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一直在证监会视野之中,今年将择机推出新股发行改革措施。也是在今年“两会”期间,朱从玖此前还曾表示,未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将考虑存量发行、给予承销商更多配售权及进一步优化询价机制等。由此不难看出,今年的新股发行制度仍将面临着新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股折价现象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股折价现象指的是新股上市首日的收盘价格普遍高于新股发行价格,这一现象一直是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如果新股在上市后的短期均衡价格反映了所有信息,那么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意味着新股发行价格显著低于其内在价值。国内外对中国新股折价现象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的分类主要按照发行公司、承销商和投资者之间的两两关系,实证研究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信息不对称、行为因素和制度因素。文献分析表明,信息不对称和行为因素是影响中国新股折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IPO承销商托市行为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股的高初始收益率一直是IPO(首次公开发行)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早期,学术界都是从发行价偏低(即IPO抑价发行)来解释这一异常现象的,但是自从Ruud提出承销商托市的观点后,学者们便开始从上市后的首日价格过高方面展开研究。文章对承销商托市的具体行为,其与新股折价发行的关系以及托市动机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分别基于托市交易数据和后市异常现象的承销商托市行为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已属于“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之所以受到如此的关注,两轮改革后导致新股普遍的“三高”发行显然难辞其咎。应该看到,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更有利于发行人从市场上“圈钱”,其维护了融资者与保荐机构等中介的利益,却忽视了投资者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5.
自2009年IPO新政实施以来,在市场化发行的大旗下,没有了“窗口指导”的新股发行,呈现出发行价格高、发行市盈率高以及超募高的“三高”现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意在满足发行人融资需求的背景下,以追求发行价格与发行市盈率的合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6.
如果仅仅只从启动新股发行的角度看,浙江世宝无疑是幸运的。毕竟今年整个1O月份只有其一家发行新股,而目前已过会还未启动发行程序的发行人超过90家。但如果从融资额的角度来讲,浙江世宝又是不幸的。因为其发行规模“被缩水”超过七成,而融资额更是缩水超过九成。  相似文献   

7.
创业板市场高发行市盈率与高超募率的现象一直是学术界与实务界极为关注的问题。基于信息不对称及新股发行利益链等理论的分析表明,承销商声誉与私募股权投资是影响创业板IPO市盈率与超募率的潜在重要因素。针对创业板260家公司IPO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承销商声誉与发行市盈率及超募率均显著正相关;(2)私募股权投资与发行市盈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私募股权投资并不显著提高IPO公司的超募率。因此,为解决我国创业板一级市场定价问题及提高创业板投融资效率,相关部门应重视新股发行利益链中的利益分配及行为规制,增强承销商的保荐责任,延长其保荐责任期,支持私募股权的发展,严惩IPO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加强对各利益群体的引导与监督。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9—2011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研究了以承销业绩衡量的承销商声誉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抑价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承销商声誉的破发补偿效应。研究发现,在我国创业板市场中,承销商声誉对IPO抑价率没有显著影响,而新股上市首日的破发现象将导致投资者对新股承销商的认可度下降,这种承销商声誉的破发补偿效应将显著降低该承销商随后所承销新股的IPO抑价率。  相似文献   

9.
新股公开发行定价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信息经济学中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对我国IPO市场中普遍使用的固定价格发行方式进行分析,通过对二级市场均衡的交易价格、投资者预期效用、投资者的中购策略、发行人的目标函数、抑价等问题的研究,指出采用固定价格发行新股在我国当前情况下有利于调控整个股市的系统风险,但是由于固定价格发行本身缺乏效率,因此应该逐渐采用更加有效的累计投标询价和竞价方式发行新股.  相似文献   

10.
短期融资券是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5月推出的一种新的金融产品,目前对短期融资券发行人还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为了能使资质优良的企业优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融资,同时降低承销商的风险,提高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企业的质量,建立了基于区间AHP法的短期融资券发行人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并用实例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应用内容分析法考察新股发行招股说明书中所披露的风险因素的隐性内容,检验其中是否存在轻描淡写或陈述不足的倾向,即对其进行意向分析,可判断风险信息披露的"言外之意"。对我国新股发行风险信息披露进行意向分析的结果表明,风险因素的内容明显具有乐观性、高估性的"误导"倾向,投资者无法依据风险信息披露所表达出的意向来预测发行人的盈利能力和后市表现。为此,新股发行信息披露文件中应强调实质风险因素的披露;要构建投资者监督机制,形成新股发行信息披露的强大社会监督群体。  相似文献   

12.
美国联邦证券发行制度是以注册制为基础的。随着信息披露日臻完善和市场融资需求日益增长,美国创立了一种再融资监管方式——储架注册制度。储架注册制度允许上市公司向监管机关进行注册申请,获批后可以自主多次发行证券。储架注册制度为发行人提供了诸多便利和优势,进一步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效率,但也遭受到来自承销商等方面的阻力。我国证券发行正处于从审核制向注册制转变的时期,应当借鉴储架注册制度的经验,为境内上市公司提供更为灵活有效的再融资路径,吸引更多优质公司在境内上市,进一步壮大我国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3.
私募债券承销商负有信息核查义务,应通过尽职调查对发行人发布的信息进行核查。承销商对投资者的责任性质上为侵权责任,归责基础为过错,以承销商具有故意或过失为必要。因果关系判断方面,事实上因果关系可采信息瑕疵重大性标准,法律上因果关系采相当因果关系理论。承销商赔偿责任的范围,包括投资者未能受偿之债权本金、利息、违约金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的IPO抑价分解与滞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现象的原因,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的基础上对IPO抑价进行了分解,得到IPO发行价格的边界值.实证结果表明,IPO定价效率为99.14%,证实了样本期间的发行人故意抑价行为,但并不显著.进一步对二级市场进行研究,构建得到GARCH(1,1)是IPO首日抑价率的最优拟合,证实了新股抑价滞后效应的存在性.最后,根据新股发行改革时间点划分样本区间,得到了滞后性逐渐减弱的实证结论,这对IPO发行制度向市场化的注册制改革方向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5.
我国证券法中规定了上市公司、发行人及相关主体的信息披露义务。根据民法学的相关理论,信息披露义务应属作为义务,义务人包括发行人、上市公司,保荐人,承销商和中介机构;义务人违反信息披露义务将同时引起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责任人应该以无过错责任为原则对投资人承担责任;义务人内部仍然应当按照过错程度划分责任。  相似文献   

16.
IPO抑价是资本市场的研究热点,也是不解之谜。通过对我国创业板市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对我国创业板IPO抑价影响较为明显,其次是信息不对称因素。而承销商声誉和信号理论则影响并不显著。文章提出了完善证券市场、突出承销商的保荐责任、加强发行人的监管、投资者要加强风险意识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我国2010年至2019年主板上市的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承销市场的匹配选择及稳定匹配对IPO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承销商与发行企业的合作是承销商的声誉和政治关联关系以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和股权结构等特征偏好互相筛选下的结果;承销商与发行企业越匹配,越能缓解IPO市场的高抑价问题。信息透明度之于承销商和发行企业匹配度对IPO市场抑价的抑制影响起了调节作用,即解决信息披露质量问题对于促进市场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上述结果验证了承销商与发行企业相互选择的内在机理及稳定匹配的市场价值,为双方精准对接符合自身偏好的合作方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方法,进而为完善IPO市场健康高效的发展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新股抑价发行是现代金融经济学中的一个难解之谜。为深化我国新股发行市场的改革,详细讨论了Rock 模型、信号模型和账簿记录理论,介绍了用于解释新股抑价发行之谜的最新理论,发现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正确的 理论能解释新股抑价发行异象。因此,要解释新股抑价发行异象,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9.
去年10月份,中国证监会在《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第二阶段的四大措施,其中一项即为完善回拨机制和中止发行机制。中止发行机制首次提出,确实成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在以往的新股发行中,除了当年的通海高科、立立电子、苏州恒久以及胜景山河之外,  相似文献   

20.
我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定价方法演变及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股发行定价始终是我国证券市场引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新股发行定价方法及发行定价方式为基础,回顾了我国新股发行定价的演进轨迹,并对各阶段定价方法进行了分析评述,得出应结合我国国情对证券市场新股发行定价进行市场化改革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