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美元的全球中心货币地位使美联储货币政策具有显著的外部溢出效应,其政策退出和政策正常化会通过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和进出口渠道对新兴经济体产生影响,文章尝试评估了美国QE政策退出对我国经常账户的影响.基于符号限制的贝叶斯VAR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美联储QE政策退出会导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减少,并且影响持续时间相当长,表明我国同样面临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相同的危机前兆.因此,政府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本国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逐步放开资本项目管制,构建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池子”机制,严格控制外债规模以及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金融安全网建设.  相似文献   

2.
QE3到底会对美国经济以及全球产生怎样的影响和;中击?美国为何一意孤行地强推“不封顶”的QE37笔者认为,美国当然知道QE3对实体经济帮助有限,但QE3的政治意义可能大于经济意义,战略意义要大于现实意义,QE3的真正目的可能在于在打击竞争对手的同时,为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和新一轮产业革命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3.
美联储于2010年11月4日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这对新兴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巨大的冲击。QE2通过国际利差、美国国债回购、跨国企业FDI等渠道迫使人民币升值,同时过剩的流动性会对我国资产价格产生较大的外部压力。特别需要指出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行业低利润现象会推高资产价格并放大人民币升值产生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OLS回归分析方法,基于美国QE1月度数据展开实证分析,展示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下的汇率传递效应,并估算了量化宽松政策同国内物价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期内,国内物价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小,汇率传递效应大幅降低。在政策层面,以稳定物价为目标的货币政策能够大幅度隔绝汇率冲击。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是俄国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一大批文豪、音乐家、剧作家和画家横空出世,使俄罗斯的艺术天空群星璀璨,辉耀千古,这时期巡回展览画派的成就达到了俄罗斯绘画史上的高峰。  相似文献   

6.
在“中心—外围”模式的国际货币规则安排下,尤其是在2008年内生性金融危机和外生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冲击下,中心发达国家频繁调整货币政策,必然会对全球产生溢出效应。基于此,通过构建TVP-VAR模型,实证检验中心发达国家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实施及退出对中国主要经济变量的溢出效应及其存在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中心发达国家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中国主要经济变量的溢出效应保持一致,但该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中国GDP增速、中国物价的负向溢出效应在中短期更显著,而价格型紧缩货币政策的长期效应更大,存在明显的长短期异质性;同时,在疫情时期,该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GDP增速、中国物价的负向溢出强于金融危机时期,而退出货币政策的正向溢出效应相对较弱,存在明显的冲击异质性。基于此,为有效防御外部输入性风险,提出坚持我国资本账户的渐进式开放路径、高度重视并正确引导心理预期的叠加作用、创新差异化货币政策工具以应对中心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负向溢出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经验总结与理论分析法,首先对农村宅基地退出发展历程进行三阶段划分;然后在简释宅基地“三权分置”内涵的基础上,对“三权分置”框架下的农村宅基地退出进行分类定义,并从退出主体、客体及方式等三方面对宅基地退出特征进行了分析;接着针对永久性和功能性两种农村宅基地退出类型涉及的宅基地所有权、使用权及资格权变化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农村宅基地退出概念从“三权分置”角度进行总结厘定。  相似文献   

8.
自从美联储于2008年和2010年分别推出了QE1和QE2之后,量化宽松已经成为了美国在后危机时代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每当经济出现下滑迹象时,QE3是否会推出就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以全球性金融危机为大背景,就美国的QE3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由来、内涵和实质,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在指出它对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特殊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上,重点就其对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可能影响进行研究,并从应对性策略的角度就相关问题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有经济比重畸高并散在各行业,优势产业不突出,企业规模偏小,素质不高,未能起到理想的主导作用,而发达国家的国有经济高度集中于资本密集、最低规模巨大、壁垒性强、公共效用高、基础性强的天然垄断和整齐划一的产业和部门,体现出制度效益优势。国有经济与其它各种经济成分依据自身的优势,资源配置的效率及对其它产业、部门、地区的影响力来进行自己的产业定位,并逐步地、有规划地、分层次地进入与退出某产业是改革的必然,实施办法具体概括为“四抓四放”或称“四进四出”,即抓大放小,进入大企业,从小企业退出;抓高放低,进入高新技术产业,从低技术产业退出;抓上放下,进入上游、基础、原料产业,从下游加工产业退出;抓公放非,进入公益性、福利性产业,从非公益性、非福利性产业退出。以上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国有经济的进入与退出只能渐次推进  相似文献   

11.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防范金融风险也成为近年来政策实施的重要目标。通过构建多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模型系统以及宏观调控政策模型,结合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估计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盯住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周期三类目标的时变政策取向和政策效果,并基于反事实方法得到调控三类目标的最优宏观调控政策搭配。结果表明:(1)货币政策有逆周期调控经济稳定、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的政策偏好,而财政政策对三类目标调控的政策取向会随着三类目标在某一时刻的重要性不断进行调整;(2)从政策效果看,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三类目标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而数量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随着政策目标的转变,效果会有强弱差异;(3)从反事实结果看,总体上,只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才能够使得调控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周期目标的政策效果最大化。因此,应充分发挥不同货币政策规则的优势和财政政策在调控宏观经济运行上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注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搭配。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央银行运作的新模式:独立性、责任制与透明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改善中央银行的运作模式,以期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中央银行运作出现3个方面的显著变化:增强独立性;实行责任追究制;提高透明度。在赋予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条件下,要求其对政策绩效负有责任是权利与义务的一种匹配,责任制是独立性的一种平衡机制,透明度是实行责任制的必要条件,并且透明度能够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权力的缺失     
货币政策还是抗击衰退的一大有力武器吗?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退出”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退出”问题是当前经济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出现的时代背景,应否“退出”,在什么样的范围内退出和怎样退出,提出个人的看法。文章认为“退出”有其合理性,可以把配置失效的国有资产置换出来,并使优势企业形成规模经济;但有其界限,国有企业全部从竞争性行业“退出”会使国民经济处于瘫痪状态.不适应我国的国情。应该正确认识国有企业的亏损。文章指出.“退出”要通过市场进行,“退出”的是不良资产,是为了更好地“进入”,是为了向大型和特大型企业,向优势高效企业,向基础产业部门“进入”。使国有资产在不断的“退出”和“进入”的循环升级中达到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5.
自2014年2月开始,从长期的升值至贬值再至双向波动的震荡调整市,人民币汇率进入了新的运行轨道。美国经济复苏退出QE、国内经济增长趋缓、外汇交易者心理预期及央行的主动调控无疑是推动这一转变的基本要素。在目前人民币汇率基本达到均衡水平的现状下,不论是经济环境还是政策环境都不再支持人民币在中期出现强劲的升值和贬值,中期走势呈现小幅度的双向波动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相似文献   

16.
中央银行近年连续降息的政策效果不明显,引发了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讨论。本文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出发,认为信用关系所导致的传导机制作用不畅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由此提出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的思路短期从完善再贴现工具入手,重建信用关系,发挥传导机制的作用;中长期则侧重于发展与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利率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7.
9月6日,欧洲央行推出OMT(直接货币交易)计划,购买危机国国债,不设上限;9月13日,美联储推出QE3,每月4(M)亿美元,购买MBS(资产抵押债券),直至美国失业率“实质改善”为止;9月19日,日本中央银行追加货币宽松措施,将用于购入资产的基金规模扩大10万亿日元(约合1264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能够推动企业绿色创新;而且,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门槛变量,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超过门槛值后,退出威胁的正向作用得以显现。进一步的路径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能够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履行环境责任。此外,在机构投资者为抗压型、企业为非国有性质或重污染行业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的绿色创新赋能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在2007年以来经受了极大的考验,首先是中国经济面临美元贬值,国际资源价格晋遍上涨引起通货膨胀的压力;随后中国经济又经历了由于金融危机爆发引起的通货紧缩的压力。这种大起大落,都在考验着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是保证经济稳定运行的最主要的力量。文章通过对2007年以来货币政策实施状况的分析,试图找到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6月23日,FOMC(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议息会议结束。而结果似乎早在经济学家预料之中,会后声明主要传达了三个意思:目前的低利率水平将会保持;美国经济复苏差于联储预期;若经济继续恶化,不排除采取进一步措施的可能。声明中并未提及暗示米1以QE3(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的字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