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君 《社科纵横》2006,21(12):38-39
中小企业在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中起着稳定器、推进器的作用,支撑着国家与地区的经济繁荣,已成为一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可轻视的重要力量。本文从中小企业经营现状入手,逐层分析中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优劣势,从政府宏观层面和企业自身探寻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东西南北》2008,(7):68-68
近日,中企动力旗帜鲜明地树起了"信息化运营专家"的品牌定位。它将通过先进的IT技术与品质服务,帮助企业构建IT系统,进而帮助企业有效开展经营和管理相关业务。这种模式对于正在信息化道路上艰难跋涉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前的中国中小企业来说,他们的信息化发展仍处于被动无序状态。与此同时,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面向企业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沈伟 《社科纵横》2004,19(1):43-44
品牌是企业文化的标识。人们可以通过品牌透视出一个企业的经营策略、价值观和经营哲学。企业可以通过品牌的文化力去赢得消费者、社会公众对企业和产品的认同。企业名牌塑造已经是一种深层次、高水平、智慧型的现代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充分认识到名牌的价值 ,积极实施西部中小企业名牌塑造战略 ,才能在西部大开发中真正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夏礼斌 《社科纵横》2006,21(4):54-55
一般而言,由于实力所限,跨国战略联盟很少成为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但是,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动机的增强,跨国战略联盟对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而且随着中小企业参与和构建跨国战略联盟的条件日渐成熟,中国一些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战略工具来促进其国际化经营。  相似文献   

5.
张释尹 《社科纵横》2010,25(5):42-43
品牌竞争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企业拥有品牌优势就拥有市场。本文通过介绍品牌及品牌的功能,说明了实施品牌营销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及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指出中小企业在这个环节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同时提出相应的品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6.
许崇正 《创新》2013,(6):5-9
为促进中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解决其融资难的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基本表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设立直接隶属于省级政府的中小企业局,构建以财政资金为主导的担保体系,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经营管理机制等建议,为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和成长的出路在于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成功与否取决于其核心能力的增强。核心能力具有知识性、辐射型、不可仿制性的特征,核心能力的形成影响中小企业集群的行为和未来的选择。中小企业集群在国际化成长中要开拓地域环境和创造适应中小企业集群国际化经营的行业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寻求适应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国际化成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税收,作为一项无可逃避的法定义务,必然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经营成果都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税收筹划,可以有效地减轻税收负担,增加财务收益,使中小企业的经济利益合法地最大化。本文尝试从4个方面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东亚国际分工的演变,雁型模式逐渐向国际生产网络方向发展。日本汽车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向中国转移,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作为其参与国际生产网络的一部分,经历了从生产本土化、价值链本土化到品牌文化本土化的深度融合过程。日本汽车企业参与中国生产链分工的本土化进程具有后来居上的特点,其经营业绩的走势与其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进程表现出了很强的一致性,显示了本土化进程与经营业绩的同步关系。这说明全面本土化是国际化战略成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东亚国际分工的演变,雁型模式逐渐向国际生产网络方向发展。日本汽车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向中国转移,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作为其参与国际生产网络的一部分,经历了从生产本土化、价值链本土化到品牌文化本土化的深度融合过程。日本汽车企业参与中国生产链分工的本土化进程具有后来居上的特点,其经营业绩的走势与其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进程表现出了很强的一致性,显示了本土化进程与经营业绩的同步关系。这说明全面本土化是国际化战略成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明朝治理边疆思想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凡 《学习与探索》2006,(3):165-168
明朝的治理边疆思想既有对以往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取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之后,边疆局势与其他王朝有许多不同之处,治理边疆理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明朝统治者不仅从“天命论”的角度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而且提出“华夷一家”的理论,这是对元朝“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民族融合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清朝的治理边疆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枯竭包括物理意义和经济意义两种方式.在判定资源枯竭的类型以后,应在政策上区别对待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资源型城市,着力解决接续产业的选择与发展问题.应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进行分类研究,科学地判定并实施不同的转型策略,发展不同的接续产业.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实践概念内涵的理解通常是来自传统哲学教科书的定义,哲学史上各派哲学家对实践的解释仅限于道德领域和认识论领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对实践概念的内涵作一全新、整体的理解,把实践概念内涵和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把实践理解为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总体性活动。  相似文献   

14.
居民消费信贷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住房贷款是居民中长期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内容.贷款利率水平、通胀率水平、房价水平与中长期居民消费性贷款水平进行的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分析表明:信贷利率是影响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因素,而通货膨胀率上升刺激消费信贷的作用仅仅是相对较为明显,房产价格尽管对消费性信贷具有相关性,但是这种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银行贷款利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消费性信贷增长之间的影响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互动关系.实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合理发展消费信贷;完善住房公积金、建立住宅储蓄银行制度等内容有助于提升宏观信贷调整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的政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土地冲突,一是在城郊和沿海发达地区围绕土地征收而发生的土地冲突,二是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为农地权益归属而发生的冲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冲突,也服从完全不同的两种土地政治学.而就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之间的冲突而言,在取消农业税前后也有很大的差异.只有深入了解农村土地冲突的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的划分,了解农民土地权利意识的变迁,才能真正理解围绕农村土地冲突的群体性事件的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6.
法的本质是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法的本质的界定,又必须从人性、一般性、渐进性三个方面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认为,法是阶级意志与国家意志的统一,它体现了法本质中最为核心的内容。然而,意志本身必须受到制约,这包括两个方面:理性是制约法的意志性的内在因素,而物质生活条件则是制约法的意志性的外在因素,由此来保证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企业年金热的背后,存在着若干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存在明显的将企业年金简单化、短期化和技术化的误区。国外企业年金发展中值得认真吸取的一个教训是,一些国家明显低估了企业年金计划的复杂性和职工的高度敏感性。即便是在规范的市场环境和习惯于遵循规则与法制  相似文献   

18.
组织生活在根本上具有价值性质,对组织生活的管理是一种价值实践过程.价值冲突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它内在于各种价值相互作用的整体运动的过程之中.管理价值冲突的原则是一种正义原则,针对的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实质关系.正义地管理组织生活的各种价值冲突,是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所有的价值冲突都存在着对组织整体发展的一般关系,都涉及所有价值主体的共同本质要求,因而存在着管理所有价值冲突的普遍正义原则.价值冲突的性质类型不尽相同,这决定了管理它们的具体正义原则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从应用统计和比较方法的角度来看,明清两代实录对东北历史记载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修纂主体和观察视角的不同,《明实录》和《清实录》对东北历史的记录和反映出现了从远视到近观,从模糊到清晰,从笼统到具体的差异和转换。贯穿起来看,东北历史及其地位在明清两代的《实录》里,呈现出从边缘到中心的演变过程,原先朝贡的边夷成了中原的统治者,本来缺乏记载的明朝边缘转而成为清朝发祥的中心终获大书特书。  相似文献   

20.
胡杰 《求是学刊》2013,40(2):93-99
社会组织本质上是一种个体权利之间的聚合与表达。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社会组织的孕育和发展为社会进步与人类的文明提供了极大的助益。社会组织的起源应当从人类学的视角去寻找,亦即基于人的社会性需要而引申出了人的结社本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组织。而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法律问题的正当性证明则应当从法律的基本范畴即权利和权力的层面去揭示。对社会组织的分析应当超越传统的社会学进路,将其置于权利保障、国家公权、沟通理性与善治主义的视角下而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