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史关于商代王位继承制度商代王位继承因扑朔迷离,历来成为商史中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综观讨论,大致有以下六说:弟及为主说、子继为主说、予继弟及并行说、分期继承说、选择继承说和立壮继承说。近年来主要观点有:一种意见认为,“子继为主,弟继为辅”或“子继为常,弟及为变”。第一,据史载,自汤立国至纣亡共三十一王三十传,其中传弟十四次,传子侄十六次,说明传弟实少于传予辈。第二,商族自契以后便进入父系社会,而父系氏族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确立按男子计算世系的办法和确立父系继承权,故商代王位“父子继承制”是有充分的历史依据的。第三,从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史 鲧的死因 一种较普遍的意见认为,鲧是传说中原始时代的部落首领,由四岳推举,奉尧命治水。他用筑堤防水的方法,九年未治平,被舜杀死在羽山。 另一种意见认为,鲧不是因治水无功被尧舜杀死的。实际上,鲧临危受命,治水有方,深得民心,才  相似文献   

3.
张家山汉简的最新释读与研究2006年,学界对张家山汉简继续进行了文字释读方面的校正。蔡万进以其对《奏谳书》的多年研究,指出2001年出版的《张家山汉墓竹简(247号墓)》中部分释文存在着错释、漏释和缺文补释不当等失误之处,同时,他通过对照释文和竹简原件图像,搜检出部分残坏文字有识读错误的情况,并通过对照传世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部分简文中的讹、脱、衍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修正意见。在其《张家山汉简〈奏谳书〉释文补正举隅》一文中,共提出了27处证据扎实的补正意见,对这部分简文进一步深入研究筑就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关于张家山汉简…  相似文献   

4.
史学理论历史比较研究理论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西方中国学著作不断呈现在中国学者眼前,中国史学界改变了曾经一度淡化中西历史比较研究的倾向,不仅越来越重视之,并且还由此引发了“历史比较何以可能”的理论讨论。目前,中国学术界针对历史比较研究展开的逻辑过程所进行的讨论,存在着两种思考路径或者说两种理论取向:一种以天  相似文献   

5.
先秦史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有无禅让制度一种较遍普的意见认为,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存在着一个禅让制度。例如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办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另一种意见认为,原始社会末期,在传说的尧、舜、禹之前,部落酋长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已很激烈,禅让制度早已不复存在;到了尧、舜、禹时代,争夺王位的斗争愈演愈烈。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韩非子·说疑》也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先秦史卫国未能称霸中原的原因一种意见认为,卫国地位在西周初封时较齐、鲁、宋、晋等国远为重要,至春秋初期乃为诸侯大国,按理完全可以称霸中原,但由于周室衰微,戎狄乘机而起,而卫国处在狄族的包围之中,受难最重,故不仅无法称霸,并且几乎被狄灭国。公元前660年,卫被狄击败后,靠齐国帮助,迁至楚丘(今河南滑县),从此便成为小国。另一种意见认为,春秋时期,卫国之所以不能称霸中原,首先是卫国统治者生活奢侈腐化、暴虐无道,争权夺利,因而导致内乱频繁,大大削弱了国家的实力。其次,在政治上,卫国统治者因循守旧,不能改革发展生产,不能利用贤能治理国家奋发图强。再次,从列国形势看,在春秋诸侯妄图称霸、剑拔弩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明源于何时一种意见认为,所谓文明是指在原始公社废墟上建立起国家政权而进入阶级社会的历史进程,其标志有三条,即都市、文字和青铜器的出现。根据考古遗迹和文物发掘,只有到了商代才具备这些条件,  相似文献   

8.
哲  学··哲学原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2 0 0 1年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为主线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在哲学发展史上的意义探讨更为集中。现将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及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性和当代形态有学者坚决反对以实践唯物主义的称呼来取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称呼 ,认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不只是实践 ,还有科学性、辩证性、革命性等等 ,而独以实践冠其上、并把实践的观点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不妥的。就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 …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问题什么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问题,《哥达纲领批判》和《国家与革命》中早就提出过。但对马克思、列宁的两段话的理解,过去就存在着重大的分歧,这次理论界又重新展开了讨论。有同志提出:有一种流行的、甚至一时成为定论的说法,就是把马克思、列宁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共产主义”解释为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因此,把“过渡时期”的界线划到共  相似文献   

10.
关于哲学的特性和功能问题哲学思维的性质和特点一种意见提出,过去把哲学理解为“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一种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这种看法值得重新认识.认为,哲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只是人类对自己精神生活(主要内容)的自我审视.这种意识,既包含着对客观的认识,又包含着主观的愿望、意志和情感等因素,它具有直观性和思辨性相统一的特点.把哲学理解为科学和知识体系,等于在哲学中排除了“人”及一切人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1.
·历 史 学·中国古代史尧舜禅让的历史真相尧舜“禅让”故事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问题 ,归纳起来 ,主要有五种观点 :(一 )选举说 ,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中的酋长选举 (郭沫若 ) ,或认为古代王位选举制之粉饰 (钱穆 )。 (二 )争夺说 ,认为虞、夏间揖让之实 ,乃是争夺 (蒙文通 )。 (三 )儒墨创造宣传说 ,认为尧舜禅让之说源于墨家 ,是儒墨两家宣扬的结果 (顾颉刚 )。 (四 )神话说 ,认为尧舜是神话中的上帝 ,故尧舜禅让传说当由神话转化而来 (杨宽 )。 (五 )禅让与篡夺并存说 ,认为当时处于民主选举到王权世袭的过渡阶段 ,而禅让与…  相似文献   

12.
哲学原理 如何建构当代哲学观 1.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反思和新理解 一种观点认为,要真正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是反思自身的发展历程。对形而上学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解构。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彻底的唯物辩证法,反对以教条主义对待任何一种哲学理论,也包括自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东方社会理论和马克思晚年思想的问题有人提出,马克思晚年创立的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园圃中一株未展花姿的蓓蕾。所谓东方社会理论是相对西方社会理论而言。西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谱写的世界革命首开篇章;东方社会理论则主要以占全世界人口绝大多数和广大地区的东方世界为背景、特别是以印度、俄国和中国为典型,是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的历史发展、现实社会状况及未来走向共产主义的理论。东方社会理论体现了马克思对自己先前学说的深沉的反思和理论上的巨大突破,展现了马克思晚年思想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4.
实践和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问题,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已经得到充分肯定,并确定为我们党今后整个工作的指针。但对于实践标准的许多理论问题的研究,从系统性和深刻性上看来还是不够的。在两年来的讨论中,提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历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关于“历史科学”的确切含义一种意见认为,根据马克思、思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所说,历史科学确切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上述观点显然是把“历史科学”等同于“历史学”,而在马克思诞生之前,哲学、经济、法律都作为独立的科学而早已存在。而且上述引文是手稿中删去的内容。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所做的纠正也证明了  相似文献   

16.
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和未来形态1.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有的论者考察了近代欧洲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吸收,以此论证中国传统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产生的间接的理论来源。论者还分析中国传统哲学中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传统,确认这一传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持不同见解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中国学脉渊承”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上述观点在立论根据上有重大失误:①曲解经典作家有关论述的原意;②把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关于物质概念问题如何理解物质定义中的“客观实在”一种意见认为,列宁在物质定义中讲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凡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的东西,都是物质,它包括运动、时空。它是意识所不具备的;这与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紧密相联的。列宁的物质定义应该说是本体论的物质概念。另一种意见不同意上述看法,认为,不应该把“客观实在”理解为“意识之外而存在的一切”。列宁并没有把任何客观实在性的东西都称之为物质的意思。对列宁的定义中的“客观实在”理解,应当与恩格斯对物质的解释所用的“实物”要统一起来。它是指的实在物,实体性存在,而不包括时间、空间等  相似文献   

18.
一种意见认为,夏商周三代所在的黄河流域,是中国远古和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国文明的诞生地.黄河流域的中国文明形成以后,有一个向四周扩散传播的过程,既中断了外围文化的文明因素的独立发展,又加快了这些文化走向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史良渚文化的源流问题一种较普遍的意见认为,良渚文化是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距今约五千年左右。当时制陶技术相当进步,普遍采用轮制,造型精致;生产工具有石、骨、木等制品,主要有磨制精细的大型三角犁形器、半月形石刀和石镰等;玉器种类很多,工艺水平甚高,形较大的有玉琮、玉璧等礼器;手工编织发达,出土有竹编与丝、麻织品。据研究,良渚文化是马家浜文化的继续和发展.即其源流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另一种意见认为,良渚文化的“源”来自云南。其理由是:第一,古代中华大地上盛产美…  相似文献   

20.
(文艺学)“文学理论的危机”问题(一)文学理论危机的原因和表现有学者认为,文学理论的危机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的脱节,文学理论对于目前的相当部分的创作显得捉襟见肘,缺乏审美价值判断;第二,只是大力引进外国学者的思想为理论资源,外国的学术思想成了我们的风向标,大量的模仿照搬使理论成为机械复制;第三,文学理论顺应现状、迎合平庸、忽视精神的超越,弱化了人文学者应有的批判精神。总之,文学理论缺失了应有的原创性和独创精神,应该正视中国文学理论的危机。有的学者则强调:市场经济的兴起导致了文学理论从“政治代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