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传统的传播学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实证的经验主义研究方法,另一种是思辨的批判主义研究方法。网络媒介的使用,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手段,深刻改变了传播学研究的体系,也催生了新的研究方法。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控制方法的转变,使传播学必须及时革新传统的批判主义研究方法,以顺应时代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叶舒宪先生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同国学传统相结合,以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实绩,使中国文学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在文学人类学方面的探讨和"四重证据法"方面的巨大贡献,极大地扩展了文学研究的空间,极大地推动了文学研究的深入展开,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研究的成果。他以自己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实绩,引领了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潮流。  相似文献   

3.
宗教人类学具有一些独特的研究方法 ,如田野调查和参与观察的方法、比较的方法、文化相对论的方法等。二次大战以后 ,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大 ,传统的研究方法得到发展和更新。适应新的研究对象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 ,如对宗教变迁及其动力的动态研究方法、对社会学方法与人类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对客观方法与主观方法的辩证把握等等  相似文献   

4.
将《金瓶梅》研究推向新的层面,应当成为全体金学同仁的首要议题。要扩大与加强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工作人员队伍。要吸引更多的青年学者参加到金学队伍中来。要培育新的研究视角,熔锻新的研究方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要大力发展《金瓶梅》文化与传播的研究和宣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东亚朱子学研究在方法论方面正在积极寻求新的突破,"脉络性的转换"的方法、多重文本分析方法、诠释学的方法、比较哲学的方法、话语分析方法等较为新颖的研究方法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其中,"脉络性转换"方法侧重于思想史研究,多重文本分析方法偏重文献考据与义理探讨,诠释学的方法与比较哲学的方法多为哲学式的探讨,话语分析方法则兼顾语言学、思想史、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普遍性的哲学诠释,又有个体性的身心体认,从而实现新的综合。这些新的研究方法对于未来朱子学研究的走向和突破性成果的取得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作为我们党永远坚定不移的指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变化了的新历史条件下,只有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来研究和运用,才能永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本文主要分析在新实践下对马克思主义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来运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结构主义与语言学关系。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与其他的学科的交叉越来越明显,为其它的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语言与文学和哲学的结合,从而产生了新的方法论。语言学的研究为文艺批评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视角。  相似文献   

8.
企业员工满意度测评方法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分析员工满意度测评方法的研究现状,指出现行方法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十年里,有声思维法被广泛应用到以过程为导向的翻译研究中,而这种研究方法的一个缺陷就是没有考虑到其数据的真实性。针对近年来翻译研究中有声思维法研究存在的问题,采用了实证研究对比的方法,对相关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有声思维法在翻译研究中的成果具有局限性,因此近年来相关研究一直没有新的突破,只有找到一种更加严格的实验方法和理论框架,才会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方世南副教授和宁效兰教授合著的专著《意识新论》,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于1992年5月出版,这是意识论研究领域结出的一个硕果。该书取名“新论”,采用了新的研究视角,运用了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新的论证,是一部富有新意的专著。第一,方法新。理论研究中采用老样的研究方法,直接影响到研究的效率和理论体系的成熟状况。《意识新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研究意识的方法论的基础,又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运用于意识论研究,还采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的研究方法。作者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相似文献   

11.
面对"异彩纷呈"的20世纪90年代文学,文学研究或呈现为"简单"的现象铺陈,或在文学之外窥视、逡巡,无法突破"表象"抵达"本质",无法充分呈现20世纪90年代文学学术化的可能性。《传媒语境与20世纪90年代文学转向》选择"文学"为"体"、"文化"为"用"的研究立场和方法,使20世纪90年代文学学术化的可能性充分敞开,呈现了20世纪90年代文学研究的新空间新方法。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在传媒语境中关于"文学"的新看法和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回眸延安文学研究是一个有价值的话题。面对延安文学研究“黎明前的黑暗”和学界对“延安文学”、“解放区文学”等概念理解混杂的事实,在前人学者延安文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探寻当代延安文学研究的学理转变脉络,阐述延安文学学科规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兼谈“延安学”构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接受理论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其理论思维与比较文学研究较为接近,在被引进比较文学领域以后,被比较文学吸收、融合,使研究手段增加了科学性,减少了随意性,形成比较文学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接受研究,为研究者开辟了新的探索途径和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注入了活力。接受研究与影响研究既有因果联系的一致性,又表现出泾渭分明的差异性。在比较文学中,接受研究的视线主要凝聚在读者(接受者)身上。影响研究则是在接受研究的基础上,把研究视点主要集中在作品(放送者)上。接受研究与影响研究是文学事实联系的因与果,是异域文学相互关系的两个对等的方面,它不仅弥补了影响研究理论与实践上的不足,而且为拓宽比较文学研究空间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走过 2 0世纪的现代学术之路 ,古典文学研究已跨入一个新的纪元。回顾过往 ,审视现有的成果 ,我们深感古典文学研究的成就是很大的 ,作家研究尤其是著名作家的研究已有相当的积累 ,文学史的基本资料和基本问题也大体清楚 ,文体学研究方兴未艾 ,古代文学理论面临重新诠释的当代要求。立足于 2 0世纪学术发展 ,面向 2 1世纪的学术趋向 ,我们现在召开“传统文学与现代性”国际学术研讨会 ,确实具有学术总结、学术探索和学术展望的意义 ,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知识积累、学科建设各方面都有条件开展有开创性和建设性的新型研究。一、进一步拓…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学获得了长足的多元的发展,这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文学观念冲破旧有束缚、张扬人文精神,在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中探索和把握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并在此基础上促使文学理论走向多元和成熟;文学研究方法也在借鉴中外文论和其它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取得突破和创新,有力推动了文艺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反过来又促进了新时期文学观念的拓展和更新。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学获得了长足的多元的发展,这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文学观念冲破旧有束缚、张扬人文精神,在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中探索和把握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并在此基础上促使文学理论走向多元和成熟;文学研究方法也在借鉴中外文论和其它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取得突破和创新,有力推动了文艺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反过来又促进了新时期文学观念的拓展和更新。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地理学角度研究文学,实际上是借用地理空间的形式,展现文学完整的风貌。中国文学经历了从相对静态和封闭的地域文学研究到动态的文化地理研究。空间是文化地理学的关键词,从文学空间的视境下重新阐释与领悟文学的内在意义,对于超越当前的文学研究,构建一种时空并置的新型文学范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建构与研究密集指向以下论域: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内涵界定、历史分期、发展线索;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思想资源、建构路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问题意识、思维方式、话语方式、方法论问题;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理论基点、重要体系、重要学科、热点问题;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成绩、缺憾、最新发展;等等。围绕以上论域,学界在基本文献的审读、历史语境的还原、理论和文化影响因子的探寻等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基础性工作。新时期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建构与研究之成绩体现为研究视野多样而灵活,具有鲜明的反思性;研究成果丰厚而扎实,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研究范式有效而多元,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但在研究的全息性体系性专门性、对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历史经验”的深入挖掘、还原文献的历史语境和凸显文献当下语境的融合等方面,新时期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之建构研究还有待深化与拓展。  相似文献   

19.
经过新世纪十余年的激烈争论,中国的文艺学界开始逐渐冷静下来,一些更为重要的问题开始突显。文艺学应该处理好如下三种关系:文艺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文艺学与新的文化现实的关系;文艺学与中西文论资源及文学基本问题的关系。文艺学的"名不符实"实际上为其自身提供了拓展跨学科研究的空间,回归"文艺"本位,增强"历史"意识应该是文艺学学科的选择;新的文化现实需要新的文学分析方法和理论工具对之进行更有效的解释,这正是文艺学学科的主要任务;立足于中西文论资源的学术史及对文学基本问题的激活,有助于确立我们在面对"新的文化现实"时的学术立场和提问方式。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文学概念,台湾新文学有着深厚而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中国文学尤其是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学这一有机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的延续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经过大陆学者近30年的学术研究后,虽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台湾新文学在"融入"大陆学者现代文学史的写作方式上,还留给研究者更多的学术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