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朝建国的时间大体和五代与北宋相始终①,是由契丹族建立时。契丹族原游牧于今内蒙古昭乌达盟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一带,至唐代还处于部落联盟阶段,过着以游牧和渔猎为主的生活,唐廷在此设松漠都督府统辖之。契丹族在其杰出领袖耶律阿保机的领导下,于公元916年废除原来八个部落联盟的原始民主制度,建立了集权制的方土王国——契  相似文献   

2.
契丹是我国北方古代游牧民族之一,在公元4世纪,即西晋、南北朝时期,即居住内蒙古潢河一带。公元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诸部落,建立契丹王朝(亦称(辽朝)。公元1125年,传至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所灭。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亦于公元1218年被蒙古帝国所灭,至此,契丹王朝在历史上绝迹。公元十三世纪,蒙古军忽必烈率领十万大军南征大理,随蒙古军中有不少契丹将领和士兵,都英勇善战,他们为统一和捍卫祖国的西南边疆立下不朽功勋。 元亡后,不少契丹将领和士兵便落藉云南。据调查,契丹后裔多分布于滇西南大理、保山、临沧和德宏、西双版纳等地州一带,而聚居于施甸县及邻近的保山、昌宁、永德、龙陵各县,人口约15万人。其中一部分自称为“本人”已归属于布朗、阿佤、彝族、基诺等族外,另一部分聚居于坝区的“本人”,则纯属契丹后裔。 据《元史》、《明史》和宗谱记载,随忽必烈南征是契丹人忙古带副元帅,其后裔皆阿姓,后改莽姓,到明万历  相似文献   

3.
九世纪,唐帝国日益衰落,公元九○七年,唐朝灭亡。唐朝的衰弱和灭亡,在东北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段时期,契丹肆意侵掠掳夺,攻城略地,发展成强大的奴隶制帝国;而渤海国,则经过“中兴”时期的繁荣后,势力日衰,在失去唐朝庇护的情况下,无法控制和抵御契丹扩张。公元九二六年,契丹灭渤海,控制了东北。契丹统治集团建立东丹国统治渤海地区。不久又将东丹南迁。渤海遗民被迫迁徙、逃亡、离散,渤海文化遭到破坏、浩劫。然而,随着东丹国南迁,契丹对渤海的鄚颉、中京、东京以北地区以及黑水靺鞨诸地的控制大大消弱。显然东丹国南迁是契丹势力的一次大撤退,它为女真发展,靺鞨南下,及渤海人的  相似文献   

4.
西辽王朝(1124—1211年)虽在中亚统治仅88年,但在中亚历史上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它在政治上开创了一个新的统治局面,并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传播我国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中亚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在西辽统治下哈萨克草原主要是哈萨克族的葛逻禄、康里、突骑施(乌孙)各部,另巴拉沙衮地区还有不少回鹘族,但由于西辽首都虎思斡耳朵位于哈萨克草原,因而西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在哈萨克草原。而西辽建国前后又去了不少契丹族人和汉族人,这些契丹人和汉人主要是在西辽统治中心的哈萨克草原,当然其附庸国的高昌回鹘及东西喀喇汗朝地区也分布着契丹人和汉人。  相似文献   

5.
辽1、辽太祖虏掠兴大业契丹属东胡族系,长期游牧于今昭乌达盟和哲里木盟的老哈河和西喇木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唐太宗贞观二年,契丹酋长摩会率部投靠唐王朝。以后,唐王朝于其地设置松漠都督府,以其酋长窟哥为都督。至唐末,契丹巳成为我国北方的一个强大势力。公元九○七年,契丹的迭刺部夷离堇(统军马大官)耶律阿保机,利用旧的部落选举仪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盛行厚葬之风,与此相适应,在墓室中作画的风习便也十分普遍.至少到了汉代,壁画墓已经很常见,不光是帝王宗室,达官贵人,死后要在墓中绘制出表现其生前豪华生活场景的壁画,就是一般的豪强地主和殷实人家,也都使用壁画墓.其后历代相沿,而又各具特点.这种作法,虽然出于统治阶级的奢侈腐朽.但它在客观上却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风貌,为后人留下了研究社会史和艺术史的宝贵遗产.辽朝是公元十世纪初叶出现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强大王朝,在它立国的二百年间,在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建树和创造,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就已发现的部分辽墓壁画资料,对辽墓壁画的思想内容及造型艺术特点试加探讨.建立辽朝的契丹人是鲜卑宇文部的后裔.早在公元四世纪末叶,契丹便同拓拔鲜卑在中原地区建立的北魏王朝发生了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关系,特别在唐王朝立国后,契丹族长期隶属于唐朝的政治管辖之下,唐朝在契丹驻地设立了松漠都督府,以契丹首领为松漠都督,代表唐朝统治契丹八部.正是通过这个渠道,使唐朝继承和创造的中原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入到契丹领域内,这就决定了契丹创造的文化虽然有着自己民族的鲜明特色,但又在政治、经济和文学艺术等方面明显看出受中原文化的影  相似文献   

7.
渤海诸城考     
唐代靺鞨,先秦称肃慎,汉晋称挹娄。公元六九八年,(革末)(革曷)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公元七一三年,唐朝册封大祚荣为左饶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其所部为忽汗州,令祚荣兼都督。从此去靺鞨号,专称渤海。大祚荣死后,子大武艺不断向外扩展势力,此后疆土很大,南与新罗以泥河(朝鲜龙兴江)为界,东临日本海,西至契丹,辖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之地。直到公元九二六年始为辽国所灭。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与唐保持“朝贡”关系。渤海经常派人向唐朝学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最初是一个欧洲国家,中俄商品交流要经过中亚商人转手。苏联学者斯拉德科夫斯基认为“中国丝绸、锦缎等商品,早在公元10世纪就已传入俄国”,我们则认为更早,起始于契丹时代(公元四世纪至947年),因为俄国人把中国叫做kumau,即契丹,既然如此,肯定和中国的契丹族有直接或间接的交往。可靠的中俄商史应起始于公元1240年前后,那时候蒙古族设钦察汗国统治了俄罗斯国家,并在中  相似文献   

9.
论辽袭唐制     
契丹族源出鲜卑,是鲜卑宇文部的别支。北魏登国三年(389年)契丹为北魏所破,退败到黄河(西拉木伦河)以南,土河(老哈河)以北,从此契丹之名才正式见于史籍。 盛唐时期,契丹族仍处于落后的原始部落联盟阶段。可是这个民族,在发达的汉民族的封建文化包围之中和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冲击之下,主动接受了外来的影响,加强了与中原王朝和汉族人民的友好往来。经过顽强的斗争,很快使自己发展成为  相似文献   

10.
契丹在唐朝时期可分为外蕃与內蕃两部分。在唐朝羁縻统治下的契丹八部称为外蕃契丹,被唐朝编入户籍独立于八部之外的契丹部落是为內蕃契丹。根据北方政局的变化,唐太宗对外蕃契丹建立羁縻州府加以安抚。唐高宗与武则天在此基础上,采取武力镇压与实行质子制度。唐玄宗在前任统治者的基础上与外蕃契丹进行和亲,同时在其内部任命衙官分割联盟长的权力。唐朝将內蕃契丹编入到国家户籍当中,承担租庸调等义务,并在适当情况下采取移民政策,与外蕃契丹保持分离。这样既能发挥外蕃契丹保疆扩土的职能,又能起到分化契丹族整体势力的作用,最终壮大唐朝的实力。  相似文献   

11.
契丹,这个曾在内蒙草原上演出过威武雄壮的历史剧的游牧民族,原先曾居住在潢、土二河流域(今昭乌达盟),后来建立了辽王朝(916—1125),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整整统治了二百余年,并发展了自己相当高度的文化,契丹有自己的画家,他们以描写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契丹绘画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流传有绪的作品却是很少的。《辽史·义宗倍  相似文献   

12.
契丹贵族首领耶律阿保机于唐末中原纷争时统一了契丹各部,并于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公元947年将国号改为大辽。辽王朝曾是东亚的第一军事强国,其军事力量的强大曾经给北宋以极大的威胁。因此,在对辽朝进行研究时,多数都是侧重于研究它的军事方面。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在其统治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它的经济、文化、教育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提升,从而促进了这个落后野蛮的民族走向文明时代的进程,同时也加速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契丹贵族首领耶律阿保机于唐末中原纷争时统一了契丹各部,并于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公元947年将国号改为大辽。辽王朝曾是东亚的第一军事强国,其军事力量的强大曾经给北宋以极大的威胁。因此,在对辽朝进行研究时,多数都是侧重于研究它的军事方面。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在其统治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它的经济、文化、教育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提升,从而促进了这个落后野蛮的民族走向文明时代的进程.同时也加速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一辽朝的衰亡我国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辽朝(公元九○七——一一二五年),曾于十一和十二世纪称雄子东亚,影响及于中亚,远至西欧。辽朝的疆域东尽太平洋;西包额尔齐斯河和斋桑泊,与喀喇汗王朝为邻;北至贝加尔湖和外兴安岭;南与北宋、西夏、西州回鹘接壤,宋、夏和回鹘汗国,或向它缴纳巨额“岁币”(实际上是贡赋)换取名义上的独立,或干脆称蕃朝贡,作为附庸。因此在十一和十二世纪的穆斯林史料中把北中国称之为契丹(Khita或Khata),而在中古英语、俄语和希腊语中则把整个中国都称为契丹(它们分别读音为Cathay,Kitay和KitaI(|¨)a)。  相似文献   

15.
西奚与古崖居陈奚族曾是生活在中国东北部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隋朝以前称库莫奚,隋朝简称奚。唐代时奚族与契丹族并盛,时称“两蕃”。唐朝末年,契丹耶律阿保机强盛,奚族“举部役属”,①室韦、奚、等皆服属于契丹。而奚人经常为契丹守卫界土,由于契丹贵族行苛政...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文献记载,聚居于今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之裕固族,是公元九世纪中叶至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活跃于我国整个河西走廊地区并建立过地方政权的河西回鹘的后裔。在河西回鹘立国的一个半世纪里,回鹘人同汉族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政权,有着亲密友好的关系,也同当时在我国宁夏地区立国的西夏、在华北和蒙古建国的辽国,发生过密切的政治经济关系。据新旧唐书记载,河西回鹘是公元840年回鹘汗国(647—840)灭亡后,从我国蒙古地区迁去的。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河西陇右地区一直为吐蕃农奴主所盘踞,所以当时迁至河西地区的回鹘,新旧唐书又说是“奔吐蕃”。回鹘汗国灭亡后,一部分回鹘人之所以迁往河西,当然是有其历史上和地理上的原因的。早在公元一世纪初叶匈奴国家崩溃之时,漠北的丁零人(回鹘族的先民),就大批“亡  相似文献   

17.
契丹族是公元四世纪末始兴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当时,正值我国北方强权互立之际,因此,它的早期发展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艰难的过程.到十世纪初,契丹族屹然崛起,建立了强大的辽朝政权.综观辽立国前的历史,不难发现,契丹强劲的武风是其得以立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一定程度上说,辽政权的出现就是其强大军事力量的结果.本文拟就契丹军事力量在立国中所起的作用试陈管见,以求指正.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以契丹族文化习俗为主线(包括辽朝建立前的契丹族、辽代契丹族、辽亡以后的契丹族),比照与契丹民族有内在联系的北方民族,如匈奴、鲜卑、奚、室韦、靺鞨、女真等,就契丹族早期文化与习俗及其特点进行考证分析。早在辽朝建国前契丹人就有自己的文化与习俗,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与习俗,军事文化与习俗,社会组织文化与习俗,法律文化与习惯,交易文化与习俗,婚姻丧葬习俗,宗教、道德、信仰与礼仪,衣食住行文化与习俗。契丹早期文化与习俗具有原始性、流动性、粗犷性、融摄性、学习性、创造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以契丹族文化习俗为主线(包括辽朝建立前的契丹族、辽代契丹族、辽亡以后的契丹族),比照与契丹民族有内在联系的北方民族,如匈奴、鲜卑、奚、室韦、靺鞨、女真等,就契丹族早期文化与习俗及其特点进行考证分析。早在辽朝建国前契丹人就有自己的文化与习俗,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与习俗,军事文化与习俗,社会组织文化与习俗,法律文化与习惯,交易文化与习俗,婚姻丧葬习俗,宗教、道德、信仰与礼仪,衣食住行文化与习俗。契丹早期文化与习俗具有原始性、流动性、粗犷性、融摄性、学习性、创造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公元631年(唐贞观五年),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之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公元651年(唐永徽二年),穆罕默德派遣使者来到大唐首都——长安。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即在其传播地区建立伊斯兰教活动中心清真寺。清真寺的建筑是吸收了中国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