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同治七年,清朝廷在刚刚结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基本平息之后,又恢复了科举选仕。在戊辰科殿试中(1868年),山西省稷山县坞堆村的王文在被钦点为探花———一甲第三名。这不仅在稷山历史上前无古人,而且在山西全省几百年来也是绝无仅有的。据说,此次殿试王文在成绩最佳,本应该是状元,但后来却被同治帝钦点为探花了。原因何在?众说不一:一种说法是,因为荐卷老师和主考官对他才学的偏爱,极欲让同治帝钦点为状元,结果误点为探花了,造成“有心栽花花未开”的遗憾。另一种说法是,王文在是北方人,而殿试主持者多系…  相似文献   

2.
论李宗羲     
论李宗羲陈国贵李宗羲(1817—1884年)字雨亭,四川夔州府开县人。道光23年(1843年),本省乡试举人,道光27年(1847年)进京参加会试,成进士,获殿试二甲第25名,道光27年——同治8年(1847—1869年4月),以朝考二等,签分安徽、...  相似文献   

3.
王渔洋扬州文学活动评述张宇声顺治十五年(1658),年仅25岁的王渔洋闯过殿试一关,中了进士,因位居二甲,未能在京师为官,于次年谒选得任扬州推官。顺治十七年(1660)的三月暮春,27岁的工渔洋,一位诗名早播于江南的翩翩佳公子,来到了歌吹沸天的淮左名...  相似文献   

4.
潘恭 《北京纪事》2011,(11):66-68
激荡一生,笔耕不辍 这几天看《旧京琐记》,有不少想法。夏老一辈子净赶上大事,1874年(同治十三年)出生,1898年后定居北京。那年,他以拔贡身份到北京,参加殿试朝考后,任七品小京官,分配到刑部学习。这年,康梁变法戊戌政变。1900年春,夏老回南京探亲,闹义和团,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人民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混战他都亲历,还是体制内的官员。他在清朝的“学位”是:秀才、拔贡、举人。  相似文献   

5.
徐忠友 《社区》2011,(29):44-45
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今绍兴市越城区萧山街笔飞弄13号)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1892年,25岁的蔡元培经殿试进士及第,  相似文献   

6.
韩运章与韩绍湘杜道德韩运章与韩绍湘父子是现代南阳地区的春兰秋菊。父是中州方志学者,子系华夏革命英烈,两代人同为盆地锦绣河山壮色增辉。韩运章(1879——1943),字自步,社旗县饶良镇人。自幼聪明好学,17岁晋秀才,继而举、应殿试,光绪三十三年(19...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1021—1086),江西临川人,字介甫.生前曾封荆国公.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语).在担任宰相后,想通过实现“富国强兵”这一目标,改变北宋的积贫积弱危局,进行了财政经济方面、军政方面、教育和科举方面的改革.本文就北宋的科举制和王安石的教育、科举制方面的改革作一初论.“宋承唐制、抑又甚焉”.‘[1]宋代的科举制,大体上是沿袭唐朝.分为贡举和制举两种.贡举出礼部主办,有进士、九经、五径等科.投考的士子,先经本州考试及格,保送到礼部,叫“发解”,礼部考试及格,再参加殿试,如殿试及格,方为“…  相似文献   

8.
论纳兰性德词的主旋律:人生空幻感赵维国纳兰性德,原名成德,避太子讳改今名,字容若,别号楞伽山人。其父明珠,累官至大学士。太傅,为康熙期权相之一。性德自幼聪慧,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应殿试,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出入扈从,显赫无比。...  相似文献   

9.
方苞(1668-1749),字灵皋,号望溪,清安徽桐城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散文大家,为“桐城派”的开山祖师。关于方苞的科名出身,清代的有关文献多谓其为康熙年间“进士”。如清·钱仪吉《碑传集》卷二五雷《方望溪先生苞行状》云;己卯(康熙三十八年)举乡试第一,丙戌(康熙四十五年)成进士,榜未发,闻太夫人病疾,遽驰归。清苏停元《方苞年谱》(《方苞集》附)云:(康熙)四十五年,先生年三十九岁。……应礼部试,成进士第四名。……届殿试,朝论翁然,推为第一人,而先生闻母疾,进归。李文贞公(光地)驰便留之不得。…  相似文献   

10.
在北宋神宗朝,有一位名叫何去非的考生曾先后六次科考落第。何氏虽屡挫于科场,但却饱读兵书,精于论军谈兵。元丰五年,何去非以特奏名的特殊途径中式。特奏名为北宋科举中的特殊措施,即对屡次落第的举子予以照顾,允许通过省试而参加殿试。在殿试过程中,宋神宗发现了这位举子的兵学特长,颇为欣赏,便问他可否出任武职官。按说这正是考虑学有所用的安排,  相似文献   

11.
明代进士登科录的版式、结构及体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进士登科录是研究明代科举制度及明史的重要资料。其版式、结构及体例皆有固定的格式,通常包括五部分:"玉音"即礼部关于本科殿试的奏疏、皇帝圣旨及殿试诸执事官的职名,"恩荣次第"是殿试、传胪、张榜、上表谢恩、诣孔庙行释菜礼及国子监立石题名等一系列活动日程,"进士家状"按名次先后罗列进士本人及其家庭状况,"御制策问"即殿试策题,"进士对策"即第一甲三人进士殿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周立德  南溪 《新少年》2023,(6):26-27
<正>全国高考在每年六月举行,辽宁中考通常也在每年六月进行,六月可以说是“考试月”。那同学们知道古代都是怎么考试的吗?有哪些文化常识和考试相关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古代考试那些事。老师,我听说过状元。第一名就是状元,对吧?这种说法不太准确哟,殿试的第一名才能叫状元。那啥叫殿试呢?就是到皇帝宫殿那儿参加的考试。通过殿试的叫进士,进士的前三名都有专属名字,第三名叫探花,第二名叫榜眼,第一名叫状元,合称“三鼎甲”。  相似文献   

13.
金华 《可乐》2010,(12):69-69
乾隆十六年,33岁的刘墉参加会试,由于文采出众,一举夺魁,剩下最后一关,就是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殿试当日,只见一名身材矮小、胸凸背驼、蒙着右眼的考生一瘸一拐地来到乾隆面前。乾隆不由得一惊,问他姓甚名谁,考取第几。刘墉不紧不慢地说:“小生姓刘名墉,字崇如,考取大清第一。”  相似文献   

14.
皇帝与状元     
亲杨廷和,成化十四年进士,先于其父一届,时年十九岁。杨慎是杨家人仕的第三代,正德六年二十四岁时参加会试,殿试第一成为本科状元。  相似文献   

15.
宋神宗采纳王安石的改革主张,对科举尤其是殿试进士制度进行了多项改革。北宋大臣王安礼奉诏拟定的《元丰五年殿试进士策问》试题以及熙宁、元丰年间的科举取士情况,真实地反映出宋神宗殿试进士的改革情况,体现了王安石崇实尚用的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和考试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公元979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七月,宋军与辽军大战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①,宋军大败。表面看来,这场战役的规模比起此后986年(雍熙三年)的战役为小,因此有人认为:这“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并不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人们很少论及”②。实际上,这场战...  相似文献   

17.
[摘要]作为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在新的国家意识形态的规约下,担负起传达社会主义思想和观念的重任,并伴随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发展阶段和历史特征,可以划分为政治颂歌与捍卫新生(1949年至1957年)、革命史重塑与乌托邦想象(1957年至1962年)、意识形态领域的反修防修(1962年至1966年)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贯穿这三个阶段始终的,是“启蒙理性和现代意识从淡化到消解”的变化过程,是戏剧在走向现代的征途上,以人为本的现代性诉求逐渐被以阶级斗争为主的政治理念压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明朝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葡萄牙人占领澳门,西方传教士们随之在这里建立了传教点并据此向中国推行天主教,从此揭开了基督教第三次进入中国的序幕。基督教第一次进入中国,为唐朝贞观九年(公元635年)聂斯托利教派(景教)的传入。第二次,为元朝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也里可温教(或称十字教)的传入。这两次传人范围都不太广,为时也不长。这一次,经过罗明坚(MichaeleRugseri1543-1607)、利玛窦(MattoRcci1552-1610)、汤若望(J0hannAdamSchallvonBell1592一1666)等人的不懈努力——他们学习中国语言,潜心研…  相似文献   

19.
牛铭实 《社区》2009,(14):18-20
从传统知识分子变成近代化先驱 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42岁时参加礼部会试,殿试中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但是国家的危机,改变了他的命运。紧接着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救亡图存成了爱国人士的历史使命。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张謇提出“父教育,母实业”的主张,认为教育和实业是国家救亡图存的必经之路,实业是教育的保障,只能通过办实业,才能为教育筹集资金。“马关约成,国势日蹙。  相似文献   

20.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唐武守成通十年(869)进士。傅宗乾符四年(877)授光禄寺主簿。广明元年(880)召为礼部员外郎,迁礼部郎中。这年冬十二月,黄巢入长安,信宗出逃,图从之不及,退还河中。光启元年(885),信守自蜀还,次岚翔,召图知制洁,随即拜中书舍人。这年十二月,傅宗又因河中太原之师通长安出逃宝鸡,图又从之不及,退隐先人别业中条山王官谷。昭宗龙纪元年(889)召图拜会人,未几又以疾辞。河北乱,乃寓居华阴。这以后朝廷多次召他做官,都推辞了。天复三年(903),回五官谷长期隐居。天佑元年(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