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克诚 《领导文萃》2014,(16):31-33
<正>我国此前已有过两波官员下海的热潮:第一波发生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第二波则出现在党的十六大前后,从时间段上看,集中在2002~2003年。也正是从本世纪初,公众对"官员下海"现象的讨论日渐升温。这场持续了十多年的社会舆论争议,主要聚焦于一个核心议题:是否以及如何对"下海官员"或者"官员下海"予以约束。因为,在人们看来,含混暧昧的政商关系使得下海后的官员仍握有不可小觑的"剩余权力",他们依靠此前在官场中积累下的关系网和人脉资源等,一旦驰骋于商界后,仍可借助其剩余影响力在  相似文献   

2.
80年代末90年代初工薪一族求财心切的“下海”热潮虽不失幼稚,但单纯,目标明确,意义明晰。引发于2000年先后的新一波官员“下海”潮,却因“官员”这一特殊群体而显得模糊、暧昧,歧义丛生。由于这一“下海”群体的不断扩大,也由于模糊、暧昧、歧义没有得到及时的廓清,“官员下海”现象终于引起社会各方的极大关注。 90年代以来究竟有多少官员下海,至今没有精确的统计,但根据浙江广厦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仅在“广厦”的管理团队中,曾任处级以上职务的干部就有46人,可见官员下海之盛。 对于官员下海,学界、领导、民间持有不同的意见。学者杨凤春教授认为:中国社会的精英从总体上看主要集中在党政部门,他们有着十分良好的能力与背景。因此,如果“干部发现了新的市场机会,或是新的商业形式、或是新的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的拥有者,这样的经商是一种增量式的经商,是对社会的贡献。”领导的评价大多是:国家为培养一个干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翅膀硬了,就要飞,是忘本。民间的说法,据《南风窗》记者的调查,不外乎四种:贪财、洗钱、权力兑付、犯了错误。 领导这样说,从爱惜人才的角度看情有可原,但什么是“本”?民为邦本,莫非只有当官才能为人民服务?民间的说法则更多基于一种对官员的情绪化理解,后三种情形自有党纪国法管制,追求财富难道无益于民生? 看来,我们仍然需要更新人才观和财富观。孙中山有言,年轻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做大官当然可以做大事,但做大官绝不等于做大事 毫无疑问,官员下海是一种需要规范的现象。问题在于我们需要杜绝的是官员凭借公权力的不平等竞争,而不是剥夺他们的选择权。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几年,媒体上关于公务员辞职的报道越来越多,其中,一些中央机关和地方官员纷纷进入企业工作,舆论分析中国已出现新的官员"下海潮"。中国社会目前是否真的出现了官员"下海潮"?这些陆续辞职或者下海的官员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是反腐导致公务员的职业吸引力有所下降,还是另有其他原因?值得深入了解分析。社会背景加个人选择的双重原因自2013年以来,中共中央实行了严格的八项规定和一系列  相似文献   

4.
芦壵  杨明 《领导文萃》2010,(21):74-77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之风松动了私营经济的土壤,由此催生了第一代辞官下海的弄潮儿。这一风潮持续十数年,在90年代初和2000年前后又形成两次爆发,形成中国官员的三次下海潮。  相似文献   

5.
顾丽梅 《决策》2008,(12):30-31
官员“下海”曾一度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随后就是中国官员到高校任职的越来越多。可以说,官员转身国际机构任职,正在成为“第三种道路”。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委组织部的一位官员将该省普遍出现的“官员下海”概括为一种“进步现象”,认为勃兴的民营经济疏通了此前为“官本位”观念所淤塞的退出通道。 一种观点认为,在机构精简的大趋势下,官员出于危机感而开始寻求个人出路,同时,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换,权力的变化令政府职位的吸引力减弱。 但对于官员下海后的剩余资源转换的问题,一些专家进而认为,下海的官员绝大多数并非机构精简的对象,有能力下海者本身正是政府目前需要的骨干。另一种逻辑是,只有那些掌握足够资源的官员,才有可能从企业那里获得预期的经济回报。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现行的和制定中的规范政策面临两难境地:宽则难抑腐败,苛则 不利疏通。同时,政策的操作性问题也面临困局——官场的人脉关系显然不受一时一地的约束。 在对江浙地区“官员下海”现象进行观察的同时,我们反复斟酌着这样一句话:成本最小的改革就是最好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子春 《决策探索》2003,(11):53-53
在越来越多工人下岗的今天,如果谁主动辞去公职,特别是领导干部"辞官下海",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但是,这种现象确确实实在不少地方发生了.据悉,浙江省11个地市都有厅处级官员"辞官下海",在杭州市一家从事建筑业的企业集团里,目前便有41名原处级以上干部在那里供职."辞官下海'目前虽然还无法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那轮下海经商热相比,但已经实实在在地形成了一种趋势,随着就业的多元化,不久的将来,"辞官下海"也将成为一轮热潮.  相似文献   

8.
钱士茹 《决策》2001,(10):17-18
改革开放以来,官员"下海"并非新闻,但作为副厅级领导干部,在目前企业运作的内外环境与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迥然不同的情形下,毅然放弃在政府部门所拥有的一切,敢于选择以经营企业为终身职业,这在安徽省却属少见.不管个体做出这种选择的直接诱因是什么,但其共同的行为取向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对个人、企业、国家乃至整个社会,都是有特定价值的,这也决非当初凭胆量、凭运气、凭背景等"下海"现象的简单再现.对此,我们应该予以高度的关注、正视、思考与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越来越多工人下岗的今天,如果谁主动辞去公职,特别是领导干部"辞官下海",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但是,这种现象确确实实在不少地方发生了.据悉,浙江省11个地市都有厅处级官员"辞官下海",在杭州市一家从事建筑业的企业集团里,目前便有41名原处级以上干部在那里供职."辞官下海'目前虽然还无法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那轮下海经商热相比,但已经实实在在地形成了一种趋势,随着就业的多元化,不久的将来,"辞官下海"也将成为一轮热潮.  相似文献   

10.
《领导文萃》2008,(17):144-146
美国最大的腐败就是将腐败合法化。 政府官员发家致富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政府官员在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几进几出。在政府内他们是积累经验,建立关系,然后就下海去赚钱,几年后再上岸,过几年再下海,如此下海、上岸,再下海,直至灭亡。罗斯福总统手下的反托拉斯法于将也没在政府干一辈子,辞职后在华盛顿办了家很红火的律师事务所,日进斗金,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08,(38):12-12
最近,由"溃坝"和"奶粉"等事件引发了最新一轮官员问责风暴,数十名官员被免职,这是2003年非典期间中国大规模处罚失职官员后的又一引人瞩  相似文献   

12.
外刊外报     
正中国反腐风暴迫使官员"抛房"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18日政府"限宴令"已经使中国餐饮服务业受到冲击,而如今反腐开始波及经济的另一个领域,害怕受到政府审查的官员正在抛售房产。反腐给整个房地产带来的影响难以估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全国性的不动产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3.
《领导文萃》2007,(7):38-38
最近上海一批涉地官员被查,如市土地学会会长殷国元、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陈士杰.都曾是市政府主管房地产部门的高官。据调查,近年来下海官员成为开发商竞相追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3,(16):49-49
官大一级压死人在中国不仅是观念问题,更是一种深入骨髓和灵魂的制度安排。哪怕是因不服从违法的上级指令和政策而受到处分,法院也绝对不会受理你的"内部事务"。这是权力傲慢与自负、"官大学问大"的根源,也是公务员系统阳奉阴违、虚伪盛行的根源。——知名媒体人童大焕认为,很多官员在位时和不在位时言论判若两人,不是因为官员虚  相似文献   

15.
如今,官员公费旅游现象屡见不鲜.这有治理方法的问题,更有治理力度的问题.那么,中国古代,政府是如何治理这个"老大难"问题的呢? 官员公费旅游古来就有朱元璋拿亲属"先正纲纪" 古代交通极不发达,各地人员往来极为不便,因此自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建立了相应的沿途接待制度,由各地的地方官府设立"驿站",负责过往官员的接待.驿站所需物资、经费由中央或地方官府负担.驿站的建立,为公文传递和官员出差提供了方便:一是免费使用车船马匹等交通工具,二是免费供应食宿,三是能获得当地的一些土特产.  相似文献   

16.
博文集萃     
《领导科学》2012,(12):58-59
没有神童又何来"神童官员"近日,山西省长治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门户网站"中国长治"刊发了《中共长治市委组织部公示》,在拟任命的副处以上干部中,有2人系14岁参加工作,1人16岁参加工作,5人17岁参加工作。在一个地方,一下子出现这么多的"神童官员",用扎堆来形容很是恰当。可是,偌大中国出现一个"神童官员"都不得了,更别说一个地方"神童官员"扎堆,这简直就是奇迹。按照有神童才有"神童官  相似文献   

17.
朱伟一 《领导文萃》2007,(4):175-178
美国最大的腐败就是将腐败合法化。政府官员发家致富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政府官员在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几进几出。在政府内他们是积累经验,建立关系,然后就下海去赚钱,几年后再上岸,过几年再下海,如此下海、上岸,再下海,直至灭亡。反托拉斯诉讼中打败微软的英雄很快就要离开政府另有高就了。现在他的去向尚不明确,但是有一点业内人都相信,就是此兄赚钱不成问题,而且此兄也并非是始作俑者。罗斯福总统手下的反托拉斯法干将也没在政府干一辈子,辞职后在华盛顿办了家很红火的律师事务所,日讲斗余,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8.
何光伟 《领导文萃》2014,(19):68-70
正据记者观察,一些活跃的官员大V的微博呈现出的共同特点是,开博者不仅具有高学历,更敢于直面网民并参与"拍砖"。而更多的官员微博,不仅更新内容与"问政"无关紧要,通常也是坚持不了多久就处于停滞状态。官员大V多高学历此前发布的《中国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发展报告》推荐的十大官员微博中,拥有硕士学历以上的有6人。其中,不久前离开  相似文献   

19.
正曾几何时,"个性官员"频频出现在媒体和公众的视野中,活跃在中国政坛上。仇和、吕日周、李金华、潘岳、宋亚平……我们可以轻易列出一大串妇孺皆知的"个性官员"的名字。"个性官员"为中国政坛吹入一阵阵新风,也成为举国上下热议的话题。而如今,似  相似文献   

20.
茅家梁 《领导文萃》2014,(10):64-65
正中国的好些"公仆"都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即使"工资再低",也误不了源源不断的新官员弹冠相庆。他们都很能"适应"新的局面,都能随遇而安,表现出极大的"弹性"。假如今天,宣布实行"百官无禄",我敢说,仍然会有很多官员"坚守岗位"。事实上,现在很多富翁拼命往政界里钻。为什么即使没有"俸禄",却仍有那么多的官员肯尽"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