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独特作用。在课程改革中,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为人服务”的课程定位,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凸显课程的真实性和针对性,构建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课外实践体系,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根据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学生现实生活需要为中心,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着手,完善教学平台建设,建构生活化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生活各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重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他们更多注重自我、自主和自立。当今时代,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而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缺陷和局限性,使它无法承担崭新的教育使命。改革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融合包括课程内在的融合、社会知识的融合、职业岗位实际规范的融合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我们要坚持整体性、开放性、创新性、贴近性原则,抓住社会主义成才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方略教育三条主线,通过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文化传承环境、坚持运用多变的教学方式等途径来实现该课程的教学融合.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道德与法律不仅是治国的两种手段,也是提升人性的两大支撑。当前,德法相济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开设正是顺应了这种时代的要求。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把道德和法律有机结合起来,真实地展现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各自不同的道德要求与法律要求,并根据不同情况引导、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我国青年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呈现出了多元性、矛盾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这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带来一定影响。以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不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结梳理,归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知与行的分离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构建《基础》课知行统一的教学模式:在回归理念上下功夫,领悟课程真谛,实现知识传授理念向素质提升理念的转变;在传授"真知"上下功夫,甄选教学内容,实现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变;在启发自觉上下功夫,引导学生理性思维,实现由学习知识向培养信仰的转变;在指导行为上下功夫,注重实践教学,实现由知向行的转变;在示范引导上下功夫,教师以身作则,实现言教向身教与言教相统一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课程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中,提出了互动式、实践性、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实现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演讲法、辩论法、心理咨询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有机相融,优势互补,同时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武装课程。在注重教师讲授、启发的同时,又带动学生参与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参与课内外活动,加强实践性教学。在突出特色的同时,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为纲,对实践性教学进行了探讨。指出要以注重实践教学教材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整合运行机制,完善保障体系为中心,实施“基础”课实践性教学,真正提高这门课的实际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当前,如何搞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该文以石河子大学为例,结合学校现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特点和需要,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模式与方法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不断改善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进而培养更多优秀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在内容上具有思想性和政治导向性;在结论上具有不同层次的一元性:在形式上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其教学环节包括教师选定案例、学生研读案例、学生总结案例、教师点评案例。案例选择应坚持思想性、方向性、感染力三个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案例自身的说服力和呈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制约案例教学效果的因素。体现先进的“研究型教学”理念、创建网络案例教学平台、完善教学综合考评体系是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新生入校以后所接触的第一门政治理论课.它对学生高校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这门课程,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文章从师生互动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师生互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意义,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既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及法律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阵地,也是大学生群体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本文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践,主要从课程内容安排、课堂教学组织、课内外活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思考强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政治社会化功能的有效办法,使大学生圆满完成由自然人转变成为具有一定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社会政治人,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的时空境遇,针对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应当适当转换角度,探寻有效的教育方法与对策。实践中发现,PBL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面对复杂、真实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四年制本科必修课程之一。经过2006年和2007年两个授课周期的教学实践摸索,初步概括和梳理出如下四方面的思考:在保证教材体系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分专题进行课堂教学;"讲授式"与"探究式"相结合,努力提升教学质量;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保证教学目的顺利实现;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教学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7.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大班授课与小班讨论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模式,落实好小班课堂讨论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案例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基本程序包括教师选择展示案例、学生思考分析、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总结点评等环节。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要用"双主体学导式"教学理念指导案例教学,教师要注意案例讨论和理论学习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及其成因;阐述了课程模块化的含义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模块化的基本思路;指出了这门课程在进行模块化过程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道德修养的内涵及意义的分析,进一步探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方法的改善。主要研究如何能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真正的发挥作用,最终受益于学生。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素质高低,还关系到社会正常秩序能否被维持,更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方面加强教育,应该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