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王堆汉墓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地下文化宝库,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庞贝城”。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大体概括为历史哲学文化、天文地理文化、饮食文化、服饰纹样文化、色彩图案文化等,涉及考古学、社会学、医学、美学、手工制造业等多学科。作为考古重要发现,出土的漆器是汉代漆器装饰的重要代表,其文化价值显著,主要体现在装饰语言的应用之中。本文从马王堆漆器的文化价值延伸至装饰语言的内在规律和外化表达,以探讨其装饰语言的特征和规律,为继承和发展中国具有八千多年历史的漆艺术提供参考和借鉴,以此凸显马王堆漆器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天水漆器的出产历史久远,作为我国北方漆器的典型代表,天水漆器独具特色,在中国漆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章着重从考古发现和造型、风格及工艺等方面探讨了天水漆器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楚漆器作为历史上辉煌一时的楚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以其精良的制作、繁多的种类为世人所瞩目.文章主要论述楚地巫文化在漆器中的表现,并从楚漆器的造型和"崇凤主题"两方面来论证巫文化对楚漆器艺术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审视传统漆器散射出的民族色彩形态的光彩,探索出漆器的主导色彩、协调色彩、素髹色彩等色彩要素对于引导现代包装设计的色彩审美趋向及价值形态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漆器色彩要素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即漆器色彩的现代应用色彩单独性,搭配协调性、丰富性,以及与现设计理念上的相似性与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5.
彝族的漆器和装饰图案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民族特色十分鲜明 ,同时也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本文对漆器的制作、色彩、造型、款式以及装饰图案的取材、工艺等进行了较详尽地论述。  相似文献   

6.
凉山彝族漆器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山彝族的漆器,在彝族文化宝库中不失为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彝族先民情感、思想、信仰等审美观的浓缩、凝聚和积淀。本文拟从漆器的产生、造型和材料的选用、纹饰与图案的布局以及色彩等诸方面,谈谈凉山彝族漆器的美学价值。 一、凉山彝族漆器的产生 凉山彝族的漆器也象兄弟民族的工艺品一样,是时代的产物,生活的折射。彝族先民曾经历过漫长的游牧生活,他们“热天把羊群赶上高山,冷天赶回低处”。因而,凡是易碎、  相似文献   

7.
论福州脱胎漆器造型设计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审美观念的变化与环境的改变,为脱胎漆器造型带来了新的探索空间。以民族风格、时代风格与多元造型风格作为造型创新切入点与艺术语言,对福州脱胎漆器造型进行了剖析,认为福州脱胎漆器造型应突破以往固定思维,突出时代和民族风格,融合东西方造型艺术,展现现代造型意识,从而实现福州脱胎漆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表现漆器内在艺术精神与外在现代风格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正从河姆渡走来,中国漆器一直以其蕴藉高雅之美卓立于民族艺术之林。回首过去的两个世纪,沈绍安漆艺独树一帜,大放异彩,在中国漆艺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作为最能体现中国漆器内在气质的代表,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并誉为中国传统工艺"三宝",为福州文明进程增添了绚丽风采1、溯源福州漆器蕴含着独特的工艺风格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虽以脱胎漆器出名只有200多年,但其源流久远。三国以后随着中原汉人大规模  相似文献   

9.
凉山彝族漆器原本是人们的生活实用器,改革开放后,随着民族文化的复兴,逐渐成为了凉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符号之一。近十年来,漆器作为礼品、旅游工艺品的需求大大超过了作为实用器的需求。以"看"为主的消费超过了以"用"为主的实用性消费,消费市场可分为三类。漆器工匠的生产经营受到各种力量的影响,其中对工匠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现代科技、直接相关的政策和消费市场。漆匠在与这些力量相互作用下形成了三种生产经营模式。其中,传统消费者和传统消费习俗是传统工艺得以保持、延续的动力和生命力。2007年以来,凉山彝族漆器制作技艺成为了省级、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只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凉山彝族传统漆艺的保护,而传承人的认定对传统漆艺的传承、保护利弊都不太大。为了凉山以礼品、旅游工艺品为主的化学漆器的生产能够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凉山彝族传统漆器工艺,应该认真实施《凉山彝族漆器地方标准》,建议在政府的主导下成立漆器工匠的行业协会,由工匠们自行管理。  相似文献   

10.
语境是认识民族文化内涵与价值的重要依据和研究民族文化传承、变迁的基本前提,也是分析当下民族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凉山彝族漆器工艺成为当地民族文化建设重点打造的品牌文化,在历史和当下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正发生着剧烈变化。通过对涉及凉山彝族漆器生产、传承和变迁问题三个基本语境——历史记忆、隔离机制和文化自觉——的探寻,进而对不同语境中漆器传承本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此为正确、全面认识漆器工艺的发展、变迁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现象提供认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凉山彝族漆器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研究对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探讨了凉山彝族漆器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和作用。通过对凉山彝族漆器历史、传统技艺及漆器产业现状的调研,探寻漆器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加强漆器文化传承的对策和措施。同时,论文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凉山彝族漆器文化创新的引领作用,分析了乡村振兴政策对漆器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漆器文化创新的路径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考古发现、文献资料以及口述史等研究情况来看,汉代西北区域在各民族闻的迁徙、交融与互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民族手工业规模与民俗文化生态。单从出土汉代西北地区的漆器来看,其手工生产、装饰设计与市场流通等维度上,确乎能反映出汉代西北区域手工业发展,更能窥探其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是汉代西北地区漆器手工业是反映西北民俗文化、信仰与宗教的一个窗口,民族手工业与民俗文化共同形成了民俗文化生态层;二是汉代西北地区漆器手工业的造物思想与汉俗文化思想之间形成互动与共生的民俗文化形态;三是汉代西北地区漆器手工业生产与市场具有开放性与民族化,体现了西北民俗文化的包容性与自律性。  相似文献   

13.
漆器是我国的特种工艺美术之一。它是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璀璨的明珠,历史很悠久,誉满全球,称之为东方文化。相传最早的漆器是用漆写的竹书,《禹贡》上说,舜的时候用漆制作食器,禹的时候用漆器作为祭典的用具。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图案包含着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是对经验、现实、必然的物体形象的全面感悟,其寓意为漆器提供丰富多元图案创作素材,螺钿材料扩展了传统图案的内涵,它们在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中建立了深层的内在联系,螺钿在漆器上使传统图案得到再次创造,传统图案通过螺钿产生新的意境及创意,重视与深入传统图案的精神领域使之延续和发展,将传统图案从限定的状态通过螺钿漆器得到全新的演绎。  相似文献   

15.
结合考古资料,通过对秦漆器胎骨和胎骨制作工艺的分析研究,进一步表明了漆器胎骨发展演变的轨迹。在秦漆器胎骨发展演变过程中,其胎骨仍以木胎为主,木胎胎骨由厚拙逐渐变得薄巧。随着社会的发展,漆器胎骨也随之呈现其多样化,夹纻胎就是在木胎的基础上的一种新发明。漆器胎骨的制作工艺在延续挖制、卷制和削制等技艺的基础上,相继出现了扣器法、旋制法,意味着中国漆器历史上的重大突破与创新,对推进漆器制造工艺的改进、漆器艺术风格的演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阳江漆器是我国岭南漆器文化的重要代表,其色彩绚丽、造型奇巧、工艺精湛,尤以制作皮胎、纸胎漆器著称。20世纪90年代后,阳江漆器逐步走向衰落,传统的实用性器物几乎消亡。近年来,虽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但其发展缓慢,未能改变衰落的现状。针对阳江漆器现状,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提出阳江漆器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凉山彝族漆器"2008年6月7日被国家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是先辈留下的宝贵遗产,给彝族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宜,升华了彝族人民的审美观。彝族漆器以餐具和酒具等生活日用品为主,以其产品的实用性、工艺的独特性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通过对凉山彝族漆器的产生与发明,凉山彝族漆器传承元素,凉山彝族漆器髹饰传承地,凉山彝族漆器髹饰传承人的调查,分析凉山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剖析了楚墓出土的大批春秋战国时期的精美漆器,主要从楚国漆器的造型观念,纹饰意识,色彩理想三个方面,对蕴含在漆器艺术造型中的生命精神进行阐述,认为这些精美漆器反映了楚国漆器工艺的高度发展水平及当时楚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高校学报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与危机。学报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同时又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具有精神产品的特殊价值。学报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只有通过市场才能得以实现,学报的特殊价值要在市场上传播并接受检验,学报的社会效益和市场经济也不矛盾,因为社会效益是在市场上产生,并通过市场得以体现的,是否具有社会效益,须接受市场的认可。学报的内容作为一种高层次和潜在的经济效益,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信息…  相似文献   

20.
福州脱胎漆器是我国著名的漆器品种,但近20年来却逐渐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分析了福州脱胎漆器衰落的原因,并结合日本传统漆器的保护经验,就福州脱胎漆器传承与发展问题提出三点建议: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引导传统漆器与现代生活接轨;发挥高校在漆艺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