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6年以来,我国的资产泡沫严重,研究发现资产价格上涨预期是诱发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冲击的一个重要因素,严重时会产生金融市场危机风险。基于这样的背景,通过引入资产价格波动变量,修正了Flood引入随机风险溢价的KFG理论模型,分析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触发机制,探究资产价格波动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作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中国现有宏观政策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风险的作用和政策效果,提出减少投机性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和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出现的严重资产泡沫问题,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分析中国资产泡沫化现象以及资产泡沫化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并对金融危机后中国资产泡沫产生的表面原因和本质原因进行挖掘,提出有效抑制资产泡沫的路径选择:积极拉动内需提高居民消费,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控制流动性,积极创新金融体制和金融监管,对产业投资结构进行优化,以期为抑制中国资产泡沫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受互联网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投资人可以通过多种线上信息渠道或移动终端了解投资理财产品,这使得不同投资人对产品的风险感知有别于产品的实际风险。本文以资本市场实验室实验数据为基础,研究风险收益环境下女性投资人占比率在价格泡沫破碎过程中与价格预测、投资策略等交易行为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高风险感知环境与低风险感知环境相比,资产价格的变化在价格泡沫破碎时有明显不同,女性投资者参与度、资产预测准确度和不同投资策略在高感知风险影响下,对投资行为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资产价格泡沫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一直是学界研究关注的热点。多数研究将资产价格泡沫视为货币现象,归因于预期与投机。本文在有无遗产动机条件下分别构建代际交叠(OLG)模型,发现资产价格与工资率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呈反向关系,由此发现资产价格泡沫的真实(非名义)成因。即资产价格泡沫不仅是货币现象,也可能是真实的长期经济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推论在资产价格泡沫形成之后,工资率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长会加速泡沫的破裂。我们以美国和日本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从中长期视角来看工资率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长确实导致了两国资产价格泡沫的破裂,这很好地验证了我们的理论结论。根据前面的研究,我们对中国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为避免当前国内的资产泡沫过快破裂而引发金融危机,政府应控制工资率的过快上升和延缓老龄化进程,并提出了如放开生育二胎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证券市场泡沫测度及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上的资产价格泡沫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每股收益作为股市内在价值,从波动性角度提出用泡沫测度方法来测度中国证券市场的股市泡沫程度,以此实证检验并分析中国股市从1996年末至2008年末各波动周期股市泡沫的波动性特征和泡沫程度,进而运用信息反馈和博弈理论探讨股市泡沫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中国将面临被转嫁危机的风险。其原因不仅是美中经济紧密相连以及中国是目前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还有向他国转嫁经济危机是目前美国的惯用做法以及美国早有向中国转嫁金融危机的想法。其转嫁途径主要是通过衍生金融工具等手段套取中国资产,通过对中国出口企业“赖账”来转移危机损失及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稀释美国债务。因此,中国必须停止对关虚拟资产的投资,考虑用外汇扶持出口型企业的发展,对美保留金融市场的开放领域,打破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促进内需扩大和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7.
陆岷峰  陶瑞 《南都学坛》2014,(1):100-107
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中国的实体经济出现全面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巨大。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到来,商业银行面临着"内忧"与"外患"共存的复杂金融环境。一方面,商业银行对内资产质量不断下降,不良贷款呈现总额上升、增速减缓、不同地区与行业分布不均的特点,商业银行自身化解不良贷款压力巨大;对外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巨大、资产泡沫特征明显、股市跌宕起伏,商业银行自身扩大经营与再发展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内忧"与"外患"处于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过程,内因中资产质量下行、不良贷款余额的飙升正是当前外因中房产泡沫、利率市场化、平台债高筑的集中表现,可以说是"外患"正逐步对商业银行产生影响,转化为"内忧"自身资产质量的下降。商业银行的相对垄断性、经营依赖性和发展粗放性,决定了其抗击风险的脆弱性。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转型升级步伐,转变发展模式,选准并坚持本身的市场定位,从以下几点努力:差异化竞争,找准自身定位,解决同质化竞争问题,不断创新金融工具,采取差异性兼市场补缺的战略;精细化管理,实行多元化经营,加快发展中间业务,优化收入结构;特色化经营,推进业务创新,提升集约经营水平,优化业务机构,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加快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进而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同时增强公众的金融意识,从而保持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市场面临转折关头,在人民币国际化初露头角之时,如何控制资产泡沫是当务之急。外在形势依然非常恶劣。原本以为略有好转的通帐情况再次恶化。2月15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警告,“国际粮价正在飙升至危险水平,并威胁到全球数千万人生计。”  相似文献   

9.
从会计学收益的微观视角研究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发现货币性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之间的资产收益率差距持续拉大的经济现象,诱发宏观杠杆率攀升、金融风险加大。选取中国2000—2018年的年度数据,构建Koyck模型,实证检验不同类型资产之间的收益率宽幅与政府部门杠杆率、居民部门杠杆率、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收益率宽幅与政府部门杠杆率、居民部门杠杆率、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收益率宽幅持续拉大,各部门宏观杠杆率不断攀升,资产泡沫难以抑制,宏观经济运行风险较大,这为平缓去杠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18,(1):107-112
2016年,供给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取得了明显进展,供需错配矛盾得到一定缓解,但当前经济增长形势仍不容乐观,改革任务依旧艰巨。数据显示,2016年初我国金融机构负债同比增速已经超过30%,成为资产价格膨胀的重要推手,同时非金融企业债务占GDP比重增至166%,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42个百分点。有鉴于此,去年中央四提抑制资产泡沫,充分显示出宏观政策的关注重点已逐步转向防范金融风险、抑制资产泡沫。2017年上半年,金融去杠杆政策频出,然而在有效收缩金融泡沫的同时,也对市场造成了一定恐慌情绪,或将产生金融监管引起的"二次风险"。因而有必要推进商业银行盈利方式转型,建立轻资本、重服务的新型发展方式;回归服务实体本质,严把自身风险管控;妥善处置问题资产,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杠杆转移;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升管理精细化;善用主动负债工具,积极探索资本补充渠道。从而确保在推进供给侧改革、化解资产泡沫问题的同时,实现监管调控与市场发展的适度平衡。  相似文献   

11.
汇率与股票资产价格泡沫关系的实证分析及货币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和我国股票资产价格(以上证A股为例)的现状,然后就人民币汇率升值和上证A股股价变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包含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本币升值将导致股票资产价格泡沫下降;接着通过建立应对汇率升值导致的股票资产价格泡沫的货币政策模型得出,当出现资产价格泡沫时,多数情况下应实行紧缩货币政策,以免资产价格泡沫在短期趋于过大,减轻资产价格泡沫经长期后破灭产生通货紧缩等更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引入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特殊目的载体)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基础资产风险隔离机制,使资产证券化这一金 融创新工具具有了比之于传统融资手段更独特的安全价值,但资产证券投资者仍可能面临投资风险。如何消弭投资风险、保 障投资者权益,是促进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萌生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经济环境越来越不确定,企业经营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企业的资产面临减值的风险。文章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世界经济进入了周期性弱复苏阶段。低通胀、缓增长、高杠杆和高资产价格构成了弱复苏周期的特点。持续复苏具备一些良好的条件,但金融资产价格高企带来的金融周期的不稳定性将是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最大风险,而逆全球化的投资和贸易政策不减也是降低全球经济复苏力度的重要因素。未来的资产价格走向主要在企业盈利能力和利率上扬之间权衡,也取决于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化。全球货币政策在"一紧三松一中性"的格局下,稳金融就是稳复苏,宏观政策制定需要具备"双周期"的思维,如何避免金融环境的收紧快于市场预期是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核心要点。耐心而谨慎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有利于防止泡沫急剧破灭,维护市场信心,另一方面有助于维持经济的投资水平及其提升,从而平滑并适度拉长金融周期的繁荣阶段。在实体经济逐步上行和金融周期逐步下行的过程中完成"双周期"的耦合,才能推动经济的持续复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的经营风险必将日益扩大,金融竞争日益加剧,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也相应增加。如何正确分析银行信贷风险产生原因,加强信贷管理,提高防御风险的能力,遵循信贷资产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已成为我国银行信贷资产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国日益严重的资产泡沫,国内外基本形成了共识,但在泡沫破不破的问题上,人们并未形成共识,许多人依然还幻想着企图泡沫不破而让经济运行自行平滑经济金融风险.但是,世界上没有不会破的泡沫,在一定程度上,泡沫的自行破灭对经济体的伤害比主动刺破要严重,特别是经济泡沫对企业将带来长期的停滞,将导致企业伤痕累累.由于经济增长的持续必须依靠企业的力量,不能等经济不可持续的事实已经发生了,再来消除金融泡沫.因此,在适当的时机主动刺穿经济泡沫,将比缓慢治理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金融界关于资产分类方法弊端的分析,结合国外金融监管和商业银行的实践经验,根据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转轨国情,提出以风险作为信贷资产分级基础的思想,并讨论了信贷资产风险分级体系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期望值理论假定人们都是理性的,无法解释人们为何投保。期望效用理论认为当资产存在随机损失时,人们的效用值依赖于资产的绝对水平,一般人是风险厌恶的,从而选择投保。本文质疑了期望效用理论在保险学中的分析,并用前景理论来解释保险业务,提出购买保险产品者在面临收益时是风险偏好的,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规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贷款的信用风险一直被认为是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最大的风险,但是2003年末和2004年上 半年,国债市场的频繁波动使越来越多的银行认识到利率风险的存在。本文从利率风险的产生谈起,分析了中国 银行业独有的利率风险,并探讨了未来中国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宽松货币政策、流动性过剩及影响:以美国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动性的本质要素是货币.宽松货币政策使得经济主体将短期资产替换为收益更高的长期资产,由此引发流动性过剩,造成资产价格泡沫膨胀.2000年以后美联储开始实施宽松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导致了流动性过剩,吹大了房地产市场泡沫.并带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及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市场繁荣.流动性过剩下的房地产泡沫膨胀及随后的泡沫破裂是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