。这位尊者也同时把西藏的画师带到了热贡 ,他们一边传布佛教 ,一边在一些寺庙绘制壁画、唐卡 ,用形象、直观的方法来宣传佛教的教仪 ,受到人们的欢迎。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 ,各种寺庙纷纷建立。大批新建的寺庙需要绘制壁画和唐卡 ,随之也就出现了大批的画匠。热贡艺匠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既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热贡藏传佛教艺术 ,又…  相似文献   

20.
佛教中有所谓“大乘”和“小乘”两大教派,大乘教派是佛灭后(公元前486年)逐渐兴起的一个新教派,其正式形成的时期,大概在公元初纪。自此派建立,方将原始佛教(即佛陀的最初教义)以及部派分裂时代(约公元前四世纪至一世纪间)的佛教称为“小乘”。自此两派形成长期对抗形势,互相贬斥,纷争极烈。小乘以大乘为非佛说,大乘则卑视小乘,几同外道。这在中国情况就有所不同。佛教初轮入,即大小二乘同时并入,并且大乘教很快取得优势地位。在中国所建立的佛教各宗,多数属于大乘,小乘只有“毗曇”(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