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夫人《笔阵图》云 :“善鉴者不写 ,善写者不鉴”。周德聪不仅能写 ,而且善鉴。其《抱一书论》不仅评述、鉴赏了当代近百位有突出成就的中青年书法家 ,而且在其书法新论、书法教育和书法杂识中涉及到书法中方方面面的问题。《抱一书论》如一座建筑 ,“美哉轮焉 ,美哉奂焉” ,这正是周德聪精心构思的结果。《抱一书论》有着突出的特点。1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写小题材是最好的途径”乃歌德的名言。周德聪之所以能成功而全面评鉴近百位书法家 ,正在于他将一个个小题目都写得很丰满。他自己本就是一个有成就的书法家 ,他不是一个书匠 ,而是一个…  相似文献   

2.
中原是华夏文化及书法的发祥地,两三千年来孕育出了无数书法家。先秦至东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前古典时期,是文字和书法创造与发展的至为重要的阶段。中原在这个漫长的年代中产生了创造文字的圣哲及文字与书法的总结者、创造者和变革者。魏晋到清一千多年间是古典和后古典时期。这一时期书法家创作主体意识的逐渐强化,书法家于碑刻和墨迹上逐渐落下自己的名字或斋号,各代所流传下来的书法家数量甚多。中原书法家在漫长的岁月中以巨大的创造精神和所创作的优秀作品鼎立于各个时期。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校抓书法教育,由于相当多学校缺少书法教师,一批大小书家被请进了课堂.从创作台到讲台,从动手加动口,这些兼职教师在另一领域显示了自己的风采.但须知这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行当,书法教师未必是书法家,书法家也未必都能成为合格的书法教师,这是因为教学自有一套手段和规律.本文不及其他,只谈一点:“兼收并蓄” 问题.所谓“兼收并蓄”,就是把内容不同、甚至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而不是取此舍彼,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关于书法神韵的论述极为丰富,其中有不少深识卓见,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但是亦有一些书法家或书法理论家视书法神韵为神秘莫测的东西,以为只能由书写者“神明自得”、赏鉴者“心领神会,”学习者则绝对不可强求。这是书法神韵学上的迷信观念。其实人的天赋虽有差异,但任何天才的书法家都不能生而知之。书法神韵和书法法度一样,均可讲学。当然书法神韵的确得之较难,得自己之韵比得他人之韵尤难,正因为如此,  相似文献   

5.
主持语:对于书法,有许多要求和品评标准。大凡优秀书法家,一定是能以书法陈述自己的审美理想,展现自己的文化品格和抒发人文情怀的。国家森荣休之前,长期担任山东省检察院检察长、省人大副主任等职务。他坚持研习书法,就是要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融入到工作中。国家森的书法沉厚、大气、刚正,被人们所关注和认识。如今,身份转换又成了国家森人生的又一个起点,相信游心书艺的情怀会使他的人生更加丰厚多彩。  相似文献   

6.
书法创作中的"笔性"和"悟性",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才情、修养、气质、思维和艺术感觉,指书法家在创作时的形象思维活动,是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书法创作中的具体反映.一个书法家,想象力丰富,在创作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自然会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佳作.  相似文献   

7.
书法家把从大自然中获得的美感,概括曲折地反映到书法创作中来,使其作品纵横有象,物象生动,从而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这就是书法创作中的取象。书法取象有一定的概括性和寄托性。取象是产生书法意境的先决条件,它决定书法作品的格调。书法创作不仅要通过观察和领悟的途径,还必须运用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在书法创作中的主要表现是联想和想象。  相似文献   

8.
春杨 《百姓生活》2010,(10):33-33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古今书法家人才辈出。“左撇子”书法家高菲,就是中国当代书坛一位难得的书法奇才。  相似文献   

9.
黄彩虹,安徽枞阳人,1951年3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军旅书法家,高级记者,曾任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副社长、解放军画报社副社长。从上世纪50年代上小学时就热爱书法,多年来对书法艺术执著钻研。既研习了晋代书法草圣“二王”(王羲之和其子王献之)书法,也吸收了唐代狂草大师怀素书法,并吸收了郑板桥等诸家书法之长。在实践中薄采众长,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书体。其书作遵古求新,书体多变,有的遒劲刚健,有的圆润流畅,有的纵逸奔放,有的严整秀丽。中国书法名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长青曾撰文评论其书法作品,“无论草书还是行书,都有着与其他书法家笔下所不同的古雅和浓郁的书卷气……其楷、隶劲力浑厚,行草笔若游龙。”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老书法家刘艺评价其书法作品“有雄强厚重的风貌,豪放之情跃然纸上。”2014年5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了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李铎题写展名的“黄彩虹书法作品展”。出版有《黄彩虹书法作品集》。  相似文献   

10.
作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襄,以其真、行、草书皆优且概入妙品或精品而卓冠一时,并以其高尚的人品和书品而被誉为"当时第一"。蔡襄的书法风格以平和温厚为主,端庄严整而不刻板,温厚平和而不抵触。其论书标举"神气",反对奇诡失正,追求奇特。蔡襄通过自己的书法实践,不仅改变了宋初书坛的一片靡弱风气,而且使后人能在晋韵唐风中找到书法创作的依据,为书法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正时下写字和书法混为一谈了,有些人才拿毛笔几年,就以书法家自居,糊弄起百姓来了。严格来讲,成为书法家是很难的事,并非想当就能当。有些人以为成了中书协会员就是书法家,同样是大错特错的事,因为体制问题,不少水平差的人照样能成为会员,有的甚至摇身一变而为理事,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当上了中书协主席。我  相似文献   

12.
从15岁开始自学书法,而后师从当代著名书法家赵冷月先生,戴建福已经与书法艺术结缘35年。他临遍历代名家书法碑帖,精于行书、楷书,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东方艺术中心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从古代的书法中找到自己的语言是戴建福书法的最大特色,35年间,他经历过多次人生转折,但是唯一没有变化的是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相似文献   

13.
周林 《社区》2011,(2):11-11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天赋和智慧。很早就展现出来了。从小。米芾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慧,六岁时能背诗百首,八岁学书法,十岁摹写碑刻,小获声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等大型甲骨著录书的出版和甲骨文知识普及,在我国形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甲骨“热”。不少书法家已不满足于传统的篆、隶,行、草,而广大人民群众欣赏要求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责任感,促使不少书法家开始涉足甲骨文书法。因此,在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甲骨书法篆刻家。甲骨文书法与篆刻,是我国墨苑里的一只新花。由于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与甲骨文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不嫌丑陋,愿在这里就甲骨文与甲骨书法谈一些自己的不成熟看法。不妥之处,切望指正。  相似文献   

15.
陆启成,生于1964年,广西省容县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考级委员会委员、启成书法学校校长。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正书展、中国书法家论坛2004年度国展精英提名展、2005年水墨状态中国书法家作品邀请展2005年全国获奖书法家扇面邀请展。获全国首届大字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中对"书家""书法家"概念的使用,清理书法家形象在文化史中的确立过程;通过对书法创作中不断增长的自觉意识的讨论,揭示书法创作心理与创作方法的历史变迁.此外,讨论"忘情"对于书法创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它在书法史上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出身于书法世家,他诸多传世之作个性突出鲜明,颜氏书法的艺术风格、革新精神、时代精神在书法发展史上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雪域行     
主持语:李一是一位学者型的书法家,有宽阔的文化视野,他行走于艺术理论、书画、诗文之间,是当代书坛和书法美术研究界的中年才俊。就书法而论,草书章门法严规正,令进者很难走出。而李一却深领章草的精髓,他的书法表现出章草的典型风神,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堪称化经典法度为清新意匠的楷模。今天我们大多数书画家未必能兼诗人。而李一则善于以人文的视角把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赋诗成文,再由手中画笔转化为书法的意境,令观者可得卷轶之中洋溢出来的书卷气息。本栏目刊发李一新近创作的书法和诗作,意在给读者提供一个对照观看方式,一个艺术创造上会通与综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赵斌 《老友》2014,(7):20-21
在前不久的"马航失联"空难中,有一位江西人士身陷其中,与家人亲友失去了联系。他叫黎明中,是一位颇有造诣的资深书法家。其书法有明理、慧性、灵秀之特点。这里我们选发一篇文章和黎明中的两幅作品,供读者欣赏。参味书法之美,见证书家内心。黎明中的作品蕴含骨力,笔势奇妙。他没有简单复制他人,也不愿意重复自己。欣赏他的书法与书论,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书法特点。  相似文献   

20.
侯双亭1938年11月生于河北涉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将军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艺术委员会顾问,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第一任驻会负责人、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届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自幼喜欢书法,以碑帖为师。楷书临颜、柳,行书取于"二王",草书学王铎、怀素、张旭、米芾、黄庭坚等诸家碑帖,善行草。书法作品气势宏大,起伏跌宕,含有王铎气概。艺术上追求清新豪放、洒脱自然,传统之中有个性,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重大书法展及国际书法艺术联合展。曾获"祖国万岁"天下华人书法大奖赛金奖,1987年代表北京书法家协会赴澳门参加北京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1996年应邀赴新加坡举办个人书法展。书法作品收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当代墨宝集》《中南海珍藏书法集》《国际书法艺术联合展作品集》等,传略收入《世界现代美术家辞典》《中国古今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书法百家》等几十部作品集,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图书馆、寺庙、碑林等文化艺术单位收藏和篆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