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土地复垦是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占压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植物和工程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复垦土地的适宜评价,是土地复垦的基础工作.本文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哈拉敖包铁矿采选工程为例,采用限制因素法对复垦土地适应性进行了评价,为土地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6,(3):142-151
民国初年,北京政府将大规模钢铁工业建设计划纳入议事日程,同时,日本钢铁工业的发展促使其加大对华铁矿资源的掠夺,加之"一战"后,国际铁矿石价格暴涨,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推动北京政府加强了国内铁矿资源管理。1914年11月,"铁矿国有策"正式颁布。然而,囿于民初中国民间土铁业广泛存在的社会现实,加上日本政府的极力抵制,"铁矿国有策"未能收到预期效果,并最终被迫废止。该政策的遭遇,暴露出北京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反映出民初北京政府追求经济发展的美好理想与囿于内外交困的残酷现实而无所作为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从目前来看,新疆铁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1.86%,位居全国第12位。另外,根据新疆地矿局科研所采用主观慨率和复杂德尔菲方式预测的新疆铁矿资源总量是现有储量的8—9倍,说明新疆还有较大的铁矿资源潜在优势。由于地质勘探工作跟不上去,新疆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远远跟不上新疆和全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新疆已开发利用的铁矿储量只有探明储量的10.39%,如果按预测的资源总量来计的话,只占预测资源总量的1.10—1.25%,而目前从全国总的情况来看,已开发利用铁矿资源储量占已探明储量的22%以上。新疆不仅铁矿资源勘探和开发程度差,钢铁工业的发展也远远跟不上新疆经济建设的需要,多年来钢材产量只能满足本地区消费量的30%左右,钢材的品种和质量与消费需求的差距更大,生产建设所需的大部分钢材特别是绝大部分优质和特种钢材需要从外地长途调进,这不仅增大了新疆经济建设的成本,也制约了新疆其它产业的发展。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新疆的铁矿资源,推动新疆经济的发展,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建设和发展生态农业的呼声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以自然作物为生产对象,因此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也就十分密切,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首先受影响的就是农业.目前我国农业生态问题十分严重,加上人口过多的因素,对农业造成很大损害,严重破坏了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日俄战争后,日本通过在大连建立的侵华机构———“满铁”具体执行对中国大陆铁矿资源的调查工作。“满铁”内设调查部,该部调查范围广,调查内容涉及铁矿的各个方面,包括铁矿位置、埋藏量、矿种、矿质等。在调查的同时,日本通过“中日合办”的形式攫取铁矿的开采权。当时著名的“中日合办”铁矿企业主要有“中日合办振兴铁矿无限公司”“中日合办本溪湖煤铁有限公司”和“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经过“满铁”的调查及对“中日合办”企业的操控,至“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掠夺中国大陆铁矿达数百万吨。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生态足迹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大量消耗、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是目前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在资源消耗和生态承载之间寻求平衡,而不能以资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东北地区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老工业基地。然而,长期的以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损坏了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了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此,从东北地区整体和内部各个省份的角度,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各区域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和研究,了解和分析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并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消除东北地区生态赤字,最终实现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在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效率低下的年代,人口的过快增长会导致过度垦荒种地,造成生态环境受损。在人口增长速度低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政府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的条件下,技术的进步及其在农业上的运用,可以在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缓解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减轻人的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战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交战各方为了使战争结局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大规模索取自然资源,这往往是很自然的选择。贫困往往对生态环境构成潜在的威胁,所以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与百姓脱贫致富结合在一起。在制度安排科学有效的条件下,不管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不管制度的性质如何,都可以有效地防止人的不适当经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否则很难避免遭受破坏的厄运。  相似文献   

8.
东周时期,战争频繁,且规模越来越大,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战争方式多种多样,对林木、水源、城池以及人们的居住环境都有多方面的影响。这些战争对当时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是导致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东周时期各国为了备战,很多防御性的军事设施以及制造兵器储备军粮等,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间接性的破坏,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因为生态环境和战争,都是事关人类存亡的重要问题。所以我们借鉴古代的教训,既要保护生态环境,更要反对战争。  相似文献   

9.
一、追求最大化利润与过度消费是生态环境破坏的根源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客观上步入了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道路,这种发展模式过份注重人们物质需求的满足,而忽视了人们对舒适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包庆德 《学术论坛》2007,30(11):15-20
科技是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经济繁荣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绿色科技正是伴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大过程中凸现出来的,其实质是一种可保持人类持续发展的科技体系,是当今时代对科技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引导和生态化规范,它要求一切有害生态环境的生产技术将受到严格限制直至淘汰出局,而无害生态环境的生产技术将得到高度重视直至推广普及,从而加速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进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量有关的史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详尽地勾勒出中国各个朝代铁矿生产分布的轮廓,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历代铁矿生产分布的演变大势.历代铁矿产地的分布及历史上变迁的规律也许可为当今找矿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增长模式、增长极限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以云南为案例,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低人口工业化率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资源资本化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相互关系和产业非生态化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揭示了传统增长模式对云南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影响,论证了传统增长方式的非持续性和云南走新型工业化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洪涝灾害之后的生态环境问题警钟急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在加速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及农业现代化。由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才使1998年的洪水造成的损失比以往更大,并进一步暴露出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和以农村为纽带的环境退化正破坏和延缓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洪灾之后中国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退化症结,提出了“提高环保认识,开展生态建设,控制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对策,为中国制定生态环境规划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174-180
私法和公法上的请求权的分析路径和思维方法,对我们研究环境请求权和构建生态环境损害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环境请求权是环境权利人享有的为满足其环境利益或为维护其环境权利的圆满状态,请求他人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的权利。环境权实质上蕴含着公众向政府提出的环境请求权和通过政府或直接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人行使损害赔偿救济请求权。公众作为环境请求权主体,将环境资源管理权信托给政府,政府取得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的地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由环境请求权的保护对象和生态环境承载的利益决定,包括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致的公共性健康权益侵害和公众生态性权益受损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黄姚古镇旅游开发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姚古镇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得益于古镇居民浓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黄姚古镇生态环境存在着遭受破坏的可能,应加强保护.但要真正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关键是建立一个利益共同体,使旅游公司与当地居民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美国西进运动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入手,指出西进运动走了一条生态环境破坏——保护道路,论述了我国西部地区本来就已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面临开发的巨大生态压力,提出了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对策,强调西部开发应走保护——开发道路,促使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实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罗炳良 《学术研究》2007,42(12):96-100
人类的存在和繁衍,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态环境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社会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考察生态环境对文明盛衰的影响,有助于今天正确处理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理性地面对在生态环境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8.
宗教与生态保护的双向价值涵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原始宗教产生以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宗教的形态、种类不断丰富和多样化 ,其教义、精神也愈是博大精深 ,可以说 ,宗教精神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以其终极关怀的社会价值成为人们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全球化时代的今天 ,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已逝去的 2 0世纪是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遭到全面破坏的世纪。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要求生产成本的最小化 ,那么对无偿资源最大程度的追求以及废弃物的任意排放使生态破坏成为一个内在的必然 ,而环境的破坏又必然影响资本的增殖 ,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一个不可避免的二…  相似文献   

19.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放开发区,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领域.随着广西沿海地区开放开发进一步加快与深入,广西北部湾生态环境面临被污染、被破坏的生态危机,致使广西海洋文化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进而又影响到广西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应该进行深刻反思,从生态伦理视角给予关注与关怀.  相似文献   

20.
西部开发将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为保障西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环境行政决策.的合理化.本文从决策意识、决策主体、决策视角、决策技术、决策程序和决策体系上提出了保障理性决策的六点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