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进 《北京纪事》2014,(5):77-78
养阳为的是得天之助,把天上的阳气为我所用,以补我们自身阳气的不足。“春阳,胜吃药”,春天养阳主要是晒太阳,可以给人阳气、给人朝气,可以排解抑郁情绪。春季白天渐长,宜适当晚睡早起以迎阳气。春季宜进行户外锻炼,舒展身体,让身体沐浴在春光中,吸取大自然的活力,振奋人体之阳气。春练以小运动最为宜,以人体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若运动量过大,大汗淋漓,津液消耗过多,则会损伤阳气。  相似文献   

2.
黄存垣 《老友》2012,(3):60-60
所谓阳虚体质,是由于人体阳气不足,通俗讲即是生命之火不够旺盛.而呈现的一种以阳气虚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它体现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阳虚”是一个整体概念,包括了肾阳、脾阳、心阳等。  相似文献   

3.
张远桃 《山西老年》2011,(12):55-55
冬季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候,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机体要贮备一定的能量来提高抗病能力,因此,冬季又是“进补”的大好时机。不过,吃多了又让人担心发胖,更担心健康亮红灯。尤其是晚餐,如果吃不“好”对健康很不利。  相似文献   

4.
冬季人体阳气渐收,自然界生机闭藏潜伏,天寒地冻。人们也应顺应季节变化,避免风寒,保持温暖,防止阳气受损和疾病的入侵。保暖尤重背背为人体经脉阳中之阳,好像“篱笆”一样,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侵入人体,发生疾病。老人小孩及体弱者,冬三月宜穿背心,睡时也要保暖背部,避免寒邪侵袭,阳气损伤。未寒先着衣冬令3个月气候寒冷,人们尤须避寒就暖,气候骤寒或寒潮过境时最好不要外出,如要外出应戴好帽子,穿好衣服。皮衣、绒衣、毛衣、棉衣,都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能,是保暖御寒首选之衣。注意天气预报,未寒先着衣对年老体弱者尤属重要。睡前必洗脚古代…  相似文献   

5.
《新天地》2006,(6)
“冬病夏治”是一个富有特色的中医学方法,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适当服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一些宿疾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6.
鲍建 《百姓生活》2012,(4):69-69
寒头暖足,既是古代中医学的治病准则,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为什么头要寒呢?河南省中医院传统诊疗中心周军丽主任医师解释说,头为“诸阳之会”,是人体阳气最盛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传统养生学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说明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的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故春季的养生保健应以保养肝脏为主。在饮食上,春天应遵从“春夏养阳”的原则,适当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补阳气、增强肝脏和脾胃功能。这里介绍几款适合春季养肝的食谱。  相似文献   

8.
秋季,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天地间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如何养生,才能健身延年呢?下面谈谈秋季的衣食住行:衣:金秋季节,天气逐渐转凉,加之此时气候变化无常,常常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秋季无寒暑,一雨便成冬”的气候。正是由于气候多  相似文献   

9.
3月春韭香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大自然阳气初生,人体阳气也随之向上、向外疏散,春季饮食宜多选辛散之物;同时还要顾护体内阳气,以防寒邪侵袭. 姜韭鸡蛋羹 鲜韭菜汁20毫升,生姜汁10毫升,鸡蛋2个(100克),酱油、盐少许.  相似文献   

10.
现在正是冬春换季时节,气温虽然略有升高,但忽冷忽热、反复无常,是流感、肺炎等疾病的多发季节。中医养生学认为,食物对季节变化引起的不适有很大调节作用。那么,这个时节吃点什么对健康最有利呢?中医认为,冬春换季时节是阳气上升的季节,按照“天人相应”的养生原则,此时要特别注意养护人体的阳气,多吃葱、姜、蒜、韭菜等温性食物,不仅能祛阴散寒,还有杀菌防病的功效。葱里含有的葱辣素具有较强的杀菌、抑菌作用,经常食用可以预防感冒;大蒜韭菜、羊肉可生发阳气中也含有一种杀菌力很强的大蒜素,能杀灭多种病菌,提高免疫力;韭菜更是冬春换季…  相似文献   

11.
冬三月,指阴历十月至十二月,即从立冬开始,经历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共6个节气。冰雪是冬季的象征。冬季阴气极盛,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阳气下潜,生机闭藏,草木凋零,昆虫蛰伏,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生物处于休眠状态。人体阳气也潜藏于内,阴精充盛,这是人体顺应自然的"养藏之道"。为此冬季养生应顺应天时和人体变化的特点。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冬三月,此谓闭藏。  相似文献   

12.
<正>清代养生家徐文弼曾在其所著的《寿世传真》中提出了"十忌",认为养生应当首先从生活入手,避免十大不良习惯。这些戒律在现今也有很多借鉴意义,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并且遵守。1.忌早起科头(不戴帽子)"科头"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阳气初生的时间,这时的阳气像树苗,虽然生长势头很旺,却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阳气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从人体来讲,头部是阳气汇聚的地  相似文献   

13.
张大爷老两口已经相伴走过了40多年的岁月。随着时光流逝,他们不但感情越来越深厚,而且身体也越来越棒。每当有人问起他们健康的秘诀是什么时,他们都会笑着回答:“是捶背”。中医认为,人体的背部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而且人体五脏六腑皆系于背,心、肝、肺、脾、肾、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十二俞穴都集中在背部。适当捶打背部,可以振奋阳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和五脏六腑,起到消除疲劳、宁心安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春季,为一年的季节之首,时跨阴历正月至三月。春天是万物复苏生发的季节,自然界生气勃勃,充满欣欣向荣景象。春时人体阳气生发,气血流畅,肝气舒展,肌肤润泽,腠理开疏。这是人体适应自然界气候的统一性。故春季养生,应当顺应天时和人体变化的这些特  相似文献   

15.
张会 《山西老年》2010,(11):52-52
中医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内容很多,常见有以下几种方法:昼夜展昏:中医认为,自然界24小时有日出日落的变化,相适应的,人体一天也有平旦阳气生  相似文献   

16.
天平 《社区》2015,(15):60-60
时值立夏,进入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夏季,人体的阳气也最容易发泄,所以一定要根据季节的改变以及身体的变化来进行养生,这个时节主要需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中医院刘健教授说,立冬以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的状态,人体的阳气也随之慢慢变弱。冬季早晨的气温很低,如果晨练时不注意保暖,很容易伤风受寒。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认为,冬天的到来,就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冬眠"的开始。人虽然没有冬眠之说,但在寒冷的冬天,人也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调节饮食,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要遵循冬藏的自然规律。《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冻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要求人们在冬季要早睡晚起,不熬夜不睡懒觉,因为充足的睡眠能够让人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劳动时也不要搅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劳作汗出,发泄阳气"。  相似文献   

19.
张献刚 《老友》2013,(7):61
夏季暑多夹湿,脾最怕湿,湿气阻滞在脾胃,就会出现没胃口、爱犯困、没精神等表现。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用温水泡脚能更好地刺激经络,振奋人体脏腑机能,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从经络角度来说,双脚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存在与各脏腑相对应的反射区,脾、  相似文献   

20.
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适当的湿气是必要的,但湿气过量,则会导致人体发生疾病。中医通常将这种引起人体产生疾病的过量湿气称之为"湿邪"。中医湿病在西医学中,可见于内、外、妇、儿各科临床和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通俗地讲,湿气对人体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病期长。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粘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这是湿邪的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