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价值问题已经被许多同志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作了深刻地揭示和论证。但是,对于人的价值实现同改革的内在关系问题,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 人的价值的特殊性在于人肩负着双重使命:即需求性和创造性。需求性侧重于人具有多种多样的程度不同的需要。西方学者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概括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等,恩格斯也曾论述过人有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这些都表现了人的需求性特征。因此,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构成了人的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方面是人的基本价值。创造性是人区别于其它“物”的根本特性,在需要——动机——行为的链锁过程中,行为的有益效果就体现了人的创造性。人之所以有价值,关健在于人具有创造价值的价值。所以,所 相似文献
2.
3.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为了完成我国的经济建设任务,“要特别注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宏观经济调控,是商品社会、市场经济内在矛盾运动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市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中间层,上连接国家、下连接企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调控层次。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市县宏观经济调控的意义 市县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市县按照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总体目标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运用适当的调节机制和手段,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目标轨道,实行地区性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目标的倾向,使地区经济沿着既定目标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生态或环境问题不断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鉴于这一问题正在使人类的生活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生态危机所表达的实质是人类对自我生存的强烈忧患意识。它不但具有新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并且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过程中对人类的历史做了初步的反省。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不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不发达国家,都是人类现代化之途的历史性必然,是人类不断进行自我超越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7.
试论股票市场投机及调控马书琴,陶利波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形成和发育,投机日渐成为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人们对投机的偏见。但是,近年来在整顿金融秩序的过程中,许多人认为投机对干造成经济秩序混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么,为推动我国市场化取... 相似文献
8.
9.
人的社会欲望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某种目标的渴望与追求 ,是一种膨胀了的社会需要。在一定时期 ,社会欲望的发展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社会欲望失控与社会行为失范有内在联系。人的社会欲望失控已成为社会行为失范的重要社会根源。调控和引导人的社会欲望的手段是 :反对享乐主义 ,提倡节欲文化 ;引导合理消费 ,鼓励创新发展 ;注重道德导向 ,加强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10.
行政法律责任是各类行政法律规范本身蕴含或直接确定了的基本内容,是追究行政违法行为的前提和根据。而通过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处分、行政复议、行政监督、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可以追究行政违法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从而实现行政法律责任。在我国的行政立法中,对行政法律责任的承担主体、性质、范围及处罚方式、标准,对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主管机关之职责、权限及其与其他执法机关之间的关系,对追究行政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程序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责任等,都应作出明确规定,进而为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中的行政执法提供更多的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11.
意义世界的拓展过程 ,是人类不断自我提升、自我解放的过程。为了克服自然存在的无意义 ,人类付出了顽强的努力。不论神话、宗教、科学、艺术还是历史 ,都是创造和追求意义、拓展人的意义世界的积世累代的不懈努力。正是这种努力 ,使文化的各组成部分构成一个统一的文化整体。人们对意义世界的研究 ,应该有助于使文化变革成为更加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论日本人自我认知的文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出发,认为作为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的“缘人”,认知的参照群体不像中国人的群体那样具有恒定性,而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自我认知的文化机理是:“个我”与“群我”的融合;“表我”与“里我”的熟练切换以及序列、位置对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这种文化机理构成一种“缘人”的“自一他协调”式的自我认知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亦有弊,在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的今天,日本人的自我认知模式也出现了变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3.
何谓人类?笔者不准备回答这个问题,而想比较简单地阐明人类这个观念本身在今天的疑问.笔者从第一个论断出发:今天不能不从双重张力出发即深层的历史与多少是近期的或者十分遥远的未来之间的张力出发,来思考人类概念. 相似文献
14.
宏观经济调控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运行的内容与方式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导致了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上,从原来大量的微观经济活动中脱离出来,主要调节和控制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协调经济发展中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规划未来经济发展目标,控制货币发行,为公平竞争提供良好的环境,以防止分配过度不公,保持经济持续均衡发展;在形式上从以直接调控为主转变为间接调控为主,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变为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从直接作用于企业转变为作用于市场。最后,作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给予了具体界说。 相似文献
15.
16.
试论人的多维存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是一个自然与社会,生理、心理与行为的多维存在的统一。人的本质并不简单直接地来源或存在于某一独立的单线之中,而是来源或存在于多维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建构。人的遗传结构中编码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个体发育的信息程序:一种是保证个体最一般的基础性生理、心理和行为活动的第一维结构生成的决定论式程序;另一种是规定某些可能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第二维结构建构的非决定论式程序。人与兽的区别主要并不表现于个体生成的第一维结构之中,而是主要表现于在第一维结构之上建构出来的第二维结构之中。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结构都具有二维统一的性质。人的多维存在性表明,人的本质是非决定的、开放的,人只能是一种在多维的综合中生成、建构和创造着自身本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18.
试论人的文化存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活于特定的文化情境之中,是由文化塑造的,个体发展的过程就是其所处文化情境塑造的结果。人创造了文化,又被文化所创造,人与文化密不可分。人格是个体在特定文化状态下的生存样态,它的形成和发展受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也就是说,人格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人格,即个体在接受特定文化熏陶时,通过对特定文化的内化及个体社会化后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表现为气质性格、个性特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它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社会文化影响和熏陶的结果。把人格界定为文化的产物,原因在于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人,跟动物的区别之处在于,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被创造者,人类创造了文化,但对每个个体来说,文化又塑造了他。人是文化中的人,文化是人的文化。因此,可以说,人格是个人对特定文化内化的结果,也是人的文化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9.
试论荀子对人及人的命运的探索魏义霞“人”,这个题材,对于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无疑具有永恒的魅力。同样,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思索构成了荷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什么是人类独自具有的特征?究竟要具备什么条件才可冠以人的美称?这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为了揭开这个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