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由国家教委组织,北京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单位发起的史学理论研讨会,于1986年8月20至25日在天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十余名史学工作者出席了大会。会议着重讨论了两个问题:(1)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史学理论的关系;(2)重新认识与大胆引进西方的历史学理论和方法。对于第一个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史学领域里的百家争鸣,应该是在百家争鸣中发展马克思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百家争鸣。有些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是可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贵州省史学会在贵阳召开了一次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座谈会。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和有关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学术刊物及出版部门的史学工作者和编辑人员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对近年历史研究中的某些倾向和有关方法论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强调了当前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重要性,在历史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问题上统一了认识。与会同志回顾了六十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发展历程,充分肯定了我国史学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历史取得的成果。同志们一致认为,粉碎“四人帮”  相似文献   

3.
2006年4月14~15日.第一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4个省市64所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术杂志社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科学发展观主题开展了研讨。  相似文献   

4.
孙民 《江淮论坛》2011,(1):62-65
2010年7月19日至22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主办,贵州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0年年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改革开放新起点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自全国党校系统、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院所以及人民出版社、《哲学研究》编辑部、《求是》杂志社、《人民日报》等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理论研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历史研究》编辑部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共广东省江门市委党校等6个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于9月6日至11日在江门市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史学理论工作者有80余人。会议的主题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今昔”,围绕这一主题,与会者着重讨论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自本世纪20年代开始形成以来,走过了70多年的历程。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比较完  相似文献   

6.
<正> 由省历史学会主办的山东省首次史学理论讨论会于1986年11月4日至7日在济南举行。八十余名专家学者和史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提供论文27篇。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三个问  相似文献   

7.
由《社会科学战线》及全国25个学术单位联合发起的19世纪中国教案——义和团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20日~23日在安徽省绩溪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史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这是继1985年成都会议之后,中国教案史研究工作者的又一次盛会。教案史研究涉及近代中国的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文化史、科技史和中外关系史等诸多方面,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随着近代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教案史的研究工  相似文献   

8.
由四川省当代史学研究会发起的“青年史学工作者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四川大学举行。来自省内各地以及京、沪、穗等地的史学及自然科学的青年工作者约9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70余篇。在讨论中,代表们围绕下列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史学研究的现状要探讨史学理论与方法,首先面临对目前史学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史学会1982年年会于10月下旬在武汉召开,着重就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科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历史遗产等议题作了探讨。与会同志回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形成道路和取得的成就,指出毛泽东同志对史学工作者提出的“古为今用”,用阶级分析方法观察历史,有计划地对历史进行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等要求,仍是我们今后进行历史研究的方向。有的同志还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别介绍了自己对具体历史的分析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认识层次以及现实与历史的辩证关系等问题的看法。大家还指出,近年来在历史研究中存在一些偏离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和问题,一致认为历史科学必  相似文献   

10.
2005年7月24至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长春召开。会议主题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来自全国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专家学者,主要是19个马克思哲学博士点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共100余人出席了本届论坛,提交正式论文共71篇。会议就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与逻辑、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中西马”对话与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高清海与当代中国哲学等论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  相似文献   

11.
由南京太平天国史学会、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共同发起的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35周年暨庆祝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建馆3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史学工作者共92人到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59篇。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与会代表就以下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2.
1986年2月26——27日,本刊编辑部同四川省历史学学会、四川省社联学会处联合召开了“关于历史科学的社会功能问题座谈会”,就当前我国史学界所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诸如:历史科学的社会功能、历史科学如何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如何评价“古为今用”的口号、我国史学界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史学如何进行改革、自然科学方法能否运用和怎样运用于历史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来自四川省三十余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方志和新闻出版单位以及宣传部门的专家、学者及青年史学工作者共56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自始至终贯彻了百家争鸣的精神,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现将会上宣读的部分论文和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刊载于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史学会二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决定:于1988年4、5月举行中国史学会首次学术年会。这次年会讨论的主题为:一、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科学;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历史遗产。为了开好这次年会,拟向各地专业史学工作者和业余史学爱好者征集论文。经过评选,入选论文的作者将被邀请参加学术年会。有关论文的征集和评选事宜,将另行制订具体办法。建议各省、市、自治区史学会,在安排1989年学术活动时注意上述主题。并围绕这两个主题组织力量撰写论文,选择学术水平较高者向年会推荐。1983年3月14日是无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二十年代末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诞生后所面临的一项重大的史学理论问题.这一问题提出后,我国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从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出发,广泛地涉猎当时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并结合中国历史的具体问题辛勤探索,取得了一系列融革命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成果.诚然,迄今为止,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但是,我国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学说,初步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原始社会史、奴隶社会史和封建社会史的科学体系,推动了中国古史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于1981年10月6日至12日,在西安陕西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二十二个省(市)的八十三名史学工作者,围绕着农民战争与封建经济的关系和平均主义这两个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深入了一步。 农民战争与封建经济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史学工作者着重研究的一个课题,本届年会许多论文就这一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逝世整一百年了。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在生气勃勃地向前发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历史研究,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史学工作者的使命。 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从它创立时起到今天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帮助人民认识本国的国情,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二战前后 ,面对世界历史的巨变 ,为了弄清人类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英国年轻的一代史学工作者 ,广泛地吸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 ,形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 ,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研究理论和方法。其中主要有“从底层往上看”和“历史总体观” ,通过史学实践 ,他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并影响了世界历史研究的方向和方法。同时也为人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重视与加强对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研究在当前犹显重要,它关涉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推动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文章围绕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的信仰状况、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境遇、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根源、解决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教育策略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研究取向这五个方面对学界前沿研究进行了综述和简评.  相似文献   

19.
杨舒眉 《兰州学刊》2008,(1):125-129
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主流,构建完善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成为广大史学工作者共同的追求和目标,但在如何构建,建构怎样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以及史学体系内各种具体问题方面意见纷纭,引发了大规模的学术论辩,争论的主要辩题涉及史学学科自身理论、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等方面。这些论辩对史学理论体系起到了自我完善和自我调节的作用,有力的促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0.
由四川省社科院主办的“毛泽东思想理论研讨会”于8月14日至17日在成都召开。中央有关部门和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有关理论研究、教学和宣传部门以及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8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专著4部,论文59篇。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毛泽东思想及其新发展”。研究和探讨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不断对人民群众的实践进行理论概括,探讨改革开放中的新情况,认识新规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会代表围绕这一主题,认真探讨了从建国以来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段期间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一些历史的曲折,研讨了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