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略论儒学的和谐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
略论先秦儒学及其影响·陈寒鸣·在中国儒学的历史长河中,先秦无疑是最基本的源头。先秦儒学奠定了中国儒学的发展基础,影响并规范着后世儒学。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儒学的基本范式在先秦时期即已形成,而后儒则只是不断地对先秦儒学进行诠释或发挥、发展。本文试对先秦...  相似文献   

3.
教化观念与儒学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分析本世纪初以来中国人文化意识转变的现象,对儒学的现代命运做了深入反思和重新定位.指出历史上儒学的现实载体虽在制度,但作为教化的系统,其真正的根基是在民间.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学术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化,导致了儒学的断裂.近年中国人文化意识的觉醒和民间儒学的兴起,说明儒学并未成为"游魂".儒学的核心是教化.儒学教化思想的根基是一个既超越又内在的本体.就个体而言,教化就是本体对实存的转化过程;教化的观念落实到社会生活上,则是通过经典传习、礼乐等方式达到一种本于人性的移风易俗的社会教化.通过"文脉"和"血脉"的融汇来重建儒学的当代形态,以"顺取而逆守"的方式参与和推动世界文化价值方向的调适和转向,中国未来文化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将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道是既超越又内在的,以此与“或使说”、“莫为说”划清了界线,反映了中国哲学在本体论上的独特观点,它由内而外、重视道德内在的特点反映了庄子受儒学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庄子的很多观点显然是对儒学思想的总结,道的超越而内在是对“极高明而到中庸”的归纳,内圣外王是对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归纳。庄子的道论为后来儒学本体论的真正建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略论传统儒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秀海 《东岳论丛》2002,23(4):101-103
传统儒学思想对现代社会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其仁学强调“爱人” ,重视“修身” ,注意到人自身的价值 ,肯定人的能动作用 ,强调身体力行 ,以仁为乐 ;其所追求的普遍的和谐 ;其所主张的以义驭利的价值观 ;其“内圣外王”之道和“格物致知”的思想 ;等等 ,其所体现和折射出来的重德精神、“民为邦本”思想、爱国主义、求实精神、阳刚进取的自强不息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 ,都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特征。对这份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 ,做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6.
<正> 司马迁是一位极富写作经验的作家。他的著作中虽无严格意义上的写作学论文,但在对文化典籍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中,在对自己写作生活的叙述中,常常包含着他对写作活动中各种问题的思考。我们认为:考察司马迁的写作观念,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本文的目的,就是将散见于司马迁著作中有关写作问题的吉光片羽放入较为清晰的框架中,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晚年写成的《鲁滨逊飘流记》于一七一九年四月出版,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功的小说。虽然此书结构较简单松散,艺术上不够完美,但它能以离奇而似真实的情节、细致而又动人的描写紧扣读者的心弦,吸引着他们一步步地领略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种种遭遇和惊人创举。因而,自问世以来,它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了拥有最广泛读者的世界名著之一。这部小说的主人翁鲁滨逊,也俨然成了妇孺皆知的英雄人物。惟其如此,英国评论界历来对此书比较重视,时有评论它的文章出现。  相似文献   

8.
略论和谐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基本环节看,和谐教育需要协调好三个方面的基本关系:知性与德性之间的关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环境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从特征上看,和谐教育是整体性的教育,也是发展性的教育。当前,推进和谐教育,需要弘扬和谐精神,增强和谐教育的动力;建设和谐文化,涵养和谐教育的基础;构建和谐校园,把握和谐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改革,其关键是观念的转变,是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教育个性化观念、大教育观念、终身学习观念以及教育国际化观念的提出,我们国家提倡的教育创新必将以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以及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也层层展开,这场激发民族创造力的行动,必将成为我们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学校得以生存的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王京龙 《兰州学刊》2008,(6):199-202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于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形成了三个重要里程碑:先秦儒学奠基了传统体育观念丰富人文内涵的基本框架;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启了儒学从国家管理角度影响传统体育观念的先河;宋明理学从儒学“人伦化”的角度形成了重文轻武的传统体育观念。儒学对于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呈现出了显明的特点:一是儒学崇仁尚礼的伦理色彩,极大地丰富了传统体育观念的道德内涵,从而构成了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传统体育的本质区别;二是体育活动是人生的一种理想追求,早期儒学对于人生理想的设计是文武双全的,并没有文武轻重之分;三是宋明理学对儒学的改造,导致了重文轻武观念的固化,从而对传统体育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用儒学的话语和思维模式阐释了民主观念。他将民主理解为“承认旁人”的精神态度,认为它与儒家的忠恕之道具有相同的精神实质,是践行于人伦关系中的一种道德情理,平等、自由都由这种道德情理推演而来。他所构想的理想的民主社会,是一个由贤人领导的、以道德情理维系的、以教化统摄政治的礼俗生活共同体。梁漱溟的民主观念是立足于本土文化消化吸收外来观念的一种尝试,这虽然把握到了儒学与民主的某些共性,却又摒除了作为自由主义民主根本基础的个人主义和权利观念,回到了儒家将政治道德化的传统思路上去。  相似文献   

12.
新儒家的特点是既吸收西方的理性思辩,又保持着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根性与精神,始终关注人的生活,注重人的心性修养。新儒学在探索和谐的哲学意义时,表现了以人的感受为中心,重视形象思维,走向社会治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儒家和谐观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是中国文化史上先哲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模式,也是儒家竭力倡导的人生准则。“和”的思想早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里。以孔子、孟子和荀子等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天人之际、人际关系和身心平衡的和谐理论,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中庸”的人生哲学,都强烈地模塑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世界。如何认识儒家的和谐思想以及如何阐扬其当代价值,无疑都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略论依法治国与程序法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程序法的本质、技术形态及其与国家权力之间关系的论述,提出程序法是法律之法律,是法律运作之载体,是法律存在之象征等论断,以阐明程序法对于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人类早就看过闪光的认识。中国的传统思想,历来崇尚“天时、地利、人和”,主张“天人合一”。在西方,近代以来的许多思想家也注意到人与自然的关联性,提出“人们必须同等地考虑到自然和人”,并相应地提出了“人地关系论”、“人文地理学”等。但是,不论中国还是西方,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对于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研究还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直到20世纪中期之后,西方思想家对人与自然协  相似文献   

16.
评新儒学派“文以载道”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理学是新的儒家学派。理学家重建了儒学道统,并为了儒学的醇正而对唐宋古文运动提倡的“文以贯道”进行批判,表述了“文以载道”的观念。理学家认为文仅是载体,若失去主体,或主体不用它,它则是无用的虚饰;因而要求文学成为政治道德教化的工具,服从统治阶级狭隘的功利要求。由于理学家近似宗教的狂热与固执,遂陷入了哲学与文学的迷误。中国正统文学却从此屈服于外在的规律而走上异化的道路。中国文学思想易于接受“文以载道”的观念,然而结出的往往是精神的苦果。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学的"中和"理念来源于其"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这一思维模式落实到政治生活中,就表现为追求国家统一的"大一统"的国家理念,落实到社会人生领域就表现为从整体着眼,倡导"群体本位"、"道德至上"的人生价值观念。这些思想通过儒学的传播内化成一种民族心理,调节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成为我们民族和我们文化的特色,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杨远征  陈宇 《船山学刊》2009,(4):147-149
黄庭坚在宋一代的书家中对于书法是有着深刻理解的,他提出的以“不俗”“韵”为核心的书学思想,是宋代“尚意”书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他所有的书学理论、书法创作与评论都是围绕着这个“韵”和“不俗”来展开的,他的这一书学思想,是受到宋代新儒学强调心性修养,强调入世苦行思想的影响而最终形成的.是宋代新儒学在艺术创造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对传统儒学的批判,是从儒学所习染的霸术的思想方法入手的。霸术是从一定目的出发对事物进行对象性研究而获得的各种知识和技术。王阳明认为,霸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顺其思路发展不知返,就会忽视人的因素,造成对人性全面发展的反制和损害。儒学既然采取霸术的思想方法,其关于礼教的知识也有同样的后果。由此,王阳明提出了自己关于思想的观点,并批判了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学的知识论是如何造成对思想的僭越的。王阳明对儒学的批判,就是要从知识性学问的局限中实行超越,回归到没有现成知识却无所不知的心灵本性,即思想自身。  相似文献   

20.
略论宋代庄学的“儒学化”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历代庄子学研究史上 ,两宋时期是很有特色的一段。本文打算就这一时期庄学研究中的主要思想倾向作一点初步探索。一两宋庄学研究真正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面貌是从北宋中期开始的。王安石和苏轼是这一新局面的开创者。两人都是习染道家学说、深嗜《老》《庄》的文坛领袖 ,以他们为核心先后形成的两个文人集团不仅积极参与了重新阐释《庄子》的工作 ,而且还把其主要学术观点贯彻到各自的著作中 ,形成了非常突出的庄学“儒学化”思潮。王安石深研《老》《庄》 ,写作《庄周》大概是在他长期任地方官的庆历、皇时期。像他此期所有以诸子为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