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古埃及人有浓厚的来世信仰,关心死亡、相信来世生活是埃及宗教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信念产生的结果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制作"木乃伊",使它成为死者灵魂依存的基础,二是非常重视坟墓的营建和装饰。高大的金字塔和高超的"木乃伊"制作技术,强烈地表达了古埃及人酷爱生命、热爱生活、渴望永生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尼罗河在古埃及人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尼罗河水每年泛滥一次,它的泛滥使周围的土壤肥沃,植物茂盛,古埃及人由此相信人生也如这被尼罗河水灌溉的植物般,由枯萎到复苏,年复一年,永不停息。作为河神和冥神的奥西里斯从古王国末期起,便成为埃及众神中最重要的神之一。奥西里斯的神话映射出古埃及人对来世的期望,人们模仿奥西里斯复活...  相似文献   

3.
古埃及人是一个特别注重来世的国度。他们以太阳神和奥西里斯神为依据,为上至法老下至平民的所有人都找到了来世的归宿.在古埃及,死亡这一主题整个地融入其社会之中.它不但影响着个人,而且也影响社会文化机制的形成与演变。其中,他们明确设定的来世审判法庭,不但审判着死者,也实际地约束着生者,从而使古埃及社会走上重人治和道德的道路.而太阳神和奥西里斯神两种来世的相互依存与地位上的演变,以及来世平等观念的广泛传括.则触动了森严的等级观念,形成了现世平等的氛围。  相似文献   

4.
古埃及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国家,宗教与神的顶礼膜拜密不可分,奥西里斯作为复活和永生之神受到埃及人广泛的崇拜。本文拟从奥西里斯神的自然属性和复活永生之神性的阐述,从而揭示奥西里斯神在古代埃及受崇拜的缘由。  相似文献   

5.
木乃伊,它是古埃及最神秘的暗夜生灵?是法老复活的圣物?灵魂转世的栖息地?不,它只是一具人工干尸为何能保存数千年?且看木乃伊制作之谜。  相似文献   

6.
古埃及人相信人的生命在死后还会继续,认为完整的尸体是灵魂在来世栖息的必要场所,因此,他们对死后保存尸体和对生前保持良好健康同等关切。  相似文献   

7.
早在3000多年前的埃及,有一位叫亚曼拉的公主去世之后,其遗体按照古埃及习俗被制成了木乃伊,葬在尼罗河旁的一座墓室之中。1890年末,4位英国年轻人来到埃及。当地的走私贩子向他们兜售一具古埃及棺木,棺木中就是这位亚曼拉公主的木乃伊。  相似文献   

8.
《新少年》2007,(5)
“木乃伊”是什么意思?这奇怪的发音源自哪里?原来,它是古波斯语的音译,意思是“蜡”,也就是“人的干尸”。古埃及的木乃伊最为著名了,让我们走进古老神秘的金字塔,去拜访一下那里的主人——“埃及木乃伊”吧。  相似文献   

9.
古代埃及以赫利奥坡里斯、赫尔摩坡里斯和孟斐斯三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有关古代埃及人创造世界的宇宙神话。古埃及的三大创世神学体系是埃及冲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既反映了古埃及人对自然的崇拜,又展现了他们的有关社会和王权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7,(1):46-48
古埃及是一个对来世和死后复活深信不疑的文明,为此他们发展出了一整套独特的丧葬习俗。作为人世间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法老王享有其中最好的待遇。古埃及人同时也认为,法老在死后也将会面临比凡人更大的挑战。因为,假如他能够借助魔法的力量,成功穿越地府十二道黑夜之门以及所有恶灵的阻挡,最后顺利地成为诸神中一员的话,他将能为他留在人世的子民们带来平安和幸运。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神话是世界神话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对于古希腊神话的学习和探讨更多侧重于她的文学价值。在女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今天,本论文从一个新的视角诠释了古希腊神话。在古希腊神话中,可以找到现代社会两性形象以及斗争的最古老源泉,这对我们认识今天的社会性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人把“神话”称为远古历史,因此,站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立场上,即可发现中国古代并非只有神话而没有神话概念,只不过直接把神话当做历史,用“历史”的概念包括了“神话”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古代埃及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宗教也是埃及古文明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根源。在埃及这个众神的国度里,伊西丝女神作为古代埃及妇女最典型的代表,从文明之初直至后来的希腊罗马时代都备受尊崇,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其普及范围之广,受欢迎程度之深,为埃及其他神灵所不及。通过对她的各种法力和特权的讨论,我们得出结论,伊西丝正是因其独具特色的强大的母性形象走进了埃及人的生活,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大到天文、艺术、文学、建筑,小到日常生活习俗,都蕴含着伊西丝女神的影子,她的崇拜对后来的罗马基督教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方尖碑是古代埃及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它表达了古埃及人对太阳神的崇拜,古埃及的法老们十分重视方尖碑的建造,把它看成是和拉神对话的工具。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方尖碑都流失到了其他国家,如今在罗马、巴黎、伦敦、纽约、伊斯坦布尔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象征之一。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探析方尖碑:方尖碑的定义、方尖碑的内涵、方尖的制造和方尖碑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公元6—8世纪鄂尔浑叶尼塞碑铭文献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它的内容反映当时古代突厥人的文化习俗与宗教信仰。因为当时古突厥人信萨满教,因此萨满教信仰影响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否认萨满教术语表现在他们的生活语言当中。对此语言的更深一步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挖掘与发现当时古突厥人遗留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古埃及人创造了古老而灿烂的文明,体育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体育形式的最早体现,古埃及体育与现代体育有很大不同,主要包括皇室成员进行的皇室体育和普通的埃及人民进行的民众体育。其中皇室体育往往笼罩着王权和宗教崇拜的气氛,而普通埃及人的体育活动则产生于生活实践中,具有很大的实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神话人物在当代仍然是崇拜对象,姓氏、地名多可追溯到古代神话,民间传说中保留了一些“活态神话”,对民间习俗的解释也有神话的因素存在。但是,今天各地在竞相开发神话资源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滥用神话资源的不严肃做法,这对古代神话的传承有害无利。学者应和地方政府通力合作,利用当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机,传承和保护各地富有特色的神话资源。  相似文献   

18.
以反传统姿态出现的中国现代文学高扬理性与科学的旗帜,倡导以现代生存体验和人生思考为主要的表达对象。然而,现代作家却在文学创作和理论研讨的双重维度上对古老的神话资源极为关注,并形成包括文学价值、现实意义和信仰功能在内的神话功用观。在文学价值层面,神话作为文学源头的元典性价值得以重新确立;在现实意义层面,现代作家将远古神话与现代社会的现实思考紧密结合;在信仰功能方面,现代作家借助神话中蕴藏的强大信仰力量融注了启蒙的时代追求。中国现代作家的神话功用观既是对中西方文化传统的秉持与反思,也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现实思考与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19.
就其总体和基本趋势而言,法治是古代希腊城邦时期的一种社会状态。它不只是一种制度化模式或社会组织模式,也是一种理性精神和文化意识。古希腊哲人们持恒的理论研究和著述,创造了古代法治的思想。法治作为外化于古希腊社会的客观形式──一种制度实体,其建构模式又为法治思想做了系统、详实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在远古神话中,女娲创造世界、孕育人类,是一副大神的气派,而在后世驳杂的民间信仰中,女娲形象又被重新演绎塑造。民间信仰的世俗性与神圣性的复杂扭结造成了女娲形象双重演绎过程,一方面将女娲由远古神祗演绎为人类慈祥的母亲,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另一方面女娲又被赋予无所不能的神力,成为万人敬仰的大神。这是一个交叉式的双向互动,其复杂性是和民间信仰的混沌性共生的。女娲在民间的这种存在方式最终决定了女娲文化信仰现存状态和未来演变的流向,这对于民间女娲文化信仰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