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几个月来,物价大幅度上涨。1988年上半年广东省社会商品零售价总指数比去年同期上升22%,七、八月份的涨幅更大。原因何在?有的人认为是由价格改革引起的,其实不然。广东省1988年上半年调整了粮、糖价,放开了食油价,在价格改革方面迈的步子是比较大的。但在1—6月社会商品零售价上升幅度22%中,由价格改革直接造成的还不到5%。  相似文献   

2.
2011年上半年,在流动眭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基本金属价格同比涨幅明显。目前金属价格已经居于高位,还有更多上涨的空间吗?  相似文献   

3.
2013年全国CPI运行基本平稳,波动幅度不大,大部分月份CPI同比涨幅控制在2%至3%的区间内,只在2月、9月和10月份由于春节、中秋的节日消费等因素造成CPI同比涨幅超过3%。从CPI运行趋势看,2013年CPI已经进入上行周期,根据历史经验判断,中国CPI的上行周期一般会持续两年左右,且周期的高点会在第二年出现,因此预计2014年物价上涨压力可能比2013年略大一些,CPI走势将呈前低中高后低的倒“u”型演变。由于中国将在2014年逐步推进大宗商品价格市场化改革,CPI通胀率可能在2014年下半年上行,即便如此,由于政府对物价调控一向高度重视,积累了丰富经验,加之经济增速不会出现偏快局面,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新的一年中国的整体通胀压力将处于可控范围,预计中国2014年的CPI涨幅将在3%~5%这一温和上涨区间的下限上方运行,并可能在二季度达到最高点。物价上涨是跟老百姓生活相关度最高的一项经济现象,尽管涨幅仍将处于可控区间,但低收入群体对于物价上涨仍会非常敏感。因此,在物价调控目标实现整体无忧的同时,要高度重视主要农产品供应的保障和价格的调控,不能因为CPI数据处于温和可控状态而放松警惕。  相似文献   

4.
数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8%,涨幅与4月份持平,环比上涨0.3‰数据与此前业内普遍预期的一致。数据同时显示,5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2‰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国内企业仍在承受着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  相似文献   

5.
物价变动如何影响居民消费是当前广受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依据河北省价格和消费统计资料分析不同类别商品价格上涨对相应项目居民消费的影响,并构建消费-物价函数对这一影响进行测算.消费-物价函数量化测算的结果显示,即期消费对物价涨幅的弹性为0.126,即物价上涨1个百分点,当期消费支出增长0.126个百分点;上期物价对消费的弹性为-0.27,即上期物价上涨1个百分点,影响本期消费支出下降0.27个百分点.报告认为,应采取有效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冲击居民消费,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步伐,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更加重视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消费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道     
〈周望军〉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1月份比去年12月份同比涨幅略有反弹,但是从长期趋势来看,2月份CPl会有一个明显的下降,预计2月份CPI可以回落到4%以内,甚至可以达到3%左右。上半年的趋势如果没有特别增长的情况的话可能就会在这个水平徘徊。  相似文献   

7.
数据     
2月份食品价格持续回落,市场普遍看低2月CPI涨幅,预计2月CPI涨幅可以回落到4%以内。莫尼塔宏观经济分析师周珞晏认为,从目前跟踪到的数据判断,2月份CPI同比增幅有可能大幅回落至3.1%至3.3%左右的区间,估计全年通胀水平将在3.4%附近。  相似文献   

8.
2004年中国经济经历了由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的转变。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房地产等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急剧上涨和投机资本大量流入是引起物价攀升的主要原因。国家对宏观经济的及时调控对物价攀升起到了抑制作用。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可以预测:2005年上半年物价涨幅将受到有效控制,但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将是全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政府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应该注意当前通货膨胀的结构性特点,针对不同的产业部门采取不同的鼓励或限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物价上涨过猛,已经波及各个行业,超出物价结构性上涨的范围。1987年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上涨7.3%,一些城市零售物价指数上涨幅度达两位数,1988年上半年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又上涨达14%。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持续增长,大有演进为奔腾式通货膨胀先兆。为此,针对近年来物价持续上涨的原因提出几点看法。一、物价持续上涨是价格改革的结果, 还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误?  相似文献   

10.
涨价之痛     
今年上半年物价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国家统计局8月13日公布了7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指数(CPI),同比涨幅为5.6%,而此前两个月的CPI同比涨幅分别为3.4%、4.4%;涨幅逐月提高,7月份的涨幅是近十年来的最高涨幅。相比我国价格总水平2005年上升1.8%、2006年上升1.5%,今年上半年的物价涨幅之大不仅刺痛了老百姓,而且也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11.
《金陵瞭望》2007,(20):71-71
谢里夫回国4小时就被逐回流亡地 9月10日,被推翻的巴基斯坦前总理谢里夫流亡7年后回到巴基斯坦,但4小时后再度被驱逐,返回流亡地沙特阿拉伯。 8月全国CPI同比上涨6.5% 9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统计,受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今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6.5%,为今年月度最高涨幅.连续4个月创出新高。  相似文献   

12.
数字     
《社区》2005,(11):5-5
5月9日,北京市建委发布的2005年一季芳北京房地产市场信息显示,无论是住宅现房还是期房,价格仍不断上涨。其中,商品现房上涨523元/平方米,涨幅达11.15%。  相似文献   

13.
据对全国200个农产品主产县集贸市场农产品价格调查,4月份农产品市场蔬菜和牛羊肉价格下降,粮食价格涨幅总体较上月明显回落。 一、稻谷、小麦价格涨势减缓,玉米和大豆价格涨幅加大。与上月相比,4月份籼稻、粳稻和小麦价格小幅上涨0.9%、1.6%和4.5%;籼稻、粳稻价格涨幅比上月回落21.5和21.9个百分点,小麦价格涨幅下降7.0个百分点。玉米、大豆价格分别上涨6.2%,价格涨幅比上月加大约1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主产区粮食价格继续上涨,但涨幅明显回落。籼稻、粳稻和小麦  相似文献   

14.
蔬菜流通体制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陈邦柱一、当前的蔬菜市场形势与主要工作今年上半年的商品市场形势平稳,大体平衡。1—6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39亿元,同比增长2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为7.1%,涨幅同比回落了1...  相似文献   

15.
4月18日,围家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叶震说,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是:物价涨幅较高,全国城乡市场物价在去年高涨幅的基础上持续攀升,一季度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涨20.1%。但随着政府平抑物价措施的出台,3月份涨势明显趋缓。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全球消费价格先升后抑,全年涨幅达到4.2%,比2010年明显升高.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明显,能源、食品等价格大幅上扬.发达国家通胀水平上升较快,几乎接近历史高点.低收入国家物价上涨幅度大大高于高收入国家.全球通胀升高主要是由于流动性及投机资本泛滥、地缘政治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2012年,全球物价会略有回落,但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仍将存在.  相似文献   

17.
在去年中国嘉德秋拍中,“明式黄花梨家具精品专场”总拍品60件,成交率100%,总成交价2.59亿元。其他各拍卖公司红木家具拍卖也是捷报频传。在拍卖价格不断创新高的背景下,红木原材料价格也一路走高,至2010年下半年几乎所有的红木原材料价格全线上涨,平均涨幅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18.
价格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牵一发而动全局。2007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一直居高不下。物价的持续上涨,不仅关系群众的生活质量,而且可能影响经济的平稳运行。正是基于这种判断,中央去年底就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一。如何认识当前的通胀形势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据对全国200个农产品主产县集贸市场农产品价格调查,2003年农产品市场受供求关系变化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积极影响,农产品价格止跌回升,主要农产品价格创2000年以来新高,但价格总水平仍低于1996~1998年期间的市场行情,价格上涨属恢复性回升。 (一)粮价强劲回升。在大豆和玉米价格带动下,2003年上半年全国粮食价格温和上涨,夏粮上市后粮价涨幅加大,4季度价格大幅冲高。稻谷全年平均价格上升3.8%。籼稻1.08元/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态势相当稳定,各月均在略高于绿灯区的位置。虽然经济中出现了对增长不利的因素,但经济增速仍稳定在较快的水平。消费物价涨幅持续加大,涨幅过高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表明相关的调控政策需改进。内需增速稳定,外需增速有所回落,但依然较快。货币政策操作频繁,但货币供应量M1增速始终位于过高水平。财政支出超高速增长,扩张特征明显。下半年,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很大,消费价格涨幅将居高不下;经济增长条件将好于上半年,较快增长的格局不会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