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工教育培训是一个社会性话题.如何搞好职工教育培训,既是形势赋予培训机构的重要任务,也是职工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我们提出"和谐职教、品牌职教、效益职教"的奋斗目标,正是基于此种目的.创建"品牌职教"是职工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在"品牌"上大做文章,做好文章.那么,如何使职工教育成为品牌,成为名牌?笔者认为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2.
朝勃 《职业》2001,(5):23
职工教育是否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主要标志是看它能不能适时适量地培养出符合企事业单位需求的优秀技术人才。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明确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充分认识职工教育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使职工教育的发展和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方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职工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提高职工的素质。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的素质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快慢和优劣。谁在提高人的科学…  相似文献   

3.
<教育大辞典>一书提到:"后进生"是指思想品德发展上距离教育目标的要求较远,在思想行为上存在较多的缺点,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后进生的表现不仅是学业成绩差,更主要的是品德不良.他有较大的影响力,通常是一班之"王"、一校之"霸",是班主任顺利做好工作的对立面,可以说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另外,对不同性质的学校,其后进生的特点也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张信群 《职业》2008,(15):55-5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新课标从多年的语文教育改革实践和语文学科的实情出发,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做出了新的科学界定,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新判断.这一课程理念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对于职业高中语文教育也很有借鉴意义.职业高中的语文教育如何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高校"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面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要求,"两课"要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就必须突出方向性、时代性、规范性、针对性、渗透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有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责的教师,有"严师出高徒"的古训,有"教不严、师之惰"的名言.似乎只要有"严""勤"就可以教育好学生,就能做好教育工作.但笔者觉得不尽其然.现今社会,教师要教育好学生,除"严""勤"外,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姜菁 《职业》2007,(16):8-9
李富清先生从事职工教育、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多年,曾多次创意设计、开发、组织过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高层次培训研讨活动,尤其见长于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干部培训和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法律与法规、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国际先进培训方法和国内先进经验推广等领域的培训.  相似文献   

8.
新闻回放: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正式启动 10月18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牵头,部职业培训教材办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组织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会"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9.
黄韵婕 《现代交际》2014,(3):176-176
在高职院校中,基本上是"90后"的学生,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文章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分析其成因,将心理教育应用到学生的管理中,为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闫磊 《职业》2012,(21):44
中职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生产的能力。而中职教育技术则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思想、方法、技术和管理,对中职教育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它的性质是把科学技术作为促进中职教育的手段,用技术手段来提高中职教育的效果和效率,在运用科学技术的同时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从整体上使中职教育更加有效。因此,它具有高效性、信息化、综合性、应用性和整体性等特点。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和实践,使得中职教育的特点更加突出,并由此产生了高效、综合、开放和先进等新特点。中职教育技术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以人为本,提升素质,整合优化资源,强化应用,注重效益,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芳芳  张威 《职业》2012,(32):130-131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这一学生群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探索面向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的教育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洪义州  黄小荣  刘洋 《职业》2016,(34):48-49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技工院校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有面广、线长、量大的特点.要使学生在校期间真正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如单靠正面的教育引导而忽视了学生"三自"能力的培养,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吕雪 《职业》2012,(26):138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由课题研究带动的大型教育整体改革实践.经过近14年的研究探索,在教学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生本教育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对其最核心的理解是:生本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特点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生本课堂是探究与交流的课堂.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只是实现"学"的一种服务手段,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最后实现"不教而教".生本教学是教师为学生设计和服务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文丽 《职业》2017,(29):25-26
"互联网+"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它已催生出淘宝、京东等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态,并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有人预测"互联网+教育"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是冲击和变革.本文试图以现代教育方法的利与弊作为分析的切入点,利用专业的《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文献,探究适应"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职业教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15.
林燕霞 《职业》2016,(2):140-142
本文通过学情分析和语文课堂教学调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尝试在语文教学中施行职业素养"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结合赏识教育、专业特点、资源整合、任务驱动和经典熏陶等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如何在职校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职业素养,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为其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张慧 《职业》2016,(36):108-10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事关国计民生.如何适应新形势、研究新特点、创设新机制、探索新路径,实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管理的融合,是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研读教材文本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我们的新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的内容.作为语文教师,要用心体会课文中的德育因素,细心发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内涵,采用各种方法手段落实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做一个懂得生命、珍爱生命、进而关爱生命的大写的"人". 当然,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有其自身的科学体系,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因此,语文教学不同于政治思想教育,不能采用灌输说教的方法传授人生观、生命观;而高中学生是一群心智渐趋成熟,主体意识基本确立的青年人,有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和学校生活,他们既渴望对生命的认识与理解,又讨厌空洞贴标签式的说教,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授的过程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这种渗透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是"点点滴滴总关情,万语干言读自明"的厚积薄发.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提出的平等意识、平等教育主张是其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教育对象论。"因材施教"、"学思并重"、"启发诱导"的高超的教学艺术则构成其教育的方法论。他的这些思想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也有其深远而现实的意义。随着我国的发展速度加快,人口的正常流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和消费带动力。但是,由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机制体制的不完善、城市化发展战略目标的不清晰以及新旧体制的不衔接等多方面原因,人口的大规模流动特别是大量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快速进入城市,也给城市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新压力、新挑战。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是其中最具挑战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主要是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问题结合孔子"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理论进行研究的。孔子"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理念,对当代教育不仅具有理论启发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我们要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借鉴,并利用这些价值资源和思想要素,继续启发我们不断进行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19.
日本青少年品行规范意识问题及其对策的警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青少年品行规范意识有其积极方面,但也存在着教育荒废、班级崩坏、校内暴力、以强欺弱、寄生虫现象和以脱离规范为乐等消极现象.其品行规范意识淡薄的成因是:教育沦为经济的工具;学校出现了"教育病理";家庭教育缺陷;等等.日本提出的对策是:充实"心灵教育";强调"个性教育";落实"生存能力教育";实施"生涯教育".笔者思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力戒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认知与行为相脱离的弊病预防治教育病理"的出现: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品行教育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十分重视的一个领域,受家庭结构、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等因素影响,"95后"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凸显一些新问题和新特点,需要教育者格外重视并加以引导。"三全育人"理念中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结合"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提出在"三全育人"理念下"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