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有不少学者认为这种追问几乎是一种徒劳,因为“一堂好课”所隐含的因素过于复杂,甚至不可言说。事实上,“一堂好课”这个话题虽然复杂,但还是可以从“复杂”中找出一些“简单”的要素。我们借用韩愈的框架,认定一堂好课至少有三个基本要素:传道、授业和解惑。韩愈的“传道”在这里主要指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培育学生的人格,“授业”在这里主要指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惑”在这里主要指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之后教师再给予解答。一、“传道”“传道”不是“讲道理”,它关注的是学生的人格品质,比如情…  相似文献   

2.
从创伤理论的视角触及《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小说主人公贞贞的身体创伤与精神创伤;从创伤救治与复原层面,探究贞贞这名伤者何以能够"复原",即贞贞是"如何"及"怎样"获得再生的,可挖掘出被以往的批评家遗漏了的一些文本细节,同时可对一直遭人质疑的小说结尾作出合理的解读。另外,小说在话语层面上,还存在着一个显性可言说话语文本与隐性不可言说话语文本。  相似文献   

3.
以经典论、校训论、意向论三种方式追寻与表征大学精神仍不能解决“一与多”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需辩证辨析言说与不可言说的依存关系。大学精神的逻辑起点是真,大学之真沿着自由、真知、引领社会展开,真知之境、自由之境与至善之境升华为至真至圣之境。真变幻出大学万千世界来,大学万千世界又复归于真,如此循环往复,以致无穷。  相似文献   

4.
渴望清凉的感觉吗?找到蓝色绝对错不了。清冷、忧郁,淡篮色能在夏末给你带来一种清爽的感觉,犹如在碧海蓝天下,感受一股清风。无论是纯蓝色还是与其他颜色巧妙碰撞,都会让你释放出淡然的优雅气质。  相似文献   

5.
禅宗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否定问题,毁灭问题,使问题不再存在。有两种否定方式:一是从所问的内容上,如果所提问题是伪问题,便不能回答;另一种更彻底的是从形式上,即提问这种形式意味着运用一种有公共规范的工具(语言、逻辑思辨等),而必须由内在个体独自完成的不能通过公众化的形式获得。所以,禅师们几乎从不正面回答问题,而引导提问者对问题本身和提问这种形式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禅宗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否定问题,毁灭问题,使问题不再存在。有两种否定方式:一是从所问的内容上,如果所提问题是伪问题,便不能回答;另一种更彻底的是从形式上,即提问这种形式意味着运用一种有公共规范的工具(语言、逻辑思辨等),而必须由内在个体独自完成的不能通过公众化的形式获得。所以,禅师们几乎从不正面回答问题,而引导提问者对问题本身和提问这种形式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靳义增 《南都学坛》2007,27(2):64-66
“妙悟”是在中外文化因子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富有世界意义的民族诗学话语。妙悟思维是不凭借理性思考而对表现对象的直觉把握和瞬间顿悟;妙悟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性;妙悟实现了由“观物”到“照物”的转变,是天人合一、物我冥合的整体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鞠躬     
《阅读与作文》2007,(12):26
一位外国学者说过:“世界上大学校长很多,但没有一个校长能对一个国家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在禁元培身上,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种不可言说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9.
贾岛无疑是一位创作个性十分鲜明的诗人。尽管有唐一代名家辈出,而贾岛挟数百首阴黯情调的五言律诗置身其中,算不上是一流的杰出诗人,但他在逆反和内敛审美心理主导下形成的独特诗歌气质,却为其在流派繁多的中唐诗坛赢得了一席之地,并在后世拥有大量追随者。通过对贾岛审美心理表现的系统梳理,并结合诗人的经历遭际、师承交游、主导思想等,以求对贾岛创作个性的形成和创作道路的追踪作更深层次的剖析,反溯造就其逆反和内敛审美心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如果百姓不认可,再美妙的理论也没有意义。党的创新理论不是书本、文件里的空泛概念,而是你我他的切实感受、切身体验。在南京,小康不仅是政府年终公布的一组组数据,更是我们随时随地能看到的个个实惠;在南京,和谐不仅是一时地的喜悦兴奋,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言说的持久平静、持久满足和持久充实。我们撷取的小康故事只是南京小康建设中的几朵浪花,也许它们不够全面、不够完整,但却足够清新、足够生动……  相似文献   

11.
个性体验与心灵境界——进入中国先圣思想的方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心灵境界的角度人手,探讨了进入中国先圣思想的方法问题。作者认为,理解中国先圣的思想,应当注意三个问题一、生命智慧与经验知识;二、不可言说与可以言说;三、个性体验与心灵境界。对于中国先圣的思想而言,深刻体悟比罗列知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种特殊美感即神秘之美的诗学呈现。神话或历史题材的诗词作品尤其具有迷离惝恍的神秘美感。还有不少作品是以神秘的人物形象将诗人迷茫心境对象化从而产生神秘美感。更有诸多作品是以诗歌神秘意境的创造来展现难以言说又令人神往的神秘之美。中国古代诗学以诗的不可言说为最高的美学要求,这是中国诗词具有神秘之美的重要原因。中国诗学一向注重人与造化宇宙的相融相通,而生命本身的神秘亦使诗词具有了神秘之美。中国诗学对诗词意象所蕴涵的时空转换的灵动幻觉也颇多论述,这也足见中国古典诗词具有神秘之美的渊源。诗人感兴思维的偶然性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具有神秘美感的原因。中国诗词所呈现的神秘之美,往往还会引发接受者审美的惊奇与震撼。  相似文献   

13.
印度学者维娜.达斯在以哈桑.曼陀小说《打开》为例分析"他者之痛"的文学想象时,引述维特根斯坦《蓝皮书和棕皮书》中的片段为"感受他者之痛"的伦理呼吁提供某种哲学支持。"他者之痛"的论题在维特根斯坦的代表著作《哲学研究》中得到了更为充分、深入的探讨。《哲学研究》在反驳私人语言和私人感觉等概念时指出:疼痛并非纯粹内在的和私人性的感知,唯一能够为疼痛概念提供同一性依据的是主体间的语言游戏。与此相似,创伤也不是"不可言说"和"不可沟通"的私人经验,即使受伤者对创伤陷入沉默和失语,也仍在向我们言说,也不能阻止我们去"感受他者之痛"。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华裔导演的电影中,关注美国华裔女性命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重。美国华裔女性通过其特有方式打破沉默,赢得自己话语权,这说明美国华裔电影对于华裔女性的刻板化印象起了渗透、抵抗、甚至颠覆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什么”是传统幸福研究中的理论原点,但是,以“幸福是什么”作为问题的起点,对幸福的研究而言,是有所欠缺的,这一问题的提出是运用现成论思维方式的结果,具有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为了从“观念的世界”回到“生活世界”,有必要坚持生成论的哲学立场,实现幸福研究中言说方式的必要转换。  相似文献   

16.
在语言的言说方式上,庄子可以算得上是第一次进行了全方位的关照。他不但对语障言筌进行了集中论述,而且探索了语言言说的最佳方式——“三言”,并对其理想的终极目标——“忘言”也进行了详细阐述。庄子的语言,摆脱了言说的障碍,真正实现了言说的绝对自由。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世界许多国家先后由原来的对教师量的急需转向对教师质的需求,出路是必须变教师的职业化教育、准专业化教育而为严格的专业化教育!专业化教师既具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系统的学科知识,又应是学术创新与教育知识方面的专家,应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8.
北宋末年的汴京诗蔚为大观,吕本中、邓肃等人在汴京围城前后写过一系列诗史性质的诗篇。绍兴四年(1134)左右刘子翚写下了组诗《汴京纪事二十首》,通过事后追记,将个人见闻感怀融入当代史的书写中。“事”是聚焦点,乃组诗之骨。《宣和遗事》以时间为轴,同样是以“事”为关纽。《宣和遗事》引刘子翚《汴京纪事》多达七首,刘子翚的汴京诗构成“宣和遗事”讲史话本的骨架;故事是《汴京纪事》最吸引讲史者的因素。汴京梦华、中原卧游,是南宋士庶精神生活的常调。汴京作为集体记忆的空间坐标,是士庶共通的东京梦想的载体。进入《宣和遗事》的刘子翚汴京诗,不经意间成为士庶文化沟通的津梁,在文学史上起到沟通雅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冯岚 《北京纪事》2010,(4):29-33
徐叔坚身上有一种大开大合的张力,属于做案头研究的学者,又有点像内敛务实的手艺人,正如他深深认可的道理“艺术离开群众什么都不是”。他的艺术,有浓浓的百姓味儿,令人联想到《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果敢而内敛,智慧又质朴,看着一位78多的老者收放自如地比划着他设计的开场.谢幕姿势,随他一起追溯到半个世纪前的青春记忆,想不被他的满腔热忱与天生浪漫感染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英、汉两种语言的互译既有可能性又有局限性,甚至有不可译性。随着英汉语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对语言和翻译的认识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不再片面地强调语言翻译是可能的或是不可能的,而是表现了一种更为理智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本文就这些问题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际,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分析了变"不可译"为"可译"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加以避免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