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对于投资者而言,2011年堪称又是“杯具”性的一年。上证指数以21.68%年的跌幅再次“熊冠”全球,这也是继1994年、2008年之后,股指“打造”出的第三大年度跌幅。在股指大幅下挫的背后,投资者遭遇到惨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往事今现     
亚洲股票市场是闹得最欢腾的庆祝者,一时间,美国和欧洲政府对该市场的大规模金融干涉让它们十分欢喜。令人宽慰的是,全球金融与“死亡”近距离接触后又存活下来,香港股指于2008年10月13日上涨了10%。14日日本股指上涨了创纪录的14%,不过,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情况一样,这些反弹迹象只是股市暴跌前的插曲。  相似文献   

3.
局部Hurst指数方法在研究我国股市大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沪深两市综合股指日收盘价为研究对象,引入局部Hurst指数概念,验证了在我国股市大跌前,综合股指日收盘价的局部Hurst指数的变化趋势符合“持续下降”的规律。此外,本文还提出“局部Hurst指数下降开始日与股市大跌结束日的时间间隔超过两周”以及“下降结束日与股市大跌开始日可能会有小段时间间隔”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中国与国际股市波动的时变相关性机制,文章通过小波分解中、美、英3国股票指数2013~2020年的收益率,运用小波相干谱、格兰杰检验和GARCH-Copula方法分析,研究发现:在低频段方面,中美、中英股指呈现长期正相关,英美股指对中国均有引领作用,英美股指互为格兰杰原因,且均是中国股指的格兰杰原因;在高频段方面,中美、中英股指呈现负相关,但2018年后中美相关性由负转正,中美股指在短时、极端共同上涨行情和中英股指在短时、极端共同下跌行情均具有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与2011年A股曾连续两年“熊霸全球”,今年股指更是节节败退,凸显出市场的疲弱以及投资者对市场丧失了信心。  相似文献   

6.
中国股票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已具备了推出股指期货的基础条件和可行性。在现阶段推出股指期货对中国证券业自身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它也是中国“入世”的必然要求。所以,中国应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适时推出股指期货。  相似文献   

7.
今年A股连续第三年“熊霸全球”,下跌成为股市的主旋律,股指新低不断则是最基本的特征。而且,上证指数还跌破了具有象征意义的2000点整数关口,时隔四年之后A股亦重新步人“1”时代。毫无疑问,当境外市场、宏观经济等一块块“遮羞布”被扯开后,剩下的就只有A股本身存在的问题在“裸泳”。  相似文献   

8.
中国发展股指期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现阶段中国是否应该发展股指期货市场在理论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本文结合国外成熟市场以及新兴市场发展股指期货的经验,分析了我国发展股指期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中国发展股指期货的前景;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状况的分析,归纳了目前中国发展股指期货市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建立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交易制度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加强股指期货市场监管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0年股市的冬天有点冷。从11月中旬开始,股指一直处于回调整理状态,而更令股市雪上加霜的是,年末之际,市场上又传来了“新三板”扩容的消息,让目前的沪深股市尤其是创业板、中小板备感压力。  相似文献   

10.
从股指期货市场管制的效率出发,构建了管制主体一投资主体的非均衡信号传递模型,试图寻求最优金融稳定规则。结论认为股指期货市场管制部门不仅要提供满足股指期货市场稳定的具体管制规则与细则,而且要重点建立必需的股指期货市场管制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从而促进一个竞争的、创新的、谨慎管理的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价格发现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研究了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市场对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仿真交易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沪深300指数具有长期价格发现的功能,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股指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协整关系来实现的;在短期内,现货指数对股指期货具有一定的价格发现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不断加强。这表明,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交易规则和制度设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论股指期货防范市场风险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着重分析开设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防范市场风险具有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我国股市开设股指期货的可行性,并得出应尽快开设股指期货交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构建投资者同时利用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套期保值的期望效用最大化模型,从投资者需求角度解释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市场并行发展格局形成的必然。研究发现:当假设股指期货价格和股指期权价格无偏时,投资者完全利用股指期货套保是最优的,此时股指期权是多余的;当假设股指期货价格有偏,股指期权价格无偏时,投资者需要利用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两种套期保值工具的组合达到最优套期保值效果,此时,股指期权是必要的。认为,在沪深300股指期货平稳运行之后,中国应该适时推出同一标的指数的股指期权产品,形成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市场并行发展的股指衍生品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中国资本市场获得较大的发展,像“全球最贵的石油公司”、“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等桂冠都被收入囊中。随着创业板、股指期货的不断推出,以及新三板在不久的将来挂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正日趋成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马尔可夫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别在高通胀和低通胀两个区制内研究股票实际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相关性。根据实证分析结果,股指和CPI之间存在正向协整关系,协整误差对CPI 的短期波动具有正向的修正作用。对于同步相关性,在低通胀区制内,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正相关,在高通胀区制内,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负相关。短期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股指期货推出宏观经济对股指的影响,本文采取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宏观经济因素影响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程度进行了研究.首先是在没有推出股指期货的情况下,研究了宏观经济是如何影响股指的,并与推出股指期货之后的影响进行了比较.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宏观经济对股指的影响程度不同;股指期货推出后,宏观经济对股指的解释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17.
股指期货交易是随着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而被推出的一种新型的金融期货交易。作者介绍了股指期货交易的特征和产生发展情况,对股指期货交易的会计确认、计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建议运用"金融合成分析法"对股指期货交易加以确认,并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股指期货的计量属性对股指期货交易加以计量。同时还结合实例对股指期货交易的具体会计处理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最近,随着股指的下跌,围绕着“停发新股”的争论,在市场上也是异常激烈。一方面是网络上掀起千万股民大签名活动,强烈要求证监会停发新股;另一方面证监会明确表态,停发新股是一种行政管制行为,改革应当尽可能避免采取这类措施,应当在市场和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下进行。证监会同时表示,停发新股也并不能对市场环境有实质性改善。  相似文献   

19.
2015年9月,在股灾背景下中国金融交易所出台了一系列股指期货交易限制措施。以此政策的出台为节点,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此事件对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影响,即政策前后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和新加坡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先后顺序。研究结果表明,在该限制措施实施之前,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的收益率是新加坡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的Granger原因,然而在中金所出台对境内股指期货交易的限制措施之后,沪深300股指期货对于新加坡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的价格引导作用消失了,相反,它更多地受到了后者的影响。因此,放宽股指期货交易限制有利于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20.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方法很多,其中最典型的是均值方差法。该种方法虽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存在两大缺陷。实证分析表明,通过使用LPM法,不仅可以避免这些缺陷,还可以提高股指期货最佳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