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卷首语     
正海伦凯勒曾说:"如果一个人在心灵的搏动中,感动不到一种迈向天堂的奋斗,那么肯定此人对生命的和声必定充耳不闻。"每一期的《学志》都能看到来自学界各方同好,对于生命和声的热烈回响。本期以"社会变革"为主题,收录十四篇文章,从艺术到法律,从文献、电影到契约、权利,力求传达那一声声来自心灵深处的搏动。  相似文献   

2.
在大自然中,声音无处不在。水声、风声、雨声、火声……如果你仔细谛听,就会读懂其中所蕴含的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声写人声如其人表现人的音容、物的声貌本非易事,而表现人的灵魂深处的心音,就更为其难。而要创造成功的典型,又必须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心灵的奥秘。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调动了一切艺术手段,其中也包括着音响的手段,致力于音响的描写,把音响化为语言,借助于音响渲写人物的鲜明性格。以音响作为拨子,拨弹人物心灵的弦键,这音响的感染力也紧扣读者的心弦,或发出轻纤的回声,或发出撼人的回响,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便由音响立体化了起来。音响绝不是单纯的伴音,而是塑造典型人物、塑造典型性格的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音响与人物命运息息相关,音响是作  相似文献   

4.
当钟声回响在晴朗的夜空,当日历翻开崭新的一页,我们迎来了未来已来的2017年. 灵猴辞旧岁,金鸡迎春回.春来了,在阳光明媚的新年里,在淡淡回忆的温馨里,在轻轻绽放的梅花里,在默默无言的清风里,我们走向了充满希望的新的一年.而此时,对2016年学报艰辛发展的眷恋却已铺央开来,深深地打动着心灵:这眷恋,这思扬,似乎是一首昂奋的长诗,是一部天籁的乐典,有起伏,有跌宕,有得到,有失去,有上苍给予我们的一切磨砺.  相似文献   

5.
“激荡的江水为她的血液,跌宕的丘陵是她的骨骼;南方的灵秀,北方的朴实共铸了她的容颜。认识她吗?我们的仪征正在走进你的心灵。 千年的春风摇响过天宁塔上的风铃;亘古的雨脚踩痒过鼓楼的脊背;胥浦河的每束浪花都回响着渔翁的晚歌;新城桃坞的每朵花苞都采录过文人的沉吟。认识她吗?我们的仪征正在走进你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陈忠坤 《社区》2010,(8):11-13
二十年前,台湾的高信疆教授,将证严法师身心实践体会的智慧法语加以编辑成书,即《静思语》,于1989年首度出版。此书一出版.立刻在台湾社会各界引起广大而热烈的回响。到如今.发行已二十年,共销售345万册。“一句话影响人一辈子”,许多人因为接触《静思语》,心灵得以净化、人生得以改变。而证严法师.正是台湾静思人文的创办人。  相似文献   

7.
苍苔盈阶,落花满径.尘世的生活,半随流水,半入尘埃. 喜欢牛背笛声的清脆,欣赏房前小溪的清凉,就算村边的柳树,也年复一年黄了又绿,年年都有不一样的葱茏葳蕤.岁月从不肯厚待谁,或者薄待谁,它只管公平、公正地一秒一秒,渡过尘世的河. 闲来无事,谛听心灵的声音和呼吸.每次疾风骤雨过后,总会看见山林青翠滴绿;每次暗无天日的乌云飘过,总能欣赏到云白风轻的疏淡有致.走过草丛的深处,裤脚就会粘上一些带刺的草种,这是行走的妙处——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不定哪刻,就会发生.  相似文献   

8.
走向复兴     
申淑红 《金陵瞭望》2011,(15):42-42
遥远的国度 回响着一种古老的声音 在岁月中沉淀 慢慢地  相似文献   

9.
<正>去年那些"最牛官腔"还在我们耳边回响,2010年的第一个"最牛官腔"又在日前的一段网上视频中出炉了去年那些"最牛官腔"还在我们耳边回响,2010年的第一个"最牛官腔"又在日前的一段网上视频中出炉了:江苏镇江市房  相似文献   

10.
“上小学了!上小学了!”虽然这充满稚气的呼喊还回响在我耳边,但是如今的我已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了。  相似文献   

11.
在郁达夫的小说《迟桂花》中,作者一改大胆暴露,零余者形象的写法,在淳朴静美的境界中荡涤自己内心的躁动,发出了对人间真情的呼唤。作品中不自觉地运用了叙事聚焦,主要是运用内聚焦的形式,使得《迟桂花》成为一幅立体的心理写意画卷。正因为作者采用了这一方式,才使读者可以清晰感受到"我"的心灵的出走,心灵的获得,以及最后心灵的回归这一个心灵升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奥卡姆的认知理论中,对个体事物的直接经验把握如何与概念性的思想相关联是一个重要问题。就直觉是心灵的真实性质而言,它也是一种心灵表征;同时,由于直觉可以作为心灵命题的主词或谓词,并且可以在此心灵命题中指代某物,因此,对奥卡姆而言,这一表征就是一种指号。根据奥卡姆关于意谓的一般理论,范畴指号被认为首先意谓它们所真实关联之物,除了这种首要意谓,“暗含”词项同时具有次意谓,因为它们间接指称某些事物。直觉行为要么作为一个心灵命题的主词或谓词单独发生,要么附属于一个概念而形成复合心灵表达式,这个复合心灵表达式同样能够作为心灵命题的主词或谓词。在这两种情况下,直觉行为都是通过纯粹的非概念方式来指派其单称指称物。奥卡姆这种特殊的基础主义的显著特征在于,这些直觉认知被看作是指号,并且可以在心灵命题中发生。  相似文献   

13.
"风"的意象在蒋三立诗集《在风中朗诵》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自然之风,凝聚自然的力量;"人力"之风,既沉淀历史的回响,也消散时俗的喧嚣;更为重要的是诗人的"心灵"之风,他要借助"风力"传扬自己的"孤独"精神,并要借助"风力"锤炼自己的"定力",使自己能够坚守那一份"孤独"的精神。诗人正是在"风中"坚守着那一份孤独,享受着那一份孤独,更希望通过"风力"的传扬,让那一份"孤独"的精神化为永恒。  相似文献   

14.
流金岁月     
流金岁月这个词语,总让我想起冬日暖阳把万物都镀上金色的美好画面。连续剧《流金岁月》是我爱看的,其中欢快的口哨声也时常在我耳边回响。这一幕、这一声,仿佛就是我大学生活的画面与背景音乐。  相似文献   

15.
“你给我滚,永远不要再回来!”这声音在空荡荡的楼梯间回响,久久不能消失。也许没人能想到,这样歇斯底里大喊着的人,竟然是一向在单位里循规蹈矩的李先生。  相似文献   

16.
文明视角下的郑和远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郑和远航 60 0周年。倘若历史在时光的隧道中回流 ,跨越六个世纪的时空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 ,将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 :一支规模空前的远洋船队 ,“云帆高张 ,昼夜星驰” ,从中国的海岸向南、向西 ,驶向遥远的天际。这是一支庞大的海上商队 ,其基本成员却是军人 ;这是一支雄强的海上武装 ,肩负的使命却是和平。六百年后的今天 ,我们仍然能听到郑和船队对历史的诉说 ;而太平洋、印度洋的风涛轰鸣 ,正是郑和远航的巨大回响。那轰鸣与回响 ,凝聚成为今天对昨日的深刻领悟 ,领悟出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怎样在自低向…  相似文献   

17.
心灵哲学家们围绕心身问题提出了多种理论,但在心灵本质问题上并未取得关键性突破。麦金认为,心灵之神秘根源于人类认知结构的封闭性,解决心灵问题必须在弄清意识自相的基础上进行激进的概念革命,而把以前水火不相容的自然主义与二元论结合起来则是他倡导的“革命”的主要操作,其结果就是“新神秘主义”这一新型的充满科学情趣的心灵哲学理论的诞生。毫无疑问,这种理论深刻触及了科学成果的心灵哲学解读、心灵的理解方式、认知能力的界限及概念图式的作用等复杂问题,具有重要的心灵-认知哲学意蕴,值得我们在破解意识之谜的过程中予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引言二十世纪是人类价值动摇的时代,所有传统的价值信念都面临“审判”,“一切都瓦解了/中心再不能保持/只是一片混乱来到这个世界上/鲜血染红的潮水到处迸发/淹没了天真的礼法”。旧价值观建构成的大厦在外来的思潮的冲击下轰然倒塌,在二十世纪中国大地上发出两次沉闷而巨大的轰鸣和回响。人们在这种爆裂声中发出阵阵恐怖凄厉的尖叫,心灵颤栗之花在华夏大地上迎风怒放。作为政权形式的封建王权无可奈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作为根深帝固的思想形式,却如无时不在的幽灵,左右着国民的行动和心态。在对传统进行的形形色色的批判中,中国知识分  相似文献   

19.
简析史蒂文斯诗歌的艺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蒂文斯是象征主义诗派中著名的诗人。他在诗歌中用艺术想象力创造人和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他的诗中处处显示出音乐和绘画的艺术特征 ,并且充满了哲学意味的回响  相似文献   

20.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每当我唱起这首歌我就想起一句话“阳光总在风雨后”。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这句话总在我的耳边回响,让我战胜了一次次的困难。所以我把它定为我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