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与机制是保障农民健康,体现民主决策,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论文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农民参与机制的基本框架由引导机制、决策咨询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和监控机制构成。通过构建机制来扩大农民参与的渠道和机会,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维护农民利益,促进这一制度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民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是观察农村社会矛盾及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当前农民利益表达渠道的不畅及利益表达参与机制的缺失等种种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及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从协商民主的视角看,培育农民协商民主意识、构建农民利益表达的平等协商机制、提高农民利益表达的组织化程度等是解决农民利益表达困境的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3.
被征地农民的政治参与是被征地农民通过参与征地程序、表达利益诉求、意图影响政府征地决策的行为。扩大被征地农民政治参与有利于维护被征地农民利益;有利于政府形成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和矛盾化解机制;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建设。扩大被征地农民政治参与存在制度性障碍、组织性障碍和参与能力障碍等现实问题。扩大被征地农民的政治参与要完善政府征地程序、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和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农民主体性的有效激活。而激活农民主体性的核心议题, 是以体制机制变革达致还权赋能。为深入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发展激活农民主体性的作用机理, 研究以利益牵引为视角,以还权赋能为主线,着眼产业发展与农民参与的双向互动,建构了基于“契合度—参与性”的牵引式治理分析框架。以陕西省礼泉县 Y村为个案,以产业发展激活农民的主体性,关键在于构建牵引式治理的衔接机制、参与机制、共赢机制和培育机制。而理想型牵引式治理的迁移扩散,需要实现乡土逻辑、利益逻辑和制度逻辑的有效契合,实现产业的嵌入与融合,强化农民的组织和参与,落实多方的合作与共赢。  相似文献   

5.
维系和发展农村社会稳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战略目标。农民政治社会化工作对农民内在的政治心理、政治文化思想及外在的政治参与行为均有着积极的指引作用,有利于农村的社会稳定。目前,我国农民政治社会化存在农民政治心理失衡、政治认同感较低、政治参与行为失范等问题,对此,应构建维系农村社会稳定畅通的利益表达与反馈机制、思想文化认同机制和制度化政治参与机制,消除农民的政治心理障碍,加强和改进农民政治社会化工作,实现农村社会的持续动态稳定。  相似文献   

6.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在当下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并未发挥出主体作用.农民主体性和主体地位的缺失,与农村法制建设缺乏农民主体性的视野,缺乏把保障农民主体地位作为制度建设方向的意识和努力有着直接的关系.新农村法制建设只有坚持"以农民为本",把农民主体性和主体地位作为主线贯穿其中,着眼于农民主体性的提升和主体地位的获得,处理好农民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关系,并构建农民的利益代表、表达机制,利益参与、决策机制,利益救济机制,才能从法制层面促使农民作为最终解决农村困境的主体性力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民治理参与缺位是影响乡村振兴进程的重要障碍,解析农村治理中的农民参与不足对改善乡村治理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以C市Y村公共池塘资源治理为例,基于"基层(乡镇)政府-农村-农民"整合分析框架解释农民公共事务治理中的"漠视"现象.结果表明:农民"漠视"本质是农民治理参与不足、意愿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政府层面,基层政府治理悬浮、功能缺位,导致行政动员能力不足;农村层面,农村转型期空心化,治理机制(利益、情感和规则)不健全,导致治理能力不足;农民层面,农民进城、精英缺失,缺乏收益分配和利益关联机制,导致村民参与不足.破解该问题关键在于夯实基层政权建设、提升政府权威及其行政动员能力,健全乡村自治体系、提升自治能力,培育治村能人弥合治理结构洞、构建村民利益联结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核心在于农民土地利益的实现与发展,进而需完善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结构与利益机制。基于农村社区发展的视角,从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代表和利益表达、利益产生和利益分配、利益协调和利益保障、利益发展和利益共享等方面,构建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结构。在分析农户禀赋、农地流转风险、土地利益相关者、农村制度环境等农村社区发展要素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的基础上,创新农民培育、风险防范、纠纷解决、制度保障,构建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机制,使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障,以推进农村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利益逻辑、社会变迁与农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农民问题的核心是要维护农民的利益,在社会变迁中,农民做出了巨大的利益牺牲,目前农民利益获取问题比较突出,需要在完善机制、加强政府管理和市场参与等方面加以解决,而农民教育也是维护农民利益、发展农民利益的一个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考察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不难发现,利益结构与利益要求的发展变化,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不断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为了满足不同利益要求,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必须正视人民的利益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有效地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复杂的利益变化,仍然需要坚持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驱动与协调机制,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农民利益表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提出利益表达是构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的基础上,阐述农民利益表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并且指出构建和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从维护农民利益到构建农民利益分享制度,既是认识上的一个跨越,充分体现了"更好地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同时更须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具体实践中.这不仅关系到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更关系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整个社会和谐持续发展.本文基于福建泰宁县促进农民增收的举措,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广大农民参与利益分享的思路,并就系统构建农民参与利益分享制度问题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信访具有两种功能:参与民主政治和人权利益维护。人民来信来访是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利益和关心国家政治的一种体现,是人民实行民主权利、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参与政权管理和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做好基层信访工作,维护农村的稳定,让农民共享改革的成果,构建和谐农村,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利益表达是主体与政权机构之间在政治层面的交流互动,是主体维护自身利益、权利,提升政治地位的有效方法,是政治系统有序运行的基础。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面临着利益能力有限、弱组织性、立法机制不健全的困境,严重阻碍了农村的民主发展。在此形势下,我国应通过增强农民利益表达能力,加强农民利益表达组织建设,完善农民利益表达的制度和法律保障等方法,构建农民利益表达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江苏省泗洪县瓦房社区的实地调研,结合空间生产理论构建了政府、企业、农民三类利益主体框架,分析政府主导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的积极和消极效应。据此,提出了应在尊重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培养农民参与和监督热情,在政策方面健全农村建设用地利益共享机制,并完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功能,以优化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模式,提高新型农村社区宜居水平。  相似文献   

16.
增材制造钛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选择的扶贫产业可以保障其长期稳定发展,对贫困农民更友好的公平分配可以实现产业精准脱贫。以现有的产业扶贫理论和产业选择理论为基础,结合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科学的扶贫产业精准选择指标体系。以指标体系构建和多主体参与运作为核心,分析并解释了基于不同贫困层级的产业精准选择机制和内生的利益分享机制,认为持续的产业脱贫是外源性的产业扶贫与内生性的利益分享机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城市治理过程的实质在于解决公共问题,必然涉及利益问题的讨论、利益关系的调整,以及利益矛盾的解决。鉴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过渡的时期,本文以利益为突破口,在阐述"城市治理"和"公民参与"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治理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具体路径和功能,认为应建立规范的公民参与教育和培训制度,提高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意识,促进公民利益觉醒;创新公民参与形式,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完善多元利益表达机制;丰富社会公众组织,形成公民参与合力,优化利益综合、竞取和博弈机制;建立健全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制度体系和法律体系,构建利益整合、利益分配、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居民公共服务参与意识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障农民参与公共服务,既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政府民本价值的实践.培养与提升农民公共服务参与意识对于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快速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农村和谐美好新生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公共服务参与意识增强,但农民公共服务意识的培养机制存在不足,需要完善乡镇治理机制,建立畅通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并加强考核与监督,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9.
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与构建和谐农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必须有效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当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形成多元利益表达和参与机制;提高基层官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健全重大决策论证机制,完善基层官员负责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社会认同,提高农民的法治观念和政治参与能力,最终将农村群体性事件纳入制度化体系。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进程中存在农民参与不足的困境,要破解此问题,不仅要从政策、制度等外部方面给予农民保障,更要从农民自身发展入手,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西南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同样也面临着农民参与不足的困境。因此,基于沧源县L村乡村振兴的两个案例,用善治理论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出影响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六个因素,并提出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强化农民责任感;拓宽农民参与渠道,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五个方面的路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