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自由主义政治正义的研究中,政治权利的平等是毋庸置疑的前提条件,因为它来自于自然权 利。但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它的毋庸置疑正表明了它是一种基于身份崇拜的权力拜物教,而实际上它有 其自身的逻辑,从其产生过程看,表现为从对抽象劳动崇拜到私人财产权崇拜的逻辑;从内容上看,表现为从 对同一性的公民身份崇拜到政治权力拜物教的崇拜。这一逻辑凸显了自由主义政治正义的内在缺陷,那就是 它所标榜的资本主义制度保障每个人的毋庸置疑的平等政治权利其实不过是一种虚假的“物”的权力,这个 “物”是不可能保证个人的公民身份与私人身份之间的和谐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自由主义公民身份随着历史的推进,其内涵不断变迁,但其内核依然是个体本位。古典自由主义时期的自由主义公民身份表现为个人自由最大化,是一种消极意义身份。现代自由主义时期,自由主义公民身份呈现出积极的一面,除了强调基本的公民权利外,更关护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罗尔斯以来的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公民身份强调自主的个体在能力上的平等,尤其是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权力逻辑影响着政治义务的证成,不同的权力逻辑下政治义务的证成效果存在显著的差异.依据自由主义的无干涉的权力逻辑,当政治共同体向公民施加某种政治义务时,公民实质上遭到了政治共同体的干涉,而这种干涉行为最终导致政治义务因缺乏正当性而无法得到有效的证成,除非经过公民个人的同意.与之不同,共和主义奉行一种无支配的权力逻辑,它强调当政治共同体向公民施加某种政治义务时,确实对公民造成了干涉,但并没有对公民造成任意的干涉,并且这种干涉根本上切合公民的自身利益.相比较而言,如果依据无支配而非无干涉的权力逻辑来解释政治义务问题,那么公民将更易于自愿承担政治共同体所施加的政治义务.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特别是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社会,文化群体是否及如何在政治中得到承认,已成为当今民主政治议程中最为突出和不断争论的问题.查尔斯·泰勒在区分个人身份认同和群体身份认同的基础上,提出文化平等和公共交往的策略,试图通过一种寓于对话和交往之中的“承认政治”,调和高扬普遍主义的自由主义与倡导特殊主义的差异政治之间的紧张关系,为自由社会的制度设计寻找一条自我救赎的理论路径.泰勒的承认政治预示了后权利时代公民认同和文化正义对于政治团结的重要,开启了全球化背景下有关社会正义的规范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政治自由主义的价值理念一直是西方社会政治思想的主流,但自从古典自由主义诞生的上百年时间里,自由主义理论鲜有新的理论建树。直到20世纪70年代罗尔斯的正义理论问世,政治自由主义又萌发了勃勃的理论生机。古典自由主义主张个体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它所指的“平等”仅局限于形式上的平等。罗尔斯对。平等”概念重新阐释,赋予传统的“平等”观念以实质性的含义,这一观点使得古典自由主义上升到了新的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政治学中,权利指的是一种政治资格,体现的是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政治身份以及国家政治制度设计时的价值取向。权力指的是一种控制力和影响力,政治权力是国家在社会管理中的控制力和强制力,是国家政治体系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手段。权利决定了国家权力分配与结构,权力是实现权利的政治保障。在研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政治权利的平等,更要注重国家权力结构中民族区域自治权力的优化和完善,注重国家"有限授权"下民族区域自治权力的实际运作,这是不断完善、促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政治自由主义的公共辩护承诺以及合理多元性事实的存在,使得运用建构主义制定正义原则成为必要。罗尔斯通过阐发和改造康德的道德建构主义,发展出一种适合用来建构自立的政治性正义原则的政治建构主义;它从一些成为自由民主社会共识的实践理性的观念出发,运用体现所有实践理性相关要求的代表性设施即原初状态,公开地展示对诸种政治价值的一种有序排列并以一个(组)正义原则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求获得全体自由平等公民的接受。在此意义上,政治建构主义承担起了公共辩护的核心工作。  相似文献   

8.
农民政治平等权是指农民作为公民在政治生活方面所享有的与其他公民同等的权利,其实质是农民立基于公民身份而享有的在政治方面受到平等对待的权利。现实中,农民的政治平等权是极不充分的。应当立基于宪法角度采取措施保护农民的政治平等权,真正把农民当作公民来看待,尊重农民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农民到公民这一"从身份到契约"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社会取得共识的远景目标和战略选择,更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是一个正义的社会,而一个正义的社会是一个系统,在其中,政治正义成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政治正义应包括实质的正义和程序的正义两方面,前者指政治制度本身应该体现两个价值目标,即给予公民平等的基本权利,同时要使经济发展的成果能够分流到大众手中;后者指公共权力的行使要符合正义.为了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必须要加强法治建设和民主建设,通过立法、司法和群众的监督制约公共权力的运行.  相似文献   

10.
卢梭为在文明社会处于异化状态的人们构造了一个获得自由的途径--通过平等地签订社会契约,交出个人所有的权力,甚至私人财产,由此产生一个公意指导下的政治国家.在此公意指导下,人人获得平等政治权利和政治自由.公意是组成这个国家的人们的政治自由的基础和保证.文章探讨了卢梭所构想的人人平等的政治权利和政治自由的由来及其实质,同时分析了在这个国家中个人自由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晚近以来,逐步成长的法治主义的社会想象与道德秩序观,生活伦理的法权立场,以及基于公民政治经济学的关于国家权力的法权安排憧憬,作为一种国民心智和公民心性,一种关于良善生活与政治秩序的总体性向往,多半围绕着社会生活的法制安排展开,构成了刻下中国社会的"国民的法治愿景"。其主要内涵包括,法治成为国民期待与公民愿景,权力必须受到制约渐成国民共识,主体平等是全体公民的政治向往,表达自由早成亿万人的心智需要,人民对于法律正义和社会正义的追问上升为对于政治正义与宪法政治的拷问,以及藉由公民理性来建设国家理性,等等。由此,基于国民的"法治愿景"而来的公民期待,由此公民期待而付诸人身的公民行动,特别是它引发的"公民维权"实践,讲述的是当下中国的"训政"故事。  相似文献   

12.
正义论贯穿于整个政治自由主义发展逻辑之中,随着政治自由主义的演变而不断发展。从自由主义的奠基者洛克的形式正义开始,经历了密尔的实质正义,发展到罗尔斯,正义论把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有机辩证地统一起来,达到了成熟阶段。政治自由主义中的正义论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对政治体制和法律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罗尔斯在《政治自由主义》中着力建构的两大核心概念重叠共识与公共理性在坚守自由主义理论底色的同时,成功地塑造出了一种"政治的自由主义"。这又招致了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走失"与共和主义公民行动性匮乏的质疑。然而由于诸种原因,重叠共识与公共理性的含义是含混的。通过透析罗尔斯在何种意义上使用这两个概念,合乎情理的多元论的适用范围就能扩展至正义的观念。因公共理性与正义观念的多元化,政治的自由主义便呈现出了一幅饱含政治商谈的图景,从而成功地回应了上述批判。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关系交往的利益逻辑看,国际关系有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利益行动模式,自由主义价值观与国际关系利益逻辑存在内在同构性。自由主义是国际关系核心价值的理论进路,和平、独立、平等、正义适格是国际关系的核心价值。和谐世界理念统一国际关系核心价值,和谐世界是国际关系核心价值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和政治防卫权(含盖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是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核心,也是基本人权。公民运用这些权利,不但经由人大、政协等国家机构来表达民意,行使人民权力;而且要能以公民个人和社会组织的身份,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并从中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6.
政治正义事关公共权力的占有、行使和政治秩序是否正当的问题。政治正义通过确保公民的平等与自由、催生公共理性、成为重叠共识,为公共秩序奠定公正性基础、合法性基础和道义基础,因而成为公共秩序的价值之维。当前,我国应当从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两方面着手,来实现政治正义、维护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拜物教概念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著作中拜物教概念的内涵有过重要变迁:在早年著作中,马克思曾在崇拜物、对物顶礼膜拜的意义上使用它;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拜物教则与崇拜含义无关,它一方面指的是一种理论上的“错认”,即把物所获得的社会关系规定性看作物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指的是一种社会存在,即商品、货币、资本作为人们自己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关系的虚幻形式,因而具有“拜物教性质”.辨析拜物教与马克思的异化、物化和剥削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可以使我们对作为“社会存在”的拜物教有更加清晰、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主体性的视域来定义,公民政治是具有政治主体资格的公民,在社会政治意义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提升政治主体性来实现公共治理的生活方式与行动过程。公民政治以现实的、普遍的、平等的公民为目的,通过权利保障、权力限制、政治参与,保证和实现人的政治主体性,体现政治为人的正义性,从而使公民政治成为民主民生的权利政治、自主平等的参与政治、理性协商的文明政治、信任合作的责任政治和自由公平的正义政治。  相似文献   

19.
"重建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所有制形式的政治哲学构想.这一构想既是对资本主义所有权和所有制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必然结果,又是对人类未来财产权存在方式、表达形式与存在意义的政治哲学表达.在本文看来,重建个人所有权是真正实现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回归人本身的社会历史方式."重建个人所有制"既会改变人类的生产关系逻辑,更会变革政治权利表达的方式和政治权力运行的逻辑,使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得以真正解决."重建个人所有制"既是实现分配正义从物性逻辑转向人性逻辑的哲学方式,更是人以自己的劳动及其成果建构丰满人性的政治方式.所以,诠释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政治意蕴,既有利于我们理解人类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又有利于推进我们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20.
从古希腊到近代,政治共同体一直是政治哲学关注的主题。共和主义、自由主义的基本政治理念都是被置于这样的共同体之中讨论和阐述,政治制度的设计与安排也倚重于这样的共同体。然而这样的共同体旨在解决人们的政治权利、政治自由、政治正义、政治平等,其实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社会权利、社会平等等问题,马克思的共同体范式转向——政治共同体转向社会共同体,为解决社会正义、平等和自由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